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吾乃中山靖王劉勝……用過的香爐

前段時間,馬思純憑借一己之力把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搞成了熱搜。她引用了一句張愛玲並沒說過的話……

(《第一爐香》講了上海的女中學生葛薇龍隨家人一起到香港避難,葛薇龍為了繼續求學投靠了一個斷絕親戚關係多年的、擁有巨額財產的姑母。在姑母的豪宅裡,葛薇龍開始為姑母的物質款待所俘虜,成為姑母留住男人的色餌。在姑母指導下,葛薇龍最終和花花公子喬琪結了婚。她整天不是替喬琪弄錢,就是為姑母弄人,變成了家庭裡的高級交際花,甚至自嘲為娼妓……的故事。然而,張愛玲並沒有說過馬思純寫的那句話)

從前大家主要是給魯迅冠名一些他沒說過的話,所以此博一出,最開心的,就是魯迅了:恭喜張愛玲喜提“名人沒說過系列”,此去經年,握不住的胡說八道年華,終有人同我一起看庭前花開花落……

然鵝,數千古風流人物,還得上網找找。

《第一爐香》上熱搜後,網上一窩蜂地寫成了“第一香爐”。這還沒完,還有第一廬香、第一香廬、第一柱香、第一香燭……

今天我不關心馬思純到底是怎麽想的,我只想一本正經地說說真正的“第一香爐”——錯金銅博山爐,原藏於河北省博物館。巧的是,它最近就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呢。而關於這第一香爐,也有一個故事……

《第一香爐》

1

他還是個孩子啊!

悲劇有三個層次,一是有個“特別壞的人”。二是偶然的機緣與錯誤,比如,一場意外或疾病突然降臨。三是逃不開的對立關係,躲不過的既定宿命。

“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這是張愛玲《第一爐香》中的第一段。其實,她寫的並不是香爐、熏香,而是用一爐香的時間講一個故事。

從前,香爐是中國人的一件日用品。

劉勝拿出了他最愛的香爐——錯金銅博山爐,剛點上香,看著嫋嫋雲煙從爐頂的群山造型裡緩緩升起,一時也覺得自己若登仙山,已成仙人。

“此爐真乃聖品!”他自顧自地欣賞起來。

他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八個兒子,漢武帝劉徹的庶兄。掌管了60多萬人口,在漢初的封國裡數一數二。

公元前154年,年僅12歲的劉勝就被冊封為中山王。

同一年發生的一件事,讓這個少年目睹了一場不屬於這個年紀的混亂與血腥,他或許從沒想過,他的那些叔叔們,深深地影響了他人生的走向。

公元前154年發生的這件事,曾有個響亮的口號“清君側,誅晁錯”。

這個歷史課本上有名的“七國之亂”大家都很熟悉,劉勝的爸爸景帝即位後,聽了晁錯的建議要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於是劉勝的叔公劉濞就非常不滿意了,忽悠另外六個劉姓宗室諸侯王一起掀桌,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

衝鴨!20多萬兵力黑壓壓地逼向長安城,景帝殺了晁錯,還是沒能平息叛亂的怒火,最後還是動用武力擊潰了叛軍。在那些天裡,這些同族的叔公、叔叔,連同他們的王后、王子,一個接一個被斬殺。

在歷史課本之外,沒有人知道,當時,每日傳來的血紅色的消息,浸染著一個12歲少年的心靈。

還是公元前154年。

劉勝見到了一位風光無兩的叔叔,也為他人生埋下一道暗線。

他是劉勝奶奶竇太后最寵愛的兒子梁孝王劉武。那年,漢景帝曾經在宴席上對這位劉武說“千秋萬歲後傳於王。”意思是我先活個一萬年,等我死了就把王位傳給你,你看我這個哥哥多好。

但沒過幾年漢景帝這個大豬蹄子就反悔了,“帝位傳弟”變成“傳子”劉徹了。

奶奶竇太后第一個不樂意了,整天在宮中一哭二鬧三上吊,漢景帝煩死了,立馬化身“甩鍋俠”,把責任推給了大臣令羊勝和公孫詭,結果倆人自殺了。這招雖然緩和了竇奶奶的心情,但景帝越來越不給梁孝王機會,面都不見,沒過幾年劉勝的小武叔叔就抑鬱而死了。

家裡有王位要繼承,就是這麽麻煩。

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劉勝看到親族互相殘殺,臣子動輒得咎,想到自己的弟弟劉徹即將成為帝王,“搞不好,我也是這種結局啊!”這些權利遊戲的輸家就像滅掉的香灰一樣灰暗死寂,同血腥和殺戮一起,讓劉勝的腦中時不時飄過人生三問——

“我是誰,我該怎麽跟我弟相處,我該怎麽活?”

2

他有120個孩子啊!

在夢中和醉中,人獲得了生存的極樂之感。

——尼采

如何才能長生不老呢?權健說“大爺大媽,包治百病的火療了解一下!”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方士說“no no no,最old school的方式是——海上尋藥!”

這些方士一定是權健們的祖師爺。其實,這個行當所以能給人以精準打擊,全然在於——人類從來沒有放棄過對長生的執念。

在秦漢養生圈,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信山東,得永生”。那時最神聖的地方不是陝西西安,而是山東泰安,或蓬萊。

漢代皇帝封禪儀式中的“封”都要在泰山上舉行。希望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所有的漢武帝,不僅想解鎖中亞、解鎖羅馬,還一直企圖解鎖一座叫做蓬萊的海上仙山,把仙境也劃入自己的版圖。

漢代帝王貴族們這樣崇拜仙山,當然有人要出仙山的周邊產品了!所以,一種仿造仙山造型的香爐“博山爐”,出現了。可以說是漢朝貴族手辦。

劉勝也有一個這樣的“小仙山”。

聰明的劉勝當然不想重複他叔公、叔叔的炮灰故事,乖乖地向他弟靠攏,做一個諸侯王,娶許多妻子,生一百個孩子,走一條吃喝玩樂、醉生夢死、養生保健之路。

“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點上從阿拉伯半島海淘來的乳香,也別管它是用多少繅絲人和絲路販夫的汗水換來的,只要看到那爐上的峰巒起伏、山回路轉、虎豹奔走,只要看到那爐盤上的蛟龍出水、金絲精微,只要那宛若雲氣的香霧慢慢彌散,讓這座微型的海上仙山若隱若現,劉勝就飄飄欲仙,若登仙境。難怪博山爐賣家都說“仙山在手,說走就走。”

劉勝最愛的就是喝酒了。

“待我死後,給我滿滿裝上33缸酒,這些酒壺、酒杯也全部帶走。對了,還有我那個銅骰子,本王要去仙山與神仙比比酒量。”還有一些劉勝要悄悄與人說,墓中也要建個浴室,一定把自己那套“宮中行樂錢”和那注入溫水就能跳動的銅祖、銀祖隨葬了。

世界上哪有不透風的牆。劉勝在自己宮中的驕奢淫逸,早就在朋友圈傳得沸沸揚揚,後來班固直接給了他一個評價“樂酒好內”,甚至還有人指責他,“中山王只知道奢侈淫樂,不輔佐天子也不安撫百姓,根本不配當藩臣!”

也不是沒有努力過。

年輕時劉勝也曾是個才子呢,被誇為“優於文辭,為漢之英藩”,也曾想做點事情。但“七國之亂”的童年陰影始終揮之不去,不光劉勝自己怕被削藩,漢武帝身邊的大臣們也經常挑他們這群諸侯的錯。

那年弟弟劉徹剛上位不久,劉勝和幾個兄弟跑到長安參加弟弟的party,音樂一起,劉勝就哭了。

“詩雲:我心憂傷,愁焉如搗;假寐永歎,唯憂用老。”頗讀過一些書的劉勝知道引經據典最有用了,出口成章,我心憂傷,但也不能太剛。

劉勝欲言又止,最終還是說了出口,勸弟弟別再削減兄弟們的封地了,“宗室擯卻,骨肉冰釋”,他邊哭邊說,隻恨自己寫不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種高級段子。

然而並沒有什麽用。劉徹用一招看似柔和的“推恩令”,讓諸侯王把地分給自己的兒子。

劉勝可是有120個孩子啊!!!(不過還好隻封了16位)

劉備自稱是劉勝的後代

“是酒不好喝還是妻子不夠多?我為什麽偏要跟我弟較勁,我不要成為我那些炮灰叔叔!”在絲竹聲裡,他將手中的酒杯舉起又放下,歎了口氣,“快樂總是沒錯的!”

不知劉勝是什麽時候開始改變的,也許從12歲就開始了,也許是在弟弟劉徹的宴席上,也可能是在看到博山爐那仙山縹緲的煙霧時。

3

偏離,在宿命裡

人們都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卻往往在這條路上迷失。

比如,張愛玲的《第一爐香》裡,女主人公葛薇龍原本只想在香港完成學業,找一個人認真相愛。卻偏偏被卷進了花花世界裡,在欲望的漩渦中墮落成了“家庭裡的高級交際花”。

比如,劉勝原本也是個文采斐然的人,或許他也曾有夢想,也曾試圖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但作為庶出的皇兄,他從小見了太多親族相殘與血腥殺戮,終日想著如何得到弟弟劉徹的善待,能做的或許只有不問世事,投身於聲色犬馬中。

53歲時,劉勝去世,算是得到“善終”。不過,他的升仙幻想與香爐的余溫一起涼涼了。

錯金銅博山爐留了下來,它安靜地擺放在博物館裡,在那裡象徵著漢代人想要佔有、把握萬物的雄心。除了這隻香爐,劉勝還有大量珍寶,比如那件知名的金縷玉衣。可享盡世間繁華的劉勝在史書裡得到的多是差評。

葛薇龍的香港故事,張愛玲隻講了一爐香的時間,就講完了。接著,張愛玲還寫了一篇小說叫做《第二爐香》。劉勝的人生,如果不是因為河北滿城漢墓的挖掘,在人們的眼裡,連一縷香霧都算不上。

張愛玲也好,金庸也好,他們的故事之所以比我們看到的雞湯爽文更有魅力,正因這其中深刻的悲劇力量,真實的人生哪有更新打怪獸那麽簡單?那些故事裡沒有一個大惡人,人們卻因命運的兜兜轉轉而漸行漸遠。在滾滾紅塵裡,你並沒做錯什麽,卻偏偏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劉勝也是一樣,他不能掙脫的,是早已寫好的宿命。

編輯 |馬晨琛

部分文物圖片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提供。

本故事不純屬虛構,參考文獻:《第一爐香》《關於中山靖王劉勝的幾個問題》《西漢時期的博山爐——一種類型學和影像學的分析方法》《漢代宮廷香薰活動及香薰器具的藝術成就》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