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克孜爾石窟壁畫流失的歷史回顧

克孜爾石窟谷西區外景

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七公里木扎提河(渭乾河)北岸、卻勒塔格山對面的明屋塔格山斷崖上。克孜爾石窟現存洞窟339個,壁畫近4000平方米,以及少量的彩繪泥塑遺跡,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克孜爾石窟大約建於公元3世紀,止於公元8~9世紀,是我國開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我國四大石窟。

1961年,克孜爾石窟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部門。2014年,克孜爾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掀起西域探險熱潮,先後有俄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等探險隊來克孜爾石窟考察探險。伴隨著考察與探險,這些探險隊或多或少地都從克孜爾石窟劫掠盜割和竊取過壁畫、雕塑、木板畫等珍貴文物,其中德國探險隊在克孜爾石窟盜割的壁畫最多。

1、俄國探險隊在克孜爾石窟的考察活動

最早到達克孜爾石窟的是俄國人。在後山區第213窟西壁上有幾行用鉛筆題寫的俄文,時間是1879年1月15日。在谷西區第38窟左甬道券頂上也有俄文鉛筆題記,時間是1893年。

俄文題記

克孜爾第38窟

後室左甬道券頂

1905年, M.M.別列佐夫斯基和其堂弟H.M.別列佐夫斯基帶領考察隊前往新疆。考察隊於1906年2月6日抵達庫車,考察了包括克孜爾石窟在內的龜茲地區的多處遺址,盜割了克孜爾第60窟的部分壁畫。

聯珠紋

克孜爾第60窟

現藏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1909~1910年和1914~1915年,印度學、佛教藝術史和新疆古文字專家С?Ф?奧登堡(Sergey Fyodorovich Oldenburg)率領探險隊兩次赴新疆考察。第一次考察涉及龜茲地區多處遺址,並在克孜爾石窟逗留數日,盜割了克孜爾第198窟、第198A窟和第199窟的部分壁畫。

滿身繪千眼的天人

克孜爾第198A窟主室側壁

現藏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說法圖

克孜爾第198窟右甬道內側壁

2、日本大谷探險隊在克孜爾石窟的探險考察活動

1903年4月7日,日本大谷光瑞第一次考察隊的渡邊哲信和堀賢雄到達拜城。4月10日到達克孜爾村莊的當天,從村民那裡得知有明屋(即克孜爾石窟),立即冒沙暴前往。4月15日,他們再次到達克孜爾,調查了各區域的洞窟,拍攝了一部分壁畫和洞窟外景,並且在部分洞窟中盜割壁畫。同時,他們在洞窟中還清理出不少木簡和文書殘紙,最為重要的要數“孔目司文書”以及唐代龜茲語寺院帳歷MS00541(大谷文書五四一號)的發現。大谷探險隊首開在克孜爾石窟盜割壁畫的先例。

孔目司帖

克孜爾石窟出土

佛經故事畫

克孜爾第199窟後甬道正壁

1909年3月18日至20日,日本大谷光瑞第二次考察隊的野村榮三郎到克孜爾石窟,盜掘了13個洞窟。盜割了克孜爾第206窟甬道側壁的部分菱格本生和因緣故事壁畫以及第224窟左甬道內側壁“八王分舍利”圖中的婆羅門獨樓那。

因緣故事局部

克孜爾第206窟右甬道外側壁

現藏韓國首爾國立博物館

婆羅門‘’獨樓那”

佛傳故事“八王爭分舍利”局部

克孜爾第224窟

現藏日本東京國立中央博物館

1912年5~6月,日本大谷光瑞第三次考察隊的吉川小一郎曾在克孜爾停留數日,盜掘了部分洞窟,沒有得到出土文物,便盜割了若乾壁畫,並拍攝、臨摹了部分壁畫。大谷考察隊自新疆帶回日本的文物,1910年曾由專家從中選出精品,於1915年出版了《西域考古圖譜》,其中有出自克孜爾的壁畫11幅,佛典寫本6件。大谷考察隊的隊員都沒有受過專門的考古訓練,工作比較粗疏,對盜掘物品未作編號,致使後來在整理探險劫掠所獲時發生混亂,所以他們的盜掘都沒有出版正式的考古報告。因此,隊員的工作日記便成了了解他們調查盜掘和文物出土情況的文字材料。這些日記直到1937年才發表在《新西域記》兩卷本中,書中有克孜爾石窟壁畫和外景照片、洞窟形製以及壁畫示意圖等。

3、德國探險隊在克孜爾石窟的探險考察活動

20世紀初,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館曾派遣“普魯士皇家吐魯番考察隊” (根據第一次德國探險隊主要目的地——吐魯番而命名)先後四次在新疆地區進行探險考察。後兩次考察隊分別於1906年和1913年在克孜爾石窟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工作。

1906年2月26日,德國第三次“普魯士皇家吐魯番考察隊”到達克孜爾石窟。考察隊由四人組成,隊長是格倫威德爾(Albert Grunwedel),隊員有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巴圖斯(Theodor Bartus)和波爾特(H.Pohrt)。格倫威德爾對洞窟形製、壁畫內容和布局、紋飾圖案等都作了較詳細的記錄。勒柯克和巴圖斯發現了許多珍貴的古代寫本、木板畫、塑像、壁畫殘塊等文物。波爾特拍攝了洞窟外景、洞窟形製和壁畫,並丈量洞窟、繪製測圖。有關克孜爾石窟的洞窟形製圖、題材內容及位置分布的記錄,主要是在這次考察期間完成的。考察隊還給洞窟編號並命名。另外,考察隊還盜割了一部分壁畫,連同其它文物一起運往柏林。這次考察的收獲,除掠奪壁畫外,還發現了大量的古寫本。探險隊成功地將包括第二次探險隊所獲的224箱的文物帶回德國。

巴圖斯題記

克孜爾第177窟

供養人

克孜爾第184窟

現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迦葉頭部

克孜爾石窟

現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比丘及骷髏

克孜爾第212窟

現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第四次德國“普魯士皇家吐魯番考察隊”由勒柯克率領,隊員僅有巴圖斯一人。他們於1913年7月1日到達克孜爾石窟,第二天就開始工作。這次考察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盜割壁畫,其數量遠遠超過了上次。此次探險隊從新疆帶回了156箱文物。

龜茲供養人

克孜爾第8窟

現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紋飾

克孜爾第67窟

現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天人頭部

克孜爾第38窟

現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菩薩兜率天宮說法圖

克孜爾第224窟

現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4、伯希和在克孜爾石窟的探險考察活動

1907年,法國伯希和(Paul Pelliot)率領的考察隊在庫車停留了幾個月,考察了克孜爾、庫木吐喇以及克孜爾尕哈石窟等,並從克孜爾尕哈石窟竊取了一些脫落在地的壁畫,還重點盜掘了庫木吐喇石窟南面的都勒都爾阿護爾遺址。伯希和劫掠品中的文獻材料大部分收藏在法國國立圖書館,美術品則入藏巴黎盧浮宮,後歸集美博物館。

涅槃佛頭部

克孜爾尕哈石窟

現藏法國巴黎集美博物館

龜茲供養人殘片

克孜爾尕哈石窟

現藏法國巴黎集美博物館

天人頭部

克孜爾尕哈石窟

現藏法國巴黎集美博物館

5、斯坦因在克孜爾石窟的探險考察活動

1914年5月28日,英國斯坦因(A.Stein)對克孜爾石窟作了為期一天的考察,拍攝了部分壁畫照片。

由於上述西方探險隊在克孜爾石窟肆意盜割壁畫,給克孜爾石窟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留給世人的是斑斑斧痕、千瘡百孔的慘像。我們相信,每個有良知的參觀者面對一個個滿目瘡痍的洞窟都會對這場人類文明史上的暴行進行譴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