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付秀瑩:時代喧囂難出經典 作家要“坐得住”

《十月》雜誌已經40歲。眾多知名作家齊聚一堂為《十月》慶生,或暢談,或誦讀,樸素又真誠。

80年代文學的黃金時期,各種文學雜誌異彩紛呈,助推著文學創作的高潮迭起,而《十月》有著自己的精神氣質。詩人歐陽江河說,《十月》是中國文學生態和文學記憶的一部分,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不可替代的一筆。

10月8日下午,“《十月》創刊4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大廈舉行。圖為作家付秀瑩

我和《十月》緣分很深

從《十月》雜誌上發表的作品來看,《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和《北方的河》深深觸動了付秀瑩。她欣賞《沒有紐扣的紅襯衫》中,鐵凝對人性內心世界的敏銳剖析,“筆觸靈敏,又有藝術感,通過對平凡日常事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心靈世界,成為經典之作。”張承志的《北方的河》也是當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男性作家與女性作家的視野不同,更寬闊和深邃,關照時代和現實。”

在《十月》雜誌的滋養中,付秀瑩也成長為具有獨特寫作風格,而又廣受關注的70後作家。2010年,付秀瑩的作品《舊院》在《十月》發表,她對於《十月》有種知遇之恩。“我和編輯也成了很好的朋友,甚至非常有默契,在創作上寫一句話,編輯就知道我要表達什麽。”付秀瑩覺得與《十月》緣分很深。

經典作品值得期待

“就在今天還有作者從外地帶來長篇小說找我,看能不能上選刊。”現任《長篇小說選刊》執行主編的付秀瑩每天要面對大量作者投稿,在編輯和作者之間轉換身份。“根據不完全統計,一年公開出版的長篇小說有8千多部。在龐大的創作量中,我們會不滿足。要想冒出經典作品還是很艱難,這個過程讓人期待。”

回想起80、90年代,中國文學呈現了多色彩、多情調、多音響、多層次的樣態,傷痕文學、尋根文學、現代派文學、先鋒小說……集中爆發出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付秀瑩也體會到現在的文學市場是特別繁榮,但經典之作還是少,“與時代氛圍有關,面對新媒體的衝擊,文學創作已經沒有80年代的那麽受人矚目。作家很難集中精力,選擇過多坐不住。年輕作家也可能寫著寫著,沒有影響就乾別的去了。”

新鄉土寫作更具辨識度

在故鄉的生活,在北京的成熟,“70後”作家中不乏有著濃重的懷鄉情結。付秀瑩通過自己構建的一套審美話語,來探究人心的柔軟,人性的幽深和人情的曲折,安放在新鄉土的敘事中。

付秀瑩以“芳村”為圓心的創作,在喧囂的村落裡,似乎沒有“我”,但是“我”又無處不在,舊日時光也活了起來。有作家建議她在已有的辨識度上,把鄉土經驗投射到對城市的表達上,不要偏離基點。此時,付秀瑩正在嘗試城市寫作,接通遠方與故土。

作家簡介

付秀瑩著有長篇小說《陌上》,小說集《愛情到處流傳》《朱顏記》《花好月圓》《錦繡》《無衣令》《夜妝》等。作品被收入多種選刊、選本、年鑒等。曾獲國內多種文學獎項。長篇小說《陌上》入選多種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海外。現任《長篇小說選刊》執行主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