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邵麗:作為《十月》的作者內心非常驕傲

在《十月》雜誌創刊40周年座談會上,很多作家都說自己是從《十月》的讀者變成了《十月》的作者,作家邵麗與《十月》的淵源更深,她的女兒也從事小說創作,作品被選入《十月》“小說新乾線”發表,創刊40周年的《十月》見證著一對母女、兩代作家的成長。

作家邵麗

作為《十月》的作者很驕傲

邵麗出生於1965年,成長的年代沒有太多的娛樂項目,課外讀物也少得可憐。在上初一的時候,她所在的中學訂閱了有限的幾本雜誌,其中就有《十月》,這是邵麗接觸到的第一本雜誌,從此就與它結下了深厚的緣分。邵麗說,自己真的是看著《十月》長大的,為了每一期都能看到,還要討好圖書管理員,而好不容易看到的每一期她都視若珍寶,“當時我的一個同學就問我,說你喜歡《十月》上面哪一類的文章?我就回答,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一個字都不捨得漏掉。”

懷抱著對於文學的滿腔熱愛,邵麗從《十月》的讀者很自然地過渡到《十月》的作者,雖然發在《十月》上的作品並不多,但是內心卻是非常驕傲的,而且《十月》還成為了連接邵麗和女兒兩代人的紐帶。

邵麗的女兒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從事小說創作,《十月》雜誌的“小說新乾線”欄目約稿,選中了邵麗女兒的一個作品,但是邵麗並不知情,等看到雜誌的時候,邵麗很激動,後來再見到《十月》副主編寧肯的時候,邵麗告訴他那個作品的作者是自己的女兒。之後,《十月》雜誌再到解放軍藝術學院去做活動,就有人說那個小女兵是邵麗的女兒。

對此,邵麗說 :“我的女兒在這之後非常憤怒地對我說,本身我在《十月》上發作品是很驕傲的一件事,但是現在說我是你的女兒,好像這中間有什麽事一樣。”邵麗是笑著說起這件事的,因為對她來說這是一段由《十月》引發的家庭內部插曲,“儘管她這樣說,我感覺到她的內心也是非常驕傲的。”

人的精神困惑一直都在

《十月》創刊40周年,與改革開放同步,40年的飛速變化,人們的關注點也在不斷變化,但是談到對於文學題材的關注有無變化的時候,邵麗說,不管是哪個時代,最能打動人心的,還是寫人性的東西。2004年,邵麗發表了小說《我的生活品質》,講述來自底層的主人公王祈隆,通過發憤讀書,考上大學,畢業分配進了城。他心高志遠,卻過著落寞孤寂的日子。邵麗在這部作品裡通過主人公的工作、情感生活狀態,探討了當代人精神上的困境。十幾年過去,邵麗說,那個時候的精神困惑如今依然存在,城市化進程中,總有一些人會面臨一些尷尬,可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後這種尷尬可能會消失。

邵麗說,自己的寫作一直都很單純,都是自己內需的一種外延,不太會刻意迎合外部世界。一直以來,邵麗都生活在河南鄭州,她說自己是河南人,還是願意把自己創作的根據地放在河南,如果說換做在北京的話,自己可能會焦慮不安,會有漂著的感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