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低頭看手機,脖子負重27公斤!繞過這些「坑」才能護好頸椎

上班,對著電腦一坐就是大半天;下班,低頭玩手機一刷就是幾個鐘頭,現代人的頸椎常常飽受疼痛的折磨。

人們尋找各種緩解方法,睡硬板床、按摩推拿。其實,有些方法並非頸椎病的良好對策。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骨科專家,根據不同類型的頸椎不適「對症下藥」,幫你護好頸椎。

受訪專家

武漢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楊 操

頸椎受力清單

頸椎由椎骨、頸椎間盤、頸椎椎管、頸椎椎間孔、橫突孔組成,雖然小,但承受的壓力卻很大。

身體直立時,普通成年人的腦袋平均重量為5公斤。

看電腦時,低頭角度約為15度,頸椎間盤壓力增加到12公斤。

伏案工作時,低頭角度約為30度,頸椎間盤承受18公斤的壓力。

玩手機時,低頭角度約為60度,頸椎間盤承受的壓力達27公斤,相當於一個7歲兒童的體重。

不良的生活習慣讓頸椎的負擔越來越重,導致各種問題出現。

4種常見頸椎病

當頸部活動時,兩塊椎骨會出現各種角度的開合,頸椎間盤就會配合椎骨來變換形狀,日積月累,會造成勞損和壓迫。

磨損會導致椎體間逐漸形成骨刺,韌帶為了維持頸椎穩定而增生變厚。這時,椎管中的脊髓受到擠壓和衝擊,很容易受傷,從而引發脊髓型頸椎病

同時,頸椎間盤、骨刺還可能壓迫神經根,引發神經根型頸椎病。還可能損傷、壓迫椎動脈和交感神經,造成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這些情況要警惕頸椎病

乏力、打軟腿

如果你發覺一側或雙側腿部寒冷、麻木,甚至出現行走障礙、肌肉無力,走路像踩棉花一樣……大多是脊髓型頸椎病的徵兆。

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骨間連接結構退變,如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骨刺、鉤椎關節增生、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導致脊髓受壓或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

僵硬、放射性疼痛

如果你逐漸感覺手指麻木、不再靈活,並伴隨頸部僵硬、放射性疼痛,需當心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即頸椎間盤退變、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引起的運動或感覺障礙。

頭暈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癥狀之一。此外,頸椎病還有些隱形癥狀,如吞咽不暢、視力障礙、血壓升高、心動過速等。經常頭暈的人,建議去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和耳鼻喉科進行檢查。

害了頸椎的四個「坑」

第一個坑:不良姿勢

盯著電腦螢幕一整天,中午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脖子處於一個不正常的曲度,而且持續時間長,導致肌肉長期緊張,牽拉著頸椎椎骨,椎骨磨損、增生,開始長骨刺。頸椎間盤開始變形、突出。

拯救辦法:

1.不要長時間玩手機,並將手機拿高一點。

2.如果需要久坐,應保持頸椎中立,調整電腦顯示器的高度,目光平視,雙肩自然下垂,腰部有支撐。

3.多活動活動脖子,推薦2個動作。

動作:左顧右盼上下看。假設自己站在垂直的十字正中,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動作:10點10分操。站立或端坐,雙臂上舉呈「10點10分」狀,挺胸抬頭深吸氣。

做操過程中,如果有頭暈、頸部不舒服的癥狀,需要馬上停止。

第二個坑:風、寒、濕

出汗之後吹風;冬天室內短袖,室外露著脖子。這一冷一熱,肌肉不適應,發生痙攣;血管突然收縮,血液循環不給力,「廢物」排不出去,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細胞就跑到頸椎周圍溜達,無菌性炎症就產生了。

拯救辦法:夏天避免風扇、冷氣機直接對著脖子吹;冬天注意脖子保暖,外出圍個圍巾。

第三個坑:枕頭過高

如果枕頭過高,脖子被墊得跟低頭一樣,後面的肌肉被拉長了,日積月累會加速頸椎間盤退化。

拯救辦法枕頭的高度應能保持頸椎的生理前凸,建議成年人枕頭的高度在8厘米~10厘米,選擇中間低兩邊高的元寶型枕頭,材質透氣、軟硬適中的枕頭比較好。

習慣仰睡的人,枕頭高度應與自己的手掌寬度差不多;習慣側臥的人,高度應與單側肩膀差不多。

如果是習慣仰臥的人,不枕枕頭也沒問題。頸椎處於正常生理弧度,肌肉也是放鬆狀態。但如果習慣側臥,就必須枕枕頭。

第四個坑:頸部外傷

頸部外傷會加重頸椎間盤損傷,甚至直接破壞頸椎的穩定性,誘發頸椎病。

拯救辦法:乘車外出時,要記得系好安全帶,盡量不要在車上睡覺。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頸部受傷。

按摩可緩解頸椎病,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頸椎壓力。但是,按摩複位前必須先排除椎管狹窄、嚴重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定等問題。

脊髓型頸椎病絕對禁止重力按摩和複位,否則極易加重癥狀,甚至導致截癱。即便需要按摩、複位治療,最好由經過正規訓練的專業人員操作。

對部分頸椎病患者來說,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使頸椎更加脆弱。不要盲目做頸部保健操。

發病期間過多活動會加速頸椎間盤老化,使增生的骨質刺激血管和神經,加重病情。

尤其是以下四種人群:有脊髓型頸椎病的中老年人,病情嚴重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頸部轉動時疼痛比較厲害的人,高血壓病人。

特別提示

目前沒有研究證明睡硬板床對頸椎有好處。硬床睡起來不舒服,肌肉無法放鬆,也休息不好。而且不會對頸椎、腰椎提供有效支撐。

本期編輯:鄧玉 動作示範:張宇

覺得文章不錯?別忘給生命君點個贊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