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芪黨參調月經

山西讀者丁女士諮詢:我每次來月經總要提前十天半月,量還多。平常總感到疲倦乏力,吃東西少,腹部還有墜脹的感覺。朋友推薦了一個方子:黃芪30克,黨參、白朮、山茱萸肉、黑荊芥穗、川續斷各10克,當歸、熟地黃各2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請問專家此方機理何在?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蒲昭和解答:月經先期以月經周期提前(通常7天以上)主要臨床表現。中醫認為,月經提前主要分血熱、氣虛、肝鬱等證型,以脾氣虛和血熱為多見。上方為補氣名方「歸脾湯」加減而成,以益氣補血、健脾益腎葯為主,適用因脾氣虛(或氣血兩虛)而攝血無力的患者。 本方中,黃芪、黨參為補氣之要葯,配白朮以健脾和胃,加甘草可補脾益氣;當歸是常用調經葯,它既能補血又可行血,所謂「補中有動,行中有補」;黑荊芥穗指火炒至焦黑色的荊芥穗,也叫荊芥炭,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主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月經先期病程日久,易導致氣血兩虛、腎精虧虛。脾腎兩臟相互影響,防治當脾腎兼顧。故方中加熟地黃既補血,又可滋養腎陰;加山茱萸肉可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川續斷有補肝腎、調血脈、止崩漏、止痛的作用,善治腎虛腰痛。諸味配合,有健脾益氣、補腎固沖、調經攝血的功效,故本方適用於月經先期屬脾氣虛者服用。脾氣虛的主要表現為:月經提前、量多、色淡、質稀,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舌淡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虛緩。脾腎兩虛之月經先期患者也可服用。

如月經先期屬血熱引起,即有經血量多、紫色、質稠,兼有心胸煩悶、大便燥結、小便短赤、面色紅、舌紅苔黃等表現,不宜服用上方。另外,肝氣鬱滯型月經先期者,也不宜服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