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款中藥材 加六大穴位按摩法,助你氣血旺!

1桂圓肉

桂圓肉即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腎、肝、脾經。具有補心脾、益氣血、安心神的功效。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驚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虛萎黃、有經不調、崩漏等症。

2紅棗

紅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份、胡蘿蔔素、維生素B、C、P及磷、鈣、鐵等,有維生素丸的美稱,有較強的抑愛、抗過敏作用。

紅棗內含有環磷酸腺苷,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

紅棗還能能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很好的保健品。同時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等症有良好療效。

3人蔘

人蔘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心經。人蔘裡面含有含人蔘皂貳、人蔘酸、揮髮油、維生素B1、維生家B2等營養物質。

其中糖類、膽鹼、煙酸可以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寧神益智,生津止渴,還能加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同時也能加強抑製過程,提高腦力勞動的工作效率。

另外,人蔘能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的抵抗力,提高抗疲勞能力,有強心及促進造血機能作用。對性腺機能也有促進作用。用於虛脫、心衰、氣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仲、久病體虛、神經衰弱等症。

是冬季養生的佳品,吃的時候可以切薄片,每天噙化,或1味煎湯頻飲,每天總量一般不超過6克。如氣虛而又有火熱的表現,那麼可以改服西洋參。

4黃芪

黃芪補氣昇陽、益精固表、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浮腫、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黃芪有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效應,又有性激素作用,還可調整血壓和固表止汗。

每天以100克燉雞喝湯。黃芪利尿,同時也適合糖尿病人食用。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症者忌用。

5當歸

當歸味甘、微辛,性溫。人心、肝、脾經。當歸含揮髮油、蔗糖、維生素B12、維生素A類物質、棕擱酸、硬脂酸、不飽和油酸、亞油酸,p—谷舀醇等。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

具有調節子宮收縮、保肝、鎮靜、抗維生素E缺乏症及抗菌作用。常用於月經不調、經閉腹痛、崩漏、血虛頭痛、眩暈、腸燥便難等症。

6熟地黃

熟地黃是由於地黃加黃酒拌和蒸製而成。其味甘、性微溫,功能滋陰補血。《本經》有「填骨髓,長肌肉……久服輕身不老」的記載。《本草經疏》譽其「補腎家之要,益陰之上品」。故「凡臟腑之不足,無不可得其滋養」。現代研究證明:地黃有顯著的強心作用,特別是對衰弱的心臟,其作用更明顯。

7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補腎生精、益血明目、烏髮悅顏,為滋補肝腎之佳品,被譽為歷代保健良藥。如《神農本草經》裡說:「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食療本草》謂之能「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據藥理研究,枸杞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有抗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故用其防治高血脂症、動脈硬化性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

8何首烏

何首烏味甘、苦、澀,性微溫。歸肝、心、腎經。若生用,功在潤腸通便;若製用,功在補肝腎、益精血。另有白首烏,是以蘿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塊莖入葯,雖功同赤首烏,但補力較弱。

由於何首烏有促進紅細胞發育,降低膽固醇,抗動脈硬化和輕瀉等多種藥理作用,故為重要的抗衰老藥物之一。它不僅為滋補強壯佳品,亦為烏髮、悅顏、潤澤肌膚之要葯。年邁體弱者常服則大有裨益。

6大穴位按摩法補氣血

1雙掌橫摩腦

掌心順摩耳、頸,雙手豎捂面,十指併攏著力前額,掌根著力眼眶,兩手從兩眉中間(印堂穴處)分手橫摩前腦,再往頭兩側經後腦向下至頸椎,分手繞頸項兩側到喉結處收,掌心順摩耳頸共50下。

2雙掌豎摩面

雙掌豎捂面,閉上眼睛,兩無名指沿鼻樑兩側淚腺溝,兩掌心著力面兩旁,兩拇指沿兩耳腮,從前額髮際往下拉摩至下巴,手不離面返回上推(印堂)至髮際,來回摩擦為一下,共50下。

3揉摩後腦

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壓枕骨下後腦處,兩手餘四指摟抱,著力頭兩側,隨拇指而動,兩手拇指同時用力先向外揉摩旋轉50下,再向內揉摩旋轉50下。

4兩掌搓擦頸椎頸動脈

頸部按摩也是補氣血的良好方法之一。用兩手掌交錯橫按在頸部,左掌在上邊(後腦),右掌在下邊(頸椎),兩手同時用力一推一拉搓擦頸椎和兩側頸動脈,右指端達左頸動脈,左指端達右頸動脈,兩掌根拉回相接,來回搓擦為一下,各50下。

5十指梳頭,掌心摩耳頸

十指環屈成耙狀,從前額髮際往後梳神庭(位於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約0.5寸處)、百會(位於頭頂部正中線距前髮際5寸處)等穴,經枕骨向下,十指併攏按至頸椎,分手繞頸項兩側到喉結處廉泉(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喉結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及人迎穴)位於喉結兩側旁開1.5寸,頸動脈搏動處)收,掌心順摩耳頸共50下。

6按揉太陽絲竹空

用雙手食、中、無名三指併攏,兩食指分按兩側太陽穴(在眉梢與眼梢中間向後約1寸凹陷中),兩中指分按兩側絲竹空(在眉後凹陷中),兩無名指分按兩側瞳子髀(在絲竹空直下),兩拇指分按兩耳垂後凹陷處,兩手各四指同時用力先向前揉轉50下,再向後揉轉50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