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景甜尋漢水源體驗羌繡 贈言小學生:愛心報效祖國

景甜


1905電影網訊 長江的最大支流之一漢水的源頭在哪裡?遠在陝西的寧強又怎麽和京津人民共飲一江水?帶著這些問題,景甜開啟了自己“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陝西寧強站的調研。


從1000多公里外的佳縣來到位於漢中市的寧強,景甜的調研路也是由北向南,將“大陝西”的南北聯動起來。10月2日一早,景甜團隊便踏上了尋找漢水源之路,一路上進入當地生態護林員的家中了解當地保護水源地的狀況。隨後,她又來到羌族民居之中,體驗羌繡的工藝。



寧強位於陝西省的西南部,與甘肅、四川等省份接壤。這裡是國定貧困縣,有著55420人的貧困人口。因為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漢江的源頭,因此當地退耕還林,不能發展工業。景甜的調研便是從生態扶貧、旅遊扶貧的角度切入。


“君住漢江源,我住海河尾,南水北調終實現,共飲一江水。”在張邦貴老人事跡介紹的看板上,景甜看到了這樣一段話。在南水北調工程中,漢江作為重要的水源,成為了缺水的華北地區人民新的用水源。



據了解,南水北調工程中,約有70%的水來自於丹江口水庫,而水庫70%的水則來自於漢江。寧強作為漢江的發源地,保護這一大河的源頭,責任義不容辭。


而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當中,寧強則是陝西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當地的複建援助工作由天津對接。現如今在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後,天津人民也喝上了來自寧強的漢江水,當地政府表示,這也是寧強人民說感謝的一種方式。



在登山路上,當地政府向景甜介紹,目前出於保護水源的原因,當地不允許工業入駐,農業上也秉承退耕還林的政策,且不允許規模化養殖。一路上看到的山坡,十幾年前還都是農田,現在早已變得綠蔭片片,生機盎然。


在保護漢江源上,當地的村民也自發地行動起來。被稱為“漢水源頭第一家”的張邦貴老人便是其中的典型。他的舊宅是當地村子中離漢江源頭最近的一戶,從多年前開始,他便義務地在當地拾撿白色垃圾。此後,老人被當地評為道德模範。今年春天,老人不幸離開了人世。



在張邦貴老人的家中,景甜見到了老人的老伴和老人的孫子以及重孫女。老人在世時被政府安排了護林員的崗位。每月由政府發放補貼。現如今,生態護林員的崗位已經擴展到了500多個,這也是當地政府想通過此種方式,幫助當地村民脫貧。


老人的孫子介紹,自己的叔叔現在也由政府安排了環衛工的崗位,因為有了補貼,生活跟過去相比有了保障。


在屋子裡,景甜還見到了當年和張邦貴老人一起拾撿垃圾的老楊。老楊回憶起張邦貴老人曾經把手摔腫了,但還是堅持去撿垃圾。他曾經表示:“漢江水送到北京,保護漢江水是我的義務。”


在漢江源,景甜團隊偶遇了兩位寫生的繡娘。見到穿著民族服飾的兩位繡娘,景甜好奇心大發,主動提出要去體驗羌繡工藝。在啞繡娘鄭娥的家中,景甜看到了刺繡架子以及尚未完成的一幅羌繡。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景甜在繡娘的邀請下開始嘗試刺繡。




鄭娥雖然是位聾啞人,但早年曾有繡十字繡的基礎,後來在工坊的培訓下,鄭娥學習了羌繡,更掌握了羌繡針法中比較難的參針繡。據了解,羌繡有40多種針法,常用的有12種,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掌握。


據了解,在整個寧強縣大約有3000多個繡娘,而全縣的貧困婦女目前達到了2萬8千人。現如今,政府推出了打造萬名繡娘的計劃,希望能幫助在家中照顧小孩、老人等無法外出務工的留守婦女增加收入。通過培訓,繡娘們和工坊簽訂訂單,完成後可獲得一定的收入。


在參觀羌繡過程中,景甜也了解到目前寧強縣也希望通過旅遊帶動收入,使得羌繡和羌族文化傳播出去。景甜也表示希望能夠幫助羌繡推廣,更建議可以通過電商等管道,讓羌繡通過現代化的方式面向大眾。銷售所得更是可以繼續幫扶“萬人繡娘政策”或是用於漢水源頭的保護和治理。


在調研結束後,景甜還來到寧強縣東城小學,向小學生們贈送文具。在活動上,她對小朋友們說:“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帶著自己的愛心報效祖國,幫助他人。”景甜團隊的調研活動順利結束,但“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寧強站的扶貧工作仍在繼續。央影(北京)傳媒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海燕帶領的項目組則為寧強縣東城小學以“天堂電影院”公益捐贈、放映方式,為老師和同學們送去精彩的電影。


活動上央影(北京)傳媒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海燕,寧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丁世鵬分別講話,分眾晶視電影傳媒“天堂電影院”志願者向東城小學校長楊明巨集贈送天堂電影院捐贈證書。


“天堂電影院”采取捐贈一年12的電影放映服務,一年之後根據執行情況和閱聽人反響,再評估延續捐贈的方式。


 “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活動全程由京東獨家冠名播出,並提供扶貧電商平台支持。活動全程由華為手環B5特約讚助播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