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錯誤的艾灸方式,你有嗎!?

播放GIF

在今天,艾灸雖然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越來越普及,可是仍然有很多小夥伴們在艾灸使用方法上有誤區,如果用錯了方法,不僅不能治病,反而傷身。

今天灸大夫就來盤點一下具體有哪些錯誤的艾灸方式:

一、頻率過高:容易上火

播放GIF

如用灸大夫智能艾灸日常保健,平時身體無病痛者,一周艾灸五六天,軀乾穴位30-50分鐘左右即可(艾條艾灸則15分鐘一個穴位即可)。用艾灸治病的話可以適當延長時間。

但如果天天艾灸,且一次艾灸時間好幾個小時,則容易導致陰血損耗傷津液,而且沒有給身體自愈的時間,從而出現上火、口乾舌燥、便秘、月經不調等癥狀。

如身體寒症較重,或有其它需要治療的病症,可以每天施灸。

二、艾灸時間把握不當

播放GIF

首先,同房、大量飲酒、大汗淋漓、發高熱、精神情緒過於激動、極度疲勞的情況下不建議艾灸。

艾灸是提昇陽氣的,若灸後同房、飲酒,則是一種「泄」,會輕易將「陽氣」泄出,不利於健康。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同房和艾灸間隔過短,對精子也不利。醉酒對身體的各個臟器負擔都加重,而艾灸增強氣血運行,且醉酒後情緒波動過大,也不宜艾灸。

播放GIF

然後,不建議晚上11點後艾灸。上午8:00-10:00,下午16:00-19:00是艾灸最佳時間,晚上主收斂,而艾灸主生髮。例外的是,如果是治病或急症,需要大量艾灸,那就不用過多考慮了。如果是治療失眠症,臨睡前艾灸效果較好。

三、不辯證艾灸

播放GIF

從網上隨意找一些病症對應灸的穴位,或者看別人同樣的病灸了起效,就照搬他的方法,這樣艾灸會導致「水土不服」。因為即使同樣的病,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病情,所以艾灸治療方案都會各異。

另外,艾灸方案也要適時調整,根據身體的變化和灸感做出穴位的調整,這樣才能讓灸效持續發揮。

播放GIF

陰虛者慎用:火上澆油

人有九種體質,屬於陰虛體質的人群體形多瘦長,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臉上冒火,面頰潮紅或偏紅,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熱,常感到眼睛乾澀,口乾咽燥,總想喝水,皮膚乾燥,性情急躁,外向好動,舌質偏紅,苔少。

陰虛火旺有很多種說法,很多人說陰虛者不能艾灸,陰虛本身就有虛火,如果再用艾灸,就有火上加油的說法。網上也有很多關於陰虛體質群體的艾灸誤區糾偏,這並非表示陰虛者不能艾灸。陰虛火旺,正確調理方法是滋陰養血,潤燥生津。

艾灸作為一種綠色的療養方式,建議大家先根據體質和不同穴位進行嘗試,不要上太多的穴位和太熱的熱量,如果感覺可以,逐漸加穴位或延長艾灸的時間。

四、將隨身灸當成「隨意灸」

播放GIF

隨身灸」並不是「隨意灸」!有太多的灸友都是這樣,邊吹著空調喝著飲料邊艾灸,或者施灸無序無度,想起來的時候能一連灸四五個小時,想不起來能一擱十天半個月不灸的。

隨身灸絕不能隨便!自己艾灸的基本要求:

1,盡量不對著空調,且不要坐在當風口;

2,盡量坐好或者躺好,不要隨意走動,更不要沾冷水。

3,心平氣和,室內要靜。

五、不把握艾灸灸量火力

播放GIF

艾灸灸量包括艾灸時間、火力等等。灸量不把握好,也會產生副作用。

辯證選擇灸量:

1、看舌苔,偏白色、胖大、濕滑、無裂紋,可以用大火力,反之就要小火力。

2、看大便:凡大便偏稀者,易用大火力艾灸。凡偏乾者,要小火力灸。

3、怕冷者,大灸,怕熱者小灸。但怕冷而氣血虧虛嚴重,陰陽兩虛者,不易大火力灸

4、晚上無盜汗,可大灸,有盜汗,小灸。

5、氣機沉重,不愛說話,少動者,可大火力灸。心神不定,話多,多動者,往往小灸。

6、背部可大灸,腹部相對要小灸,上部易小灸,下部易大灸

7、冬日灸量宜大,方能祛寒通痹,助陽回厥。另如北方風寒凜冽,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灸量宜小。

六、艾灸灸錯穴位會出事嗎?

播放GIF

一般而言,「灸錯穴位」可能有三種情況:

1.灸偏了位置;

2.多灸了幾個無關的穴;

3.灸了一些禁灸的穴位。

前2點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因為穴位絕不是艾灸的「攔路虎」,艾灸是對所灸的周邊區域的能量覆蓋,灸偏一點或者多灸了都無妨。

古人列有47個禁忌穴,主要集中在頭面部、重要臟器和淺表大血管的附件,以及皮薄少筋結聚的部位。因為古人以「直接灸」為主,這些部位灸易留下疤痕傷筋肉。

但隨著灸療技術發展,已經能較好控制火力,所以如今基本沒有禁灸必要,當然孕婦小腹部,皮膚破損處等要慎灸。

⊙註:本公眾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台。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供交流學習使用(非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灸大夫315財富風暴來襲!

旗艦產品 · 智能艾灸儀

重磅新品 · 灸一貼

誠信招商火爆進行中!

為健康買單,為人生投資!

就等你來!

趕緊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