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玩家也能當回科學家了 離我們並不遠的公眾科學遊戲

與眾不同的“科學家們”

  提起《EVE Online》,大多數玩家可能對這個大型星戰網遊既熟悉又陌生。作為一款已經運營了十幾年的遊戲,《EVE》在各方面都是一個的的確確的小眾遊戲。即使是偶爾走進大眾視野的時候,也往往靠的是一些奇特的小道新聞,例如一場戰爭燒掉百萬人民幣;一名玩家用幾年時間策劃復仇拉;用信標點亮星空紀念霍金拉;國際服封禁中文MOD,玩家自發有組織的學習英語拉,等等。《EVE》和它的玩家們在這個快節奏化、碎片化的電子遊戲年代,真的算是特立獨行了。

  這不,幾日前,《EVE》玩家在遊戲裡又完成了一項讓旁人驚奇不已的舉動:兩年時間,三十萬《EVE》玩家聯手完成了一項真正的科學研究。

遊民星空
《EVE》官方開展的探索計劃

  其實早在2016年,《EVE》的官方CCP Games就和瑞典的人類蛋白質圖譜項目組進行了合作,開始了這個名為“探索計劃(Project Discovery)”的特殊項目。這個科學研究項目的內容是將人類細胞的蛋白質染色體進行分類和鑒定,由於目前AI和電腦在影像分辨上的能力還有所不足,所以像蛋白質圖譜這樣大量的分類工作還是要依靠人工來解決。

  上千萬份的影像分類工作,靠鳳毛麟角的科學家明顯是不夠的,普通的科學志願者數量也依然有限,而“探索計劃”則將有閑數量又龐大的網絡遊戲玩家發掘了出來。《EVE》製作組在遊戲中加入了一個獨立的小遊戲,通過化身為NPC的科學家的引點和詳細的教程,《EVE》的玩家可以通過這個小遊戲對成千上萬個蛋白質染色體進行分類。

遊民星空
通過內置的小遊戲,《EVE》的玩家們就可以支持這項科研了

  CCP也為參與的玩家準備了“酬勞”,每位完成度達標的參與者都能獲得少量的遊戲幣、遊戲時裝、艦船裝備等的獎勵。由於《EVE》遊戲自由化、慢節奏的特殊性,很多時候玩家都很樂意在沒事乾的時候支持一把人類科學研究。這個分類蛋白質的小遊戲一經上線,就受到了《EVE》玩家這樣一個“小眾硬核、偏好科幻”的群體強烈的反響,幾乎達到了“人人參與”的規模---就是遊戲新版本開放,也沒見他們有這麽大反應。

  經過兩年時間,在30萬《EVE》玩家的共同努力下,3300萬個蛋白質圖譜被分類完畢。人類蛋白質圖譜的完善對於全人類的醫療、生物研究都有極大的幫助。瑞典的科學家們也在前幾日也將這一成果公開,供全世界科學家使用。

  而“探索計劃”不僅僅對人類社會做出了貢獻,也打破了電子遊戲和科學研究之間的“次元壁”:咱們這些宅在家裡打電動的肥宅,也能算半個科學家了!

遊民星空
穿上官方定製的獎勵服裝,可算是大半個科學家了

公眾科學遊戲

  事實上,像“探索計劃”這樣發動公眾、非科學家的普通人參與的科研活動,有一個統稱就是公眾科學。公眾科學的歷史也有些年頭,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之前,像鳥類學、地震學、水文學等等一些需要大量資料數據收集和分類的學科受到公眾科學的影響會比較大。

  而隨著21世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筆電電腦、手機等等便攜式電子設備的極大普及,公眾科學的參與人數和研究範圍在不斷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公眾科學項目已經完全可以通過網絡實現,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給科學家們提供大量的數據資源。

遊民星空
公眾科學在很多科研領域都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公眾科學與電子遊戲的結合也是水到渠成的一個結果。電子遊戲雖然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活動,但是它本身卻是一項融合了社會先進科技、無數人類智慧的存在。特別是現代遊戲環境下,一款遊戲需要在圖形、音樂、網絡、設計等等各方面都能夠出類拔萃才能稱得上是品質上乘。而這些遊戲開發技術所依靠的便是人類在科學研究上最前沿的成果。

  同時,在電子遊戲這樣的高科技產物熏陶下的玩家們,也具備了一些自己都不曾發覺的特質:科學思維習慣。2008年,國外兩名學者曾經在一個國外的《魔獸世界》論壇隨機抽取了1000多篇帖子進行嚴格的分析,以圖了解玩家們平時交流時的一些習慣和動機。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這款大型多人在線網絡遊戲的玩家們平時並不喜歡多討論無意義的廢話和玩笑,9成以上的討論都是集中在對這個虛擬世界和虛擬角色的理解和探索上。並且在討論中,絕大部分的帖子大都會使用基於科學邏輯的習慣來進行表達: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玩家們會引用數據和資料來證實自己的論點;他們也常常會基於遊戲的系統做出符合邏輯推理;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他們懂得尋求可行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困難等等,而這些都特徵都是科學思維習慣的基礎。

遊民星空
兩位學者對魔獸世界論壇上的幾個職業板塊進行了深入調查

  這個研究的結果讓兩位學者驚喜不已,對於科學家來說,研究科學、理解科學的基礎就是要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而在科技突飛猛進的21世紀,對於擁有科學素養民眾的需求也是越來越迫切。在這篇名為《虛擬世界的科學思維習慣》的論文中,學者們總結到:儘管世界是虛擬的,但是圍繞它建立的知識社區卻是真實的。在無數個遊戲帶來的虛擬世界中,玩家們為了了解和探索這個世界會進行的一系列反覆試驗和嘗試,以圖達到能夠預測這個世界的規律讓自己不斷獲益的目的,這樣的遊戲玩法本身就類似於科學實驗。

玩個蛋白質,疊個RNA

  也就是在《虛擬世界的科學思維習慣》發表的2008年,一些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嘗試將公眾科學與電子遊戲真正的結合起來。美國華盛頓大學遊戲科學中心與生物化學系合作研發了一款名為《Foldit》的多人在線遊戲,遊戲本身的目的就是讓玩家去解密一個個蛋白質結構。和上文提到的《EVE》蛋白質圖譜遊戲不一樣的是,這次需要的不是玩家的“鑒圖”能力,而是解密和創造能力。

遊民星空
在《Foldit》中,玩家需要發揮一定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蛋白質既是疾病的一部分,也能夠成為治療的一部分。玩家們可以設計全新的蛋白質,幫助預防和治療重要疾病。”《Foldit》在網站上這樣描述遊戲的目的。由於人類蛋白質譜龐大的規模,僅僅依靠數量有限的科學家和科研設備,想要得到有效的分析結果往往需要耗費科研人員大量的時間。而相對有閑、有一定科學思維習慣、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心理的玩家,也向科學家們證明了他們骨子裡還有“科學使命感”。《Foldit》一經上線,參與者便十分踴躍。懂得“刺激玩家”的設計者們還為遊戲加入了競爭體系,玩家的數據會和最好的電腦解密程式相對比,人腦和電腦將在遊戲裡一較高下。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EVE Online專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