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是什麽勾起我們對科學幻想的興趣?——科幻遊戲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整個明白——它為何如此,它為何存在。”

——霍金

  看著漫天的星海如此璀璨,你是否也想去追逐星光的蹤跡?浩瀚的銀河,到底隱藏著多少的秘密?這可能是所有人童年仰望星空時,都曾有過的幻想。也許宇宙一望無際,但追逐宇宙盡頭的幻想卻永不停歇,於是乎科幻誕生了。

 

科學與遊戲的結合

  對於未知的渴望,一直以來是人類的嚮往。如果說科學技術是人類的第一生產力,那麽科幻絕對是生產的開始。

  而科幻也絕對是科學與藝術的最好結合,它的題材屬性既可以嚴肅又可以活潑,形式多種多樣,無疑激發了人們從童年時期就有的好奇心。科學即離不開幻想,藝術也離不開真實。從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到後來的科幻電影《月球歷險記》,還有科幻動漫裡的《EVA》,再到科學與終極藝術的完美融合——科幻遊戲,所有的一切都展現著人類無窮的想象力。

 

  可以說,被稱為“第九藝術”的遊戲最能體現科幻所能帶來的魅力,兩者的結合,也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靈感碰撞。

 

從“0”到“1”就可以

  可能不少玩家都認為,由於近幾年遊戲技術的慢慢發展,遊戲的畫面表現力才得以更好地表現科幻裡的場景,所以科幻題材的遊戲比比皆是。但事實上,早在1961年,麻省理工學院兩位學霸,便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電子遊戲《Space War》(太空大戰)。

 

  值得一提的是,《太空大戰》現在依然可以在steam上找到,不過他被隱藏起來了,只需按下win+R 輸入steam://ran/480就可以找到了。

  黑色的背景代表太空,白色的線條代表飛船,小點比作星星,太空科幻無疑是當時最容易開發的題材。在那個年代,其它的電腦都是些功耗大、發熱量巨大的家夥,若沒有空調設備,機房溫度可以很輕易地升到50℃以上。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宇宙探索,有著很深的憧憬。

 

  雖然這款遊戲對於一般人來說過於昂貴,但是卻在美國各大高校廣為流傳,甚至還舉行了“星際太空戰爭奧運會(Intergalactic Space war Olympics)”。

“宇宙大爆炸”

  隨後遊戲行業迅速發展,科幻遊戲也跟著一起來到了街機時代,這段時間科幻遊戲呈幾何式的增長。而其中街機上最具代表的絕對是《Space Invade Infinity Gene》(太空入侵者),聽名字可能不知道這是什麽遊戲,但是大家絕對都見過這個遊戲畫面。

 

 

(侵略者圖像可以說是遊戲界的代表圖像之一)

  而科幻無疑是當時最受歡迎的題材。出現了直到現在都耳熟能詳的作品:

 

(《魂斗羅》:↑↑↓↓←→←→BA一個能刻進基因的秘籍)

 

(《合金彈頭》:Heavy machinegun!)

 

(《VR戰警》:以至於後來的《惡靈古堡》系列都引用VR戰警的射擊品味)

 

(《雷電》全球彈幕遊戲的鼻祖之一) 

多元的科幻遊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家用電腦也開始普及,科幻遊戲的舞台在這裡大放異彩,其中也誕生了許許多多堪稱經典的里程碑式遊戲。

  《Fallout》(異塵餘生),一個講述地球爆發核戰爭之後的末日餘生的遊戲,其故事背景和藝術風格深受20世紀50年代核恐慌的影響。讓我們感受到二戰後冷戰時期的科幻。

  最出名的還是暴雪的精品遊戲《StarCraft》(星海爭霸)。三個種族的博弈,以及跨越整個宇宙的背景故事,而讓我們體會到在宇宙這個背景下的遊戲獨有的宏大與史詩感。

 

  再到之後大名鼎鼎的《Halo》(光環)。這些遊戲雖然都是科幻遊戲,但是只是在題材上選擇了以科幻為背景,但是從玩法上和科幻根本沾不上邊。也可以說是在題材上的探索,而在這之後,誕生了屬於科幻遊戲的獨有玩法。

 

  《Freelancer》(自由槍騎兵)可以說奠定了後來科幻遊戲的主要玩法,《自由槍騎兵》是以個人視角的RPG遊戲,玩家駕駛一架飛船在行星系之間遊歷。玩家可以作為商人倒買倒賣,也能投身於海盜事業,成為宇宙中的海賊王,還能體驗遊戲宏大的世界觀與主線劇情。

 

  這些設定聽起來好像沒什麽,現在大多遊戲不都是這樣的麽,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玩家能真正做到像遊戲名所說的那種自由,可以說相當驚豔了。

 

  像是後來的《EVE》和戲稱科幻遊戲最大的騙局的《No Man’s Sky》(無人深空),以及同樣來自《自由槍騎兵》的創始人克里斯·羅伯茨的《Star Citizen》(星際公民),都有《自由槍騎兵》的影子,而這位創始人也被譽為太空飛行模擬遊戲的奠基人之一。

(《星際公民》是遊戲界史詩級的眾籌項目,已經籌備到了2億美元以上)

  相信不少玩家聽說過《EVE》的大名,“就問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EVE》這款遊戲絕對是科幻遊戲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科幻遊戲也從傳統的單機遊戲進化到了互聯網時代。

 

  但《EVE》卻不僅僅是網絡遊戲這麽簡單,它囊括了普通遊戲都有的基本因素,還幾乎涵蓋了政治、經濟、人文、歷史、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科技等等,真的是構建了完整的太空社會。每位玩家就如同夜空裡的繁星,相互組成星系乃至整個宇宙。而玩家的活動也被記錄下來成為《EVE編年史》,這也是最接近現實的遊戲。在之後也很少有科幻遊戲能在這之上做出突破。 

  儘管《EVE》如此傳神,但是依然不建議有新人嘗試這款遊戲,因為其極高的學習成本,導致它確實不太適合大多數人的需求,畢竟玩這個遊戲就像是搞科研一樣。

 

  《EVE》49會戰有超過2500名艦長參與戰鬥

後日談

  這麽多玩家為什麽會對科幻遊戲抱有如此的期待?是單純地喜歡遊戲的製作?還是畫面表現力? 筆者覺得都不是,而是我們都熱愛科幻。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我們選擇登月)”,這是美國前總統約翰·費茨傑拉德·肯尼迪對於航天事業的講話。只有不斷地向外探索,才能認清自己的定位;只有不斷地往前走,才能發現之前從未有過的科學技術。

 

  為何熱愛科幻這個問題似乎也得到了解答,但是現在的人卻被社會的娛樂新聞、網絡節奏爭論不休,每天不思進取才是最可怕的。曾經有位修女問NASA的科學總監說,我們為什麽連溫飽都成問題,卻還想要花費數十億美元在火星項目?雖然NASA的科學總監也對此表示認同,但是也說到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

 

(不要溫和地踏入那個靜謐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這也是迄今在中國典籍中找到的與現代“時空”概念最好的對應。我們會去電影院看《流浪地球》,會展望《三體》的動畫化,會為《星際公民》這樣的一款遊戲買單,同樣也對《賽博朋克2077》充滿期待。

  而遊戲作為第九藝術,是前八大藝術的集合體,沒理由不相信這是表達科幻的最好載體。

 

  而科幻類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或者遊戲,也都充斥著人們對未來的思考。而有思考,才有未來。所以人類才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進步。 這也應證了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中所說的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文章作者:yuzi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情報姬公眾號 獲得更多一手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