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些易誤診的兒童皮膚病

在皮膚科門診經常見到兒童手指、指甲周圍腫脹,指甲遊離端殘缺不齊,甚至出現手指關節伸側皮膚增厚,表面粗糙,類似指節墊,易被門診醫生誤診為甲癬或指端濕疹。

咬甲癖

大約有30%的7-10歲兒童和45%的青少年有咬指甲的習慣。如果這種行為過於嚴重,會造成手指皮膚和指甲的損壞,繼發各種真菌細菌感染,有的孩子甲床被破壞,指甲變形,終生不能恢復。儘管大多數並不需要太刻意糾正,過了那段時間自然就不咬了。可是在少數孩子身上,這種習慣也可能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固著到成年以後。

另外在皮膚科門診經常看到兒童和青春期早期的青少年,頭髮脫落,脫髮區邊界不整齊,形狀不規則,中間常殘留毛髮或斷髮,容易被皮膚科醫生誤診為斑禿。

拔毛癖

上面所誤診的斑禿實際上是一種拔毛癖,也屬於皮膚行為症之一。患者有下意識習慣性的拔毛動作。是一種強迫性的不可控制的頑固性習慣。

還有些患兒口唇潮紅、腫脹、脫屑,長期發展導致口周圍皮膚粗糙、乾燥、色素沉著,易被皮膚科醫生誤診為口唇濕疹。

舌舔癖

門診經常能遇到這樣的孩子,口周長一圈邊界清楚的紅斑,還可出現丘疹、皸裂、脫屑等。問一句:「孩子經常舔口周的皮膚嗎?」回答往往是:「就是!醫生你怎麼知道?!」

經常舔口周的皮膚會破壞局部的皮膚屏障,讓局部皮膚變得乾燥,並繼發炎症。出現皮疹之後可能有乾燥緊繃或癢痛不適,孩子更願意去舔,如此惡性循環,皮疹遷延不愈。

一旦明確這樣的皮疹是「舔出來的」,而非什麼奇怪的皮膚病,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上述三種情況分別診斷為:咬甲癖、舌舔癖和拔毛癖,都屬於皮膚行為症,往往因接受錯誤教育和不良環境影響,導致性格變化而出現患者採用自身損傷皮膚的方法釋放情緒緊張以達到快感。此種行為經過長時間不斷重複,便成為一種強迫性不可控制的頑固性習慣。

實際上是皮膚的神經官能症,即「皮膚行為症」,患者會經常下意識的或者不自覺的一種行為習慣,常常有吸允手指,咬指甲的動作,或者經常反覆不自覺的舔允口唇導致的舌舔皮炎。

作為皮膚科醫生在診斷病時,不能僅看皮損表面大體狀態。更要觀察仔細它的特點和發病過程。另外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自覺癥狀進行認真的綜合分析,尋找發生的原因或誘因,排除常見容易誤診的疾病,這樣就能做出正確的診斷;例如:有一名患者手背部出現苔蘚樣斑片,如果不詢問患者是否瘙癢,就容易誤診為神經性皮炎,它實際上是人工皮炎,患者不自覺的或下意識的反覆扣抓皮膚引起的一種表現,也屬於一種皮膚行為症,叫撚皮癖。

對這些病的治療,需要心理導向或認知行為治療,對患者不能責怪也不宜採取強製手段加以製止,應加強思想說服教育,鼓勵患兒多參加集體活動,轉移其注意力。對這些病的治療,需要心理導向或認知行為治療,對患者不能責怪也不宜採取強製手段加以製止,應加強思想說服教育,鼓勵患兒多參加集體活動,轉移其注意力,對因缺乏鋅等微量元素髮病者,可補充糾正獲得治癒。

「消除不良行為」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家長們要有耐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