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騰飛建材提醒您:冬至到,請您注意防寒進補!

時光悄然無聲,一路匆匆過,瑞雪欣然飄落,天寒好個冬,2018年的最後幾天了,我們迎來了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

播放GIF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也就是明天周六,是不是剛好有時間可以實現「冬至進補,開春大虎」願景啦!

冬至,「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氣象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又被稱為「冬節」、「賀冬」「長歲節」,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也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

冬至大如年

古人極其重視冬至這個節日,冬至的重要性不亞於過年。據《後漢書·志·禮儀中》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冬至這日基本上就是朝廷休息不辦公,官員都放假休息啥也不做的情況啦。

而據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這一天無論是家道多麼貧困的人,也都要置辦新衣、祭祀祖先,家家戶戶攜禮物來往祝賀,就連關撲這種賭博遊戲都不再禁止。

冬至習俗

由於冬至是很重要的節氣和節日,因此各地也都有不同的慶賀活動,美食是當天不必可少的。北方的水餃、山東滕州的羊肉湯、江南的赤豆糯米飯、寧波的番薯湯果、台灣的九層糯糕、浙江台州的擂圓、蘇州的冬釀米酒、閩浙等地的麻糍、合肥的冬至面、閩南潮汕等地的湯圓等等美食,都讓冬至充滿了熱氣騰騰的香甜味,哪個吃貨不想一一嘗個遍呢!?

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屬餃子了,每年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有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而南方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團圓的概念根植人心,由此衍生了重要的節氣食物——湯圓。

三十六計「躲」為上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躲」才能保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躲 暴飲暴食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躲 寒冷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躲 大汗

道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躲 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飲食鹹傷腎

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鹹,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

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但不可過食,過食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氣象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奇異果、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