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文親子共讀6年後,我才意識到我忽略了這件事

英文繪本推廣人親子閱讀踐行者

1200多個繪本音頻、兒童歌謠免費聽

我們給孩子進行親子共讀,或是幫助孩子學會自主閱讀,最終的目的是什麽呢?

可能有媽媽會說,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

對,這是我們的目的之一,也是啟蒙階段很重要的目的。

但是孩子只是養成閱讀習慣,愛上閱讀就夠了嗎?

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為和孩子共讀英文繪本六年有余的媽媽來說,孩子的閱讀興趣早已建立起來,很喜歡讀,也願意去讀,但接下來有個問題曾經困擾著我:

孩子讀書就讀個熱鬧,過段時間可能就忘了,好像除了有印象外,收獲很小,怎麽樣能讀得更有收獲呢?

直到我讀到了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教授McGee和北伊利諾伊大學教授Richgels的這句話:

Comprehension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reading.

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是閱讀的終極目標。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在培養閱讀興趣的階段停留地太久了,從而忽略了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閱讀理解能力這個終極目標。

什麽是閱讀理解力

但是籠統地說閱讀理解力,還是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那到底什麽才是閱讀理解力呢?讀懂繪本故事大意算不算理解力?能複述繪本故事算不算?能說出繪本故事的細節算不算?

好像都沾點邊,但好像還不太全面。這兩位教授認為英語閱讀理解力共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

1、記憶力:回憶書中細節的能力;

2、推理能力:根據書中的情節文字或圖畫進行合理推理、預測並總結結論的能力;

3、評價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能根據書中人物或事件發表自己的思考和評論

當我懂了閱讀理解能力的這三個層次後,我就能在平時的親子共讀中有意識地根據這三個層次來幫助孩子提高閱讀理解力。當我提問或和孩子進行討論時,我也有章可循,知道從這三個層次入手,不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忙於局部應付,缺少全局觀了。

運用“理解力三層次”親子共讀

下面我以凱迪克金獎作品This is not my hat為例,來說說我家親子共讀中,我領悟到的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閱讀理解力的提問和討論。

This is not my hat這本主要講了一隻小魚偷了一頂帽子,然後它懷著僥幸地心理希望能趕快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發現它,然後就可以把那頂帽子永遠地據為己有了。那它有沒有成功呢?

This hat is not mine. I just stole it.

這句話是誰說的呢?這裡的 I 是誰呢?對,就是左邊這條戴著帽子的小魚說的。小魚說:這頂帽子不是我的,我剛剛偷來的。

我問孩子這個問題,就是引導孩子注意到,這個故事跟其他故事不太一樣,這個故事是由小魚來直接講述的,也就是說小魚就是narrator(講述人)。narrator這個詞也可以教給孩子,目的是讓孩子了解故事這一種體裁的特點。

I stole it from a big fish. He was asleep when I did it.

剛才小魚說帽子是它偷來的,那它是從哪裡偷來的呢?

就是這只在睡覺的大魚這裡偷來的。等等,你怎麽知道這隻大魚在睡覺呢?

這個問題就是在引導孩子注意文字以及圖畫中信息(大魚閉著眼睛。)

And he probably won't wake up for a long time.

小魚認為,這條大魚很可能會睡很長的時間。但是你覺得的呢?大魚會不會睡很久呢?

這個問題在於引導孩子根據圖畫信息進行合理地推理。(看,大魚的眼睛都睜開了!)

And even if he does wake up, he probably won't notice that it's gone.

小魚繼續說:即使大魚睡醒了,他很可能也不會注意到他的帽子不見了。但是你覺得大魚有沒有注意到帽子不見了呢?

這個問題也是在引導孩子進行合理推理(大魚的眼珠轉到了上面,好像是已經注意到了呀。)

And even if he does notice that it's gone, he probably won't know it was me who took it.

小魚說:即使他意識到帽子不見了,他很可能不知道是我偷走的。

我們看圖,大魚的眼睛不再圓的骨碌骨碌,而是眯了起來,眼珠直視前方,他心裡在想什麽呢?

這個問題讓孩子代入大魚的角色中,如果自己就是大魚,發現了自己帽子不見了,眯起眼睛直視前方,心裡在想什麽?要出發去找帽子嗎?

And even if he does guess it was me, he won't know where I am going.

小魚認為,即使大魚猜到是我偷走了帽子,他也不會知道我去哪兒了。

在這一頁的圖中,大魚已經遊走了,我們只能看到他的尾巴,他搖著尾巴,是不是去找帽子了?他能找到小魚嗎?你覺得呢?

在這裡,孩子回答能或者不能,都可以,更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麽?你為什麽這樣認為?讓孩子說出理由,說出他是如何根據文字或圖畫進行的判斷。

But I will tell you where I am going. I am going where the plants grow big and tall and close together. It is very hard to see in there. Nobody will ever find me.

在這一頁中,我們看到小魚戴著帽子,正在奮力地遊啊遊,它要遊到茂密的海草那裡去,茂密的海草又高又密,只要鑽進去,就不會有人再發現它。

那你覺得他能逃到海草那躲起來嗎?Will he get away?

這個問題引導孩子大膽預測,開動小腦筋,發表自己的看法。

There is someone who saw me already. But he said he wouldn't tell anyone which way I went.

在這一頁裡,我們看不到小魚了,我們只看到了一隻小螃蟹。小魚往哪裡遊了呢?你怎麽知道的?(看水中的泡泡以及小螃蟹身體傾斜的方向)

So I am not worried about that.

看起來小魚已經遊走了,他認為自己很安全了,一點不用擔心了。但是在這一頁圖畫中,我們看到了大魚來了,小螃蟹伸出一隻鉗子指向小魚遊走的方向。看起來,小螃蟹已經告密了!

I know it's wrong to steal a hat. I know it does not belong to me. but I am going to keep it. It was too small for him anyway. It fits me just right.

這一段文字寫出來小魚的心理活動,他知道偷帽子是不對的,但是他覺得這個帽子對於大魚來說太小了,而他戴著帽子更合適,所以他就想把帽子據為己有。那你覺得小魚的這種想法對不對呢?

And look! I made it! Where the plants are big and tall and close together!

“看!我成功了!我來到了茂密的海草處!”小魚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他認為自己馬上就能藏起來了!

I knew I was going to make it.

“我就知道我能成功!”但是他真的能成功地逃脫嗎?

在圖畫中,你看到了什麽?你看到小魚了嗎?小魚正在往海草裡鑽,頭已經進去了,我們只能看到它的尾巴。你還看到了什麽?你是否看到了大魚虎視眈眈地跟在小魚後面?你覺得他心裡在想什麽嗎?

在這本書中,大魚沒有說一句話,但是大魚的眼睛卻像會說話一樣。你通過看大魚的眼睛,能推測出大魚現在正在想什麽嗎?

Nobody will ever find me.

這一句也是小魚說的:沒人能找到我了!

但是在圖畫中,我們已經看不到小魚了,我們只能看到茂密的海草,已經幾乎快鑽進海草的大魚的尾巴。

在這一頁,沒有文字了,只有海草海草和海草。我們仔細端詳著這一片海草,你有沒有感受到海草在隨著海水飄動呢?你覺得大魚和小魚都鑽進海草後,會發生什麽呢?海草是輕微地擺動還是很劇烈地擺動呢?

這一頁,也沒有文字,我們看到大魚的尾巴搖擺著從海草中遊出來,遊走了,小螃蟹還是站在那塊石頭上,目睹了這一切。那現在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小魚在哪裡?為什麽沒有看到小魚了?帽子在哪裡?誰現在戴著那頂帽子?

這是最後一頁,同樣沒有文字,只有一條戴著帽子睡覺的大魚。現在我們知道了,大魚戴著那頂帽子。小魚還是沒有出現。小魚去哪裡了呢?(小魚是被吃了?還是怎麽樣了呢?)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麽最後這三頁沒有文字了呢?(這個問題呼應最初narrator,誰是narrator?小魚已經被吃掉了,所以沒有人在講這個故事了。)

在上述共讀中,我的提問和討論主要集中在閱讀理解力的第二個層面:推理能力。幫助孩子根據文字和圖畫進行合理的推理。

多次重複閱讀後的討論

整個故事讀完後,我會把書合上後,再幫助孩子回憶其中的細節,是培養孩子閱讀理解力的第一個層面:記憶力。

Who stole the hat?

誰偷了帽子?

Why did he steal it?

他為什麽偷帽子

Did he get away?

他是否成功地逃走了?

Whose hat was stolen?

誰的帽子被偷走了?

Did he get it back?

他是否把帽子拿回來了?

除了回憶細節的記憶力外,我還會在多次反覆的閱讀後,和孩子進行更深入的批判性思維方面的討論:

Why was it wrong for the little fish to take the hat?

小魚偷走了帽子,這樣做為什麽是不對的?

What if the little fish really needed the hat - would that make it okay for the little fish to steal the hat?

如果小魚真的是非常需要這頂帽子,那可以偷走帽子嗎?

Should the big fish have eaten the little fish, or should his punishment have been smaller?

大魚應不應該把小魚吃掉?或者大魚是否應該給小魚輕一點的懲罰?

Who do you trust in your life? Why?

你在生活中,覺得誰可以相信?誰可以值得完全地信賴?為什麽呢?

If you were the little fish, would you have trusted the crab? Why?

如果你是小魚,你會相信那隻小螃蟹嗎?你會相信他不會把自己去哪裡告訴別人嗎?

Was it okay for the crab to lie to the little fish?

小螃蟹對小魚撒謊了。雖然他保證不告訴任何人,但是卻告訴了大魚。小螃蟹這樣做,對嗎?

Is it ever okay to lie?

你覺得,可以撒謊嗎?

Is it okay to lie to bad guys?

你覺得,可以對壞人撒謊嗎?

……

這些討論是非常開放的,不追求正確答案,其實也沒有什麽正確答案。媽媽和孩子一起討論,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意見或評論。這個思考的過程,對於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