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恩施玉露,「蒸汽殺青」的綠茶更鮮醇

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目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種以蒸汽殺青的針形綠茶,該製作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早在清朝時期,恩施玉露就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一併被列為清代名茶,上世紀60年代,入選中國十大名茶。

「玉露」之名

恩施玉露,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相傳在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所製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故稱「玉綠」。

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使其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白毫顯露,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故改名為「玉露」。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

恩施玉露—產地

恩施玉露產於世界硒都——湖北恩施,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日本仿效的我國製茶方法中,恩施玉露茶的蒸青方法至今仍在應用。

湖北省恩施市東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駢聯,倚江崛起,它就是恩施玉露的主要產地五峰山。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朝夕雲霧繚繞,山下為滔滔清江環抱;山坡緩園,峪地平闊,砂質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態環境,不但促進了茶樹健壯生長,而且茶樹代謝旺盛,內含豐富的葉綠素、蛋白質、氨基酸和芳香物質,是製作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恩施玉露—工藝

恩施玉露的製作工藝源自唐朝,創製於清朝。

恩施玉露的殺青沿用中國唐代所用的蒸汽殺青方法。製作時,以採用一芽一葉、大小均勻、節短葉密、芽長葉小、色澤濃綠的鮮葉為原料,加工工藝分為蒸青、扇涼、炒頭毛火、揉撚、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揀選等工序。

其中,最關鍵的一步是「整形上光」工藝,整個過程約需70至80分鐘,這也是恩施玉露茶光滑油潤、挺直細緊、湯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原因。

恩施玉露—特徵

恩施玉露外形和黃山毛峰有點類似,但條形比黃山毛峰更為緊實,纖細,其乾茶香氣綿長,濃鬱的豆香味伴著淡淡的微青味。

沖泡後,芽葉復展如生,起初猶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懸浮杯中,隨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

湯色嫩綠明亮,彷彿玉露,香氣清爽,滋味醇和;葉底嫩綠勻整。

恩施玉露—沖泡

茶器:玻璃杯或高密度蓋碗

投茶量:乾茶3克

投茶方法:中投法,先潤茶,後注水

水溫:80度左右滋味更為甘甜

沖泡恩施玉露水溫比其他綠茶低,一般85度即可,日本的高端玉露茶有的沖泡水溫約在50度。只有用低一點的水溫,泡出的玉露才會清湯綠水、清香悠長。如果用開水沖泡,沸水會燙黃芽葉,茶也不香。

茶具用普通玻璃杯即可,不宜用壺、蓋碗悶泡。

恩施玉露的葉老嫩程度不同,沖泡的水溫、時間和方法都有差異。沖泡時略有偏差,易使茶葉泡老悶熟,茶湯混濁香氣黯淡。

本文來源:中國茶友會,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