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長安三萬裡》:中國影業的“新文化”浪潮


1905電影網專稿 進入暑期檔,國產動畫《長安三萬裡》持續發力,總票房已突破12億大關!好想偷偷潛入追光工作室內部,感受一下歡騰的氛圍。



實際上,《長安三萬裡》的成功不僅是由於電影本身,也是因為附加在影片之上的詩歌、文化,乃至於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作為追光“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小長安”以高適、李白為主角,用48首膾炙人口的唐詩,描繪出盛唐驚鴻一瞥的側影。



今天,讓小編和大家一起,回味盛唐,展望大宋,期待“新文化”。


唐詩

《長安三萬裡》


中國人刻在DNA裡的詩詞通感,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同頻共振。有人認為,詩歌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太遠了,但當走進《長安三萬裡》的影院時,觀眾仍然感到了振聾發聵的共鳴。總有那麽一刻,生命會和詩歌很近。



中國是一個以詩歌為信仰、以詩歌為時尚、以詩歌為生活方式的詩之國度,每個人跟詩歌之間的關係都是表面隱秘、實則親密。教科書中的詩詞“紙上得來終覺淺”,而當唐詩的創作背景在大銀幕上得到藝術化處理,就成為了啟動基因的開關,一觸即發。


中華民族的歷史觀是文字性的。一方面,我們是全世界唯一無間斷的文明,有著上千年的無間斷的史學傳統;另一方面,我國早於唐朝的古建築,迄今為止保存下來的不超過五座。這說明在這個國度裡,歷史並不是由建築來留存的,真正承載歷史和記憶的容器,是文字。實體建築已然破敗,但詩歌穿越千年,愈久愈醇,無論是金戈鐵馬之景,還是歌舞升平之情,都躍然銀幕之上。



那些長著“繡口”的詩人,一方面過著歷史裹挾之下普通個體的人生,另一方面又創造更加超拔的詩的人生。正如《長安三萬裡》中所說的,“只要詩在,長安就在”,在文字這一亙古留存的容器中,歷史得到了最精妙、最完整的留存。


宋詞

“新文化”第二部


《長安三萬裡》作為新文化系列的首作,可謂“好采頭”,讓人不由得期待第二部的宋詞主題。《今日影評》發起“觀眾最期待詞人”投票,蘇軾票數一馬當先,其次是李清照和辛棄疾。



蘇軾是當之無愧的宋朝才子人氣TOP。他能文能詩能詞能說能畫,同時是美食家、美酒釀造家,甚至是一名工程師。不僅才學橫溢,蘇軾身上的戲劇衝突也大有看頭,單說他和王安石的相愛相殺就足夠貫穿一部電影。他們是政治上的死敵,又是精神上的知己,只是站在了不同的政治集團裡。大宋才子擂台賽,蘇軾和王安石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對。


教科書上把蘇軾歸為豪放派,但他婉約起來也無人能及。另一位類似的詞人是李清照,即便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但仍寫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曠世之句。豪放與婉約,本就是每一位才子佳人的一體兩面。


縱觀中國古典文學史,幾乎是一部純男性的傳記。由於社會分工與教育傾斜,女性被封印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規訓之中,極少有人能踏出閨閣、吟詞作曲。李清照無懼閑言蜚語,才學與名頭均遠遠壓過兩任丈夫,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留下了帶有年齡與時代印記的代表作。少年時期,她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狂妄才女;等到中年,“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則是國仇家恨纏繞在一起;而到晚年,她告發第二任丈夫,不惜身陷囹圄也要離婚,成為了衝破世俗的大女主。


蘇軾、李清照和辛棄疾,兩兩之間的生卒年月均有交集,但詞人的年齡相差巨大,恐難以群像方式做到完整呈現。下一部的宋詞主題,究竟誰會做主角呢?



新文化

中國影業的浪潮


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新文化”不只是追光工作室的動畫系列之一,更是電影市場的必然趨勢。



今年賀歲檔《滿江紅》的主角本是嶽飛,但影片中他的身影全程沒有出現。我們發現,主角並不是某個人,甚至不是一個朝代、一個歷史時期,反而是這首詞。當我們用心、用情吟誦《滿江紅》時,我們就在那個瞬間成為了嶽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多年的計劃與偽裝,最終要的卻不是秦檜的姓名,而是一首詩詞。這是一種高明的歷史觀,奸臣的生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歷史如何被書寫、民眾如何記住英雄的姓名。



以詩詞作為電影的主題或高潮點,《長安三萬裡》和《滿江紅》並不形單影隻。《妖貓傳》的極樂盛宴中,李白恣肆坐在酒池邊,念出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詩句。一首《清平調》,讓貴妃美貌流傳千古,盛唐天氣再現於繡口之上。



以詩寄情、以詞達意已成為影視作品的常用手法。《新龍門客棧》引用了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覺醒年代》飲用了杜甫的《春日憶李白》、陸遊的《示兒》;《甄嬛傳》飲用崔道融的《梅花》;而《慶餘年》殿前鬥詩的片段中,范閑耗費4分鐘時間背完了38首唐詩名篇,卻沒有人覺得枯燥無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些文字,刹那間點燃了基因中的開關,點燃了骨子裡的熱血。


與現代文相比,詩詞的篇幅很短,但其精神力量卻能夠穿越千年。



《長安三萬裡》看似是打響了史詩動畫的第一炮,實則是文化自信大環境下的必然趨勢。它不僅開啟了追光動畫的“新文化”系列,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中國影業的文化浪潮。


自傳統文化中擷珍,為大銀幕鍍上華夏之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