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山楊繼洲醫學世家考述

南宋以降,隨著大批官員、士大夫階層的南渡,偏居浙西錢塘江上遊的常山縣成了眾多世家大族和文化精英匯聚之地。由此,常山的文化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到明朝時期,常山的醫學發展也達到了一個高峰,出現了浮河鄭氏,石橋汪氏等數個醫學世家,培養了翁秀實、徐燁、徐瓊初、鄭愛仁、汪普賢等一批全國有影響的名醫。近日常山《梁家園楊氏宗譜》的發現,更是揭開了常山縣梁家園楊氏家族(楊繼洲家族)在醫學傳承發展上瓜瓞綿延,群星璀璨的光輝歷史。

常山樑家園楊氏源流

常山樑家園楊氏以宋末楊思問為始遷祖。楊思問,原籍福建浦城,父親是南宋撫越將軍楊鎮。楊思問自幼跟隨在福建歸化縣任教諭的祖父楊誠長大,嘉定辛酉年(公元1211年)考中舉人,以文林郎知常山縣事。任職期滿後,見南宋朝廷行將崩潰,天下紛擾,於是定居常山樑家園(今常山文峰廣場一帶,當地人也叫楊家花園),成為常山樑家園楊氏一世祖。

楊氏家族醫學發祥祖楊文信

楊思問遷常後為第一世,單傳五世生楊文信。楊文信任職衢州府「醫學正科」(醫學教官名,明清時設於府醫學,明製秩從九品)。據記載,楊文信「針灸超倫,四海聞名」。這是梁家園楊氏家族歷史中有記載的第一個醫學名人,梁家園楊氏醫學世家實際上是從楊文信開始發祥。

楊文信雖然業精岐黃,術工針灸,「有起死回生之能力」,卻也有憾事,人至中年仍然無子,常嘆自己醫術後繼乏人。隔壁裡擇有個鄰居徐允文,字克敬,系南宋衢州太守徐大興七世孫,平素與楊文信是無話不談的好友。見好朋友有難處,主動提出,讓自己的三子徐茂過繼給楊文信為嗣,改名楊茂,以繼承楊氏的針灸醫業,兩人一拍即合。此後,楊茂入泮勤學,傳承醫業,成為梁家園楊氏的繼世之祖,後被授予「鄉飲正賓」 稱號(由皇帝欽命授予,貢生出身,德高望重的人)。

楊茂在裡擇徐氏是徐大興第八世裔孫,在梁家園則為楊氏第六世繼世之孫。據光緒七年《梁家園楊氏宗譜》記載:「迄今數百餘年,祠雖分建,而春露秋霜,楊氏子孫尚奉祭徐氏之堂。」因為同族,所以梁家園楊氏與裡澤徐氏世代不聯姻。

楊敬齋與《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

楊應通,字敬齋,富字行(第十三世),楊宗正長子,生於明正德丙子年(公元1516年)九月十一日,終葬失考。娶何氏,無子,立弟楊應道長子楊文熙為嗣。據《梁家園楊氏宗譜》記載,楊敬齋進京考選冠帶,任太醫院吏目。楊敬齋是楊茂次子楊振裔孫,與楊繼洲同為梁家園楊氏十三世富字行,比楊繼洲年長36歲左右,算起來應該是楊繼洲堂兄。

楊敬齋這一支先祖也是歷代行醫,這與明朝的醫學制度有關。當年規定,為保證醫生素質,必須嚴格堅持子襲父業的世醫制度。太醫作為國家最高醫學教學研究機構,醫生主要從各地醫學世家中考選。被選入太醫院學習者,稱醫丁。醫丁必須由嫡派子孫繼承,經太醫院學習三年,考試合格後才有機會參加太醫院工作。如嫡派無人或不堪補用,經獲準可從親支弟、侄等人中選人參加學習考補。正是數代人的經驗積累,培養了楊敬齋這樣傑出的醫學家。

楊敬齋在梁家園楊氏的譜係為:楊文信,文字行(第五世)——楊茂,信字行(繼子,第六世)——次子楊振,濬字行(第七世)——楊潛,徽字行(第八世)——楊禎,景字行(第九世)——楊璿,廣字行(第十世)——楊鉞,澄字行(第十一世)——楊宗正,明字行(第十二世)——楊應通(字敬齋),富字行(第十三世)。

楊敬齋《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

楊敬齋的醫學成就集中體現在《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中。此書刊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書中內容與明代禦醫徐鳳《針灸大全》有相似處,但各節的編排次序互有先後。本書的特色是增加了104幅各種病證的針穴圖,為針灸醫學首創,從而確定了該書在醫學史上的價值。

從《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的淵源來看,它是擷取元以來針灸著作中的重要文字,為學習針灸者誦讀便利,故多採取歌賦一類的文字,並繪製大量的圖畫,使穴位一目了然。而許多亡佚了的針灸類圖書,也無形中被它傳承了下來。書中對之前的針灸學說也是批判性的繼承。《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中,對先前針灸界「子午流注」之說進行了很大的修正,集中反映了金元以來針灸史上的重大理論創新,使之成為針灸業者的必學書目之一。

楊繼洲與《針灸大成》

梁家園楊氏有明一代名醫中,多以家傳針灸之學傳世。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有「針聖」之稱的楊繼洲了。楊濟時,字繼洲(約1552-1620),富字行,梁家園楊氏第十三世裔孫,是楊茂三子楊恂後裔。衢州常山縣前坊梁家園人,我國明代著名的針灸學家。

楊繼洲《針灸大成》

楊繼洲在梁家園楊氏的譜係為:楊文信,文字行(第五世)——楊茂,信字行(繼子,第六世)——三子楊恂,濬字行(第七世)——楊煙,徽字行(第八世)——楊稔,景字行(第九世)——楊僖,廣字行(第十世)——楊恩,澄字行(第十一世)——楊誾,明字行(第十二世)——楊濟時(字繼洲),富字行(第十三世)。

據明萬曆版《常山縣誌》「太醫院」條目記載:「楊誾,前坊人,嘉靖間太醫院吏目;楊濟時,誾之子。隆慶間太醫院吏目」。這是關於楊繼洲最早的官方記載。從中可以明確,楊誾與楊繼洲父子均在太醫院任職。

楊氏數代業醫,家藏秘方、驗方與醫學典籍極為豐富。楊繼洲在家傳《針灸玄機秘要》等典籍基礎上,結合個人臨床實踐經驗,全面總結明以前針灸學成就,撰成《針灸大成》一書,成為我國針灸學承前啟後的經典著作。該書列入《四庫全書》存目,被國內外醫界尊為針灸經典。本書自公元1601年問世以來,至今已有47種版本,其翻刻次數之多,聲譽之隆,都是罕見的。在國外,也有重大的影響,許多國家的針灸學者把它譯成本國文字,把它當作重要的學習和參考資料。至今仍是針灸學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楊繼洲另著《病機秘要》,收入《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子部醫家類」。他研究鑄造銅人像,詳細刻畫穴位,並繪圖立論,便於鑽研。正是這些開創性的成就,奠定了楊繼洲醫學史上「針聖」的地位。

醫星璀璨耀華夏

常山樑家園楊氏一族,基於家傳岐黃之學的深厚積累,培養了一大批醫學人士。在國家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太醫院任職的就有多人。任職太醫院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兩個家庭。一是楊禎家,有四位。楊禎長子楊仕正、三子楊仕仁、六子楊仕祥兄弟,廣字行(第十世),俱為明正德年太醫院冠帶醫士或禦醫。楊禎孫楊繼誠,澄字行(第十一世),明正德乙卯年生,也是太醫院醫生。另一個是楊繼洲家,也有四位。分別是:楊繼洲祖父楊恩,澄字行(十一世)。據《針灸大成》王國光序言載,楊恩「官太醫,授有真秘,纂修《集驗醫方》進呈,上命鐫行天下」。又說:「世宗朝,命太宗伯試異選,侍內廷」。由此可見,楊恩是明朝嘉靖年的禦醫。楊恩之子,楊繼洲之父楊誾,明字行(十二世),嘉靖間任太醫院吏目。楊誾與夫人毛氏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楊濟生,就是楊繼洲的親兄長,也是太醫院禦醫。

梁家園楊氏家族居住地

除了太醫院任職的,梁家園楊氏家族中行醫聞名或出任醫官的也不少。楊昉,景字行(第九世),明永樂年間出生。譜載其「醫道絕倫,四海聞名」。 楊汝源,字澄之,明字行(第十二世),明正德丁卯年生。系邑庠生,精於醫業,遞授訓導。楊應麒,富字行(第十三世),明成化年間出生。他「忠厚至誠,針灸超倫,四海聞名。授醫學正科,登仕郎」。楊得貫,貴字行(第十四世),明萬曆乙亥年出生,醫官,鄉飲大賓。楊禎,景字行(第九世),明正統乙未年生,成化丙午年任衢州府醫學正科,登仕郎。楊宗正,明字行(第十二世),明弘治癸醜年生,系名醫。楊仕珍,廣字行(第十世),明成化癸巳年生,正德戊辰年任衢州府醫學正科。楊應兆,富字行(第十三世),明嘉靖癸亥年生,任醫官。楊瑞肇,壽字行(第十七世),康熙戊午年生,業醫術,「以施濟為心,邑裡至今誦之」。

註:非本人考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