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 明代針灸醫家楊繼洲的「針灸處方」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1

治全頭痛頭頂痛方

【癥狀】

整個頭部均痛或頭頂痛

【處方1】

百會、合谷、上星

【處方2】

神庭、太陽

【針法】

先補後瀉,宜補多瀉少,其病再發,愈重如前,法宜瀉之,無不效也,復針後穴。

【按語】

手足三陽經均會於頭,頭為諸陽之會,故頭痛為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

頭痛的原因很多,但不外虛實二候,楊氏主張用先補後瀉法,應補多瀉少,以補氣血,祛邪氣,若不效,應改用瀉法,並復刺2方,每多獲效。

2

治頭風痛方

【癥狀】

感受風邪引起頭頂痛

【處方1】

百會、後頂、合谷

【處方2】

中脘、足三裡、風池、合谷

【按語】

感受風邪引起頭頂痛,取百會、後頂、合谷。

針刺當用瀉法,以祛風止痛。若針後不見效果,應考慮先以治痰,後以祛風,往往可見奇效,用中脘、足三裡化痰通絡,風池、合谷祛風止痛。

楊氏未出針法,余以為當以瀉法治之。

3

治內障方

【癥狀】

白內障,視物不清

【處方1】

瞳子髎、合谷、臨泣、睛明

【處方2】

光明、天府、風池

【按語】

白內障多因年高腎陰虧損,或由房室不節,思慮過度,腎陰虛而水不涵木,肝陰亦虛,目為肝竅,目失肝腎之陰的濡養而生內障。

瞳子髎、睛明、頭臨泣為局部取穴,合谷善治頭面部疾病,風池是治眼病的要穴,光明有明目之效,天府為肺經穴。

臨床驗證,確有明目之效。

4

治目赤暴痛方

【癥狀】

目紅赤,疼痛

【處方1】

合谷、足三裡、太陽、睛明

【處方2】

太陽、攢竹、絲竹空

【按語】

楊氏認為本病病因是「時氣所作,血氣壅滯,當風睡臥,饑飽勞役」。所謂「時氣」是指時行戾氣,具有很大的傳染性,或由感受風邪、饑飽勞累引起,使眼部氣血壅滯而成。

本症相當現代急性結膜炎等眼科疾病,當屬實證,故應以瀉法治之。


5

治胬肉侵睛方

【癥狀】

白眼處有翼狀胬肉向黑眼處攀緣

【處方1】

風池、睛明、合谷、太陽

【處方2】

風池、期門、行間、太陽

【按語】

楊氏認為,本病系「傷寒來解,卻有房室之事,上盛下虛,氣血上壅;或頭風不早治,血貫瞳人;或暴下赤痛,或因氣傷肝,心火炎上,故不散也。及婦人產後,怒氣所傷,產後未滿,房事觸動心肝二經,飲食不節,饑飽醉勞,皆有此症。」

並指出本病是慢性病,非一時可取效,故療程須長。即「非一時便可治療,漸而為之,無不效也。」

在治療中,1方與2方可交替使用。本病病機在於上盛下虛,氣血壅滯,故可考慮用瀉法治療。


6

治怕日羞明方

【癥狀】

怕見日光,睹燈光冷淚自出,見日光則感眼部乾澀疼痛

【處方1】

小骨空、合谷、攢竹、二間

【處方2】

睛明、行間、光明

【按語】

眼睛畏光,酸澀流淚是虹膜睫狀體炎的主要癥狀。

楊氏認為本病病因是「在路迎風,串入眼中,血不就舍,肝不藏血,風毒貫入」而引起。本病外因主要是感受風毒病邪;內因是由於肝不藏血,肝主目,目失肝血之養,故易感受外邪。

處方1中小骨空是經外奇穴,在手小指背側指骨關節中,可治療各種眼疾。攢竹為局部取穴,合谷可通頭面之經氣,二穴可治目昏。

處方2睛明為局部取穴,行間可瀉肝火祛除風毒,光明有明目之效。

本病以邪氣盛為主,故針法應先瀉後補。


7

治嗅覺失靈方

【癥狀】

鼻窒不聞香臭

【處方1】

迎香、上星、五處、禾髎

【處方2】

水溝、風府、百勞、太淵

【按語】

楊氏認為本病系「傷寒不解,毒氣沖腦,或生鼻痔,腦中大熱」引起。臨床中,嗅覺失靈多見於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萎縮性鼻炎等症,多由感受風寒化熱,蘊於鼻竅而成。

迎香、禾髎是局部取穴,五處是膀胱經穴為臨近取穴,上星是治療鼻病的要穴。

處方2的風府、水溝用來開竅醒腦,肺開竅於鼻,故取肺經原穴太淵以宣通肺氣。百勞是經外奇穴,在大椎上二寸,旁開一寸,可通調肺氣。

本證多屬實證,故針刺當用瀉法。


8

治鼻衄不止方

【癥狀】

鼻出血不止

【處方1】

合谷、上星、百勞、風府

【處方2】

邊香、人中、印堂、京骨

【按語】

鼻衄是由於「血氣上壅,陰陽不能升降,血不宿肝,肝主藏血,血熱妄行」而引起。本病病機是血氣上壅、血熱妄行,故應以涼瀉法治之。

督脈通於鼻,瀉上星、風府可清上沖之熱,合谷可清氣分熱,鼻為肺竅,百勞可清肺熱而止鼻血。

處方2迎香為局部取穴,人中、印堂可清上沖之熱,京骨是膀胱經原穴,可瀉膀胱經之熱,以緩解氣血上壅之勢。


9

治牙齒腫痛方

【處方1】

呂細、頰車、龍玄

【處方2】

腎俞、三間、二間

【加減】

①上牙疼:呂細、太淵、人中

②下牙疼:合谷、龍玄、承漿、頰車。

【按語】

楊氏認為牙痛是由於「腎經虛敗,上盛下虛,陰陽不升降」而得。

筆者認為腎陰虛是本,陽明經火熱是標,故當標本同治。

呂細即太溪,可補腎陰而降火,腎俞亦可補腎治療上盛下虛。頰車、承漿、人中為局部取穴。二間、三間、合谷可瀉大腸之熱,龍玄在列缺後青脈中,當以刺血瀉熱。

本處方腎俞、太溪應以補法,余穴均以瀉法為宜。


10

治耳內虛鳴方

【處方1】

腎俞、足三裡、合谷

【處方2】

太溪、聽會、足三裡

【按語】

本病是由於「房事不節,腎經虛敗,氣血耗散」而致。

腎開竅於耳,腎陰虛則耳內鳴響,特點為高音調鳴響,時發時止。可先刺處方1,不效再刺處方2,針刺當用補法。

腎俞、太溪補腎陰益腎氣,聽會為膽經經穴,善治耳鳴,足三裡補後天之氣,以益先天之氣,合谷可通頭面部氣血


11

治耳聾氣閉方

【處方1】

聽宮、聽會、翳風

【處方2】

足三裡、合谷

【按語】

耳聾多由於「傷寒大熱,汗閉,氣不舒」而致。臨床中,耳聾多見於高熱之後,或藥物中毒,均可參考本方治療。當以平補平瀉法為宜。

聽宮、聽會、翳風均為局部取穴,是治療耳聾的要穴。足三裡在於益後天之氣,合谷可通頭面五官之氣血。楊氏用足三裡、合谷有獨到之處。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