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孩子要不要做檢測?專家權威解答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包括口-口傳播(不衛生的餵食、接吻)、糞-口傳播,(糞便汙染水源、食物)、胃-口傳播(嘔吐物汙染水源、食物)。

人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唯一傳染源;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呈現明顯的家庭聚集性。

幽門螺旋桿菌≠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但並不是說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一定會有胃癌。

大量研究證據顯示,腸型胃癌(佔胃癌大多數)的發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目前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根除幽門螺桿菌應成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

根除療程結束四周後可複查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需要多種藥物聯合治療,通常用四聯療法。

四聯療法的藥物是:質子泵抑製劑(PPI)+ 2種抗菌葯+鉍劑。四聯療法中的 2 種抗菌藥物有多種選擇、搭配,一般常用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環素,推薦的療程為 10 天或 14 天。

14歲以下兒童不需要檢測

臨床上,除非是有特殊疾病治療需要,才會對兒童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一般不單純地檢測兒童是否感染。

與成人相比,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發生嚴重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風險低;但根除治療不利因素較多,包括抗菌素選擇餘地小和對藥物不良反應耐受性低,此外,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有一定的自發清除率,根除後再感染率也可能高於成人。

因此不推薦對14歲以下兒童常規檢測,也就是說對於兒童,「檢測和治療」策略並不適用,不需要因為家長的幽門螺旋桿菌問題就醫。

溫馨提示

如何降低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風險

家庭公筷用起來,兒童使用專用餐具並注意定期消毒。

有些家長喂飯前喜歡用嘴吹一吹,這樣餵養也易造成傳染,不可取。

家長及時治療,切斷傳染源是預防孩子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重要的手段。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