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癲癇 ▏開啟兒童癲癇精準診斷、治療與預防的鑰匙——基因檢測

癲癇是一組複雜性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高,尤其以兒童期發病為主,全世界約有4000-5000 萬癲癇患者,在2 歲以下兒童中的發病率約為7/10,000。癲癇病因複雜,約有70-80% 的兒童癲癇與遺傳因素有關。隨著近年來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量癲癇致病基因被發現,這些基因的發現為兒童癲癇的精準診斷、治療及預防提供了依據,基因檢測已逐漸成為兒童癲癇臨床診斷的常規手段之一。

目前兒童癲癇臨床基因檢測主要以基因晶元和基因測序技術為主,其次還包括染色體核型分析、FISH及MLPA 技術等。基因晶元可分為比較基因組雜交晶元和SNP 晶元兩種類型,其檢測目標均為罕見染色體區域的缺失/ 重複( 拷貝數變異,CNV),尤其是除癲癇癥狀之外,還存在外貌畸形、發育遲緩和其它神經系統嚴重異常的患兒,應作為首選。基因測序技術主要包括一代測序(針對單個基因區域)和二代測序(同時針對多個基因,甚至全部基因編碼區或整個人類基因組)。前者已逐漸被後者所替代。二代測序也稱之為高通量測序,目前在癲癇臨床診斷中的應用要以基因Panel 和全外顯子(約2 萬個基因,目標區域佔人類全基因組的1-2%)測序(WES)為主,檢測目標為基因的蛋白質編碼區點突變和微小的插入/缺失。全外顯子與基因Panel 相比,其優勢在於檢測範圍更大、更全面,而且可以發現新的癲癇致病基因,其缺點在於檢測費用相對較高,檢測周期相對較長。

兒童癲癇臨床基因檢測的陽性率目前約為35-55%,其中基因晶元約為5-10%,二代測序約為30-45%,約有一半左右的兒童癲癇仍找不到明確的病因。隨著二代測序檢測成本的不斷降低、數據分析技術和知識庫的不斷完善,全基因組測序(WGS)將會替代基因晶元和全外顯子測序,成為癲癇臨床基因檢測的主流方法, 全基因組測序不但能同時檢測CNV、點突變和小的插入/ 缺失,而且能檢測到基因組非編碼區的致病變異。

兒童癲癇基因檢測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可為患兒提供準確診斷,縮短就醫周期並有利於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 可作為臨床醫生準確選用現有抗癲癇藥物的依據:例如KCNQ2 基因突變導致的癲癇性腦病就可以採用瑞替加濱(Retigabine)進行治療,而SCN1A 基因突變導致的Dravet 綜合征可採用丙戊酸和氯硝西泮或生酮飲食進行治療,並且要避免採用拉莫三嗪、卡馬西平或奧卡西平;

? 可為新的抗癲癇藥物開發和精準治療提供靶標,雖然多數基因突變導致的癲癇尚無針對性治療藥物,但可以針對性的開發新的治療藥物;

? 可作為遺傳顧問和產前診斷的依據,避免嚴重的癲癇性腦病患兒的出生。

播放GIF

播放GIF

了解更多兒童健康常識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