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吃什麼魚更聰明?首選這幾種!

寶寶更適合吃什麼魚?哪些魚千萬不要吃?如何挑選新鮮魚?每天吃多少魚肉最合適……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些讓寶寶「更聰明」的魚。魚肉的營養優勢
  • 好消化:魚肉組織結構疏鬆、細膩,很好消化。
  • 低脂高蛋白:魚肉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佔 60%,主要存在於皮下和臟器周圍,肌肉組織中含量甚少,如果不想食用很方便剔除,所以魚肉是寶寶食物蛋白質非常好的一個來源。

(圖片來源於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芒果媽媽)

大多數魚類裡都含有DHA,貝類也有。DHA的來源是水中的藻類,它們產生的少量DHA等脂肪酸被魚貝類吞進肚裡,進入魚貝等動物的體內,變成它們自己的脂肪,所以DHA不只是海魚所獨有。但大部分魚的脂肪含量比較少,貝類脂肪含量就更低,因此DHA的含量不高。DHA是一種脂肪酸,所以脂肪含量高的魚類含量相對會高一些。如帶魚中含脂肪5%左右,魚油中含DHA5%左右,那麼100克帶魚就可以提供0.25克的DHA。而鰻魚中含脂肪高達11%,魚油中含DHA6%左右,那麼100克鰻魚就可以提供0.66克的DHA。顯然,淡水的鰻魚是更好的DHA來源。另外,魚的價格高低和DHA的含量無關。如便宜的小黃魚含脂肪3%左右,魚油中含DHA11%,那麼100克小黃花魚可以提供0.33克的DHA。大黃魚價格高很多,但其脂肪含量和DHA的含量都與小黃魚接近。所以,在補充DHA方面小黃魚性價比更高。富含DHA的秋刀魚、沙丁魚、鯰魚等,也都是比較廉價的魚。鱸魚是淡水魚當中含DHA比較高的品種,鱖魚的價格比它高不少,可是鱖魚中DHA比較少,所以從補充DHA角度來說,吃鱸魚更劃來。

(圖片來源於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孟寶媽媽)

每天推薦攝入量和烹調方法

7~12月齡:25~75克,添加時按照由少到多的順序。

1-5歲:50~75克。

推薦烹調方法:清蒸、水煮、入餡。

飲食小Tips:

1.注意挑魚刺,避免卡到寶寶喉嚨;

2.製作時不加鹽及其他調味品;

3.現做現吃,不吃不新鮮的魚肉。

選擇什麼樣的魚?

我們常吃的食用魚按生活習性可分為淡水魚和海魚。

淡水魚常見的有鯉魚、草魚、鰱魚、鯽魚、武昌魚、羅非魚、鱸魚、鱔魚等;

海魚則包括帶魚、金槍魚、大黃花魚、小黃花魚、鮁魚、海鱸魚、三文魚、多寶魚等。

由於寶寶牙齒尚未萌出或者剛剛萌出,咀嚼和消化功能尚未健全,肉類製作成泥狀是嬰兒初期輔食的最佳性狀,因此給寶寶製作魚肉輔食,爸爸媽媽一定要耐心、細緻。在選擇魚肉時,最好選擇刺少、易去除的種類,如鱸魚、武昌魚、羅非魚、帶魚、黃花魚和三文魚等。

淡水魚和海魚營養成分差不多,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深海魚部分營養素含量比淡水魚高一點,如DHA,但深海魚不得不考慮重金屬汙染的問題,所以每周吃1-2次即可

(圖片來源於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Jack媽媽)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的婦女,要避免吃鯊魚、鯖魚、旗魚及方頭魚,但這也提醒了母親和嬰幼兒注意不要過多食用前面提到的四種魚類。因為這四種魚的汞含量可能會影響胎兒/嬰幼兒大腦的生長髮育

另外,不吃河豚魚

河豚魚的卵巢和肝臟,腸、皮膚、血液、眼球及卵有毒,其中以卵巢毒性最大,肝臟次之。有毒物質是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劇毒,引起呼吸肌麻痹和血管神經麻痹,刺激胃腸道,毒性比氰化鈉大1250倍,0.5毫克即致體重70公斤成人死亡。河豚毒素加熱、鹽醃或日曬都不被破壞,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周期也有關係,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因此春季最易發生中毒。

唯一的預防方法就是不食用河豚並防止誤食。消費者個人無法正確加工處理河豚魚,尤其是小寶寶,家長不可存有僥倖心理,否則將付出慘重代價。對於河豚魚中毒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發生中毒以後應立即送病人去醫院搶救,儘快催吐、洗胃、導瀉。

日常生活中,盡量選擇不同品種的魚,不要集中吃一種,食物多樣化可以有效規避食品安全所帶來的風險。每周平均吃魚量不超340克就不用擔心汞攝入過多。如果魚中每一百萬部門含一部門以下的甲基汞(汞在魚體內的存在形式),那就是安全的。

如何挑選新鮮魚類

任何魚類不新鮮後都可因組織自溶而產生組胺,因此越不新鮮的魚類越易引起中毒。成人組胺中毒量一般為15~150毫克,人對組胺的耐受劑量有個體差異,魚的不同部位組胺含量也不同。青皮紅肉類如鮐魚、鮁魚、金槍魚、沙丁魚、秋刀魚、鱔等海產無鱗魚類以及龜和鱉類,這類魚遊離組氨酸含量高,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組胺,食後易引起類過敏性食物中毒。皮不青肉不紅的魚類(如比目魚、家鯽魚、竹麥魚等)不產生組胺。所以選魚一定要注意魚的新鮮度,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去挑選:

  • 眼球飽滿凸出,角膜清亮,富有彈性;
  • 魚鰓清晰呈鮮紅色;海水魚有鹹腥味、淡水魚有土腥味,無異臭味;
  • 表面有透明的黏液,鱗片有光澤且緊密;
  • 肌肉堅實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消失。

(圖片來源於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奔奔媽媽)

魚肉去腥小妙招1、魚發出的腥味主要是由於它背部的兩根魚線,所以要去除兩根魚線。將魚平放在案板上,在魚的前身靠魚頭處,劃開一刀,在魚尾處,劃開一刀,然後用菜刀側面使勁平拍幾下,在刀縫處會發現像針尖一樣大的一個白點,輕輕捏住,往外拉動,會抽出像頭髮絲一樣的一根白線,這就是魚線,另一面也採取一樣的方法去除,就可以了。
2、將把血水洗乾淨,血水也易散發腥味的。3、巧用調味料。做魚時有人喜歡把薑與魚一起下鍋,認為這樣可去除魚腥。其實不然,過早放薑會使得魚體浸出蛋白質阻礙生薑的去腥效果。可以先把魚在鍋裡煮一會兒,待蛋白質凝固後再放薑;也可在爆鍋時烹入少量醋和料酒,起到去腥解膩增香的作用。如果還是覺著有腥味,出鍋前撒上點蒜末,效果非常好,特別是烹製長時間冰凍的魚。4、蒸魚用開水。蒸魚時先將鍋內水燒開,再蒸魚,切忌用冷水蒸。因為魚在突遇高溫時,外部組織凝固,可鎖住內部鮮汁。蒸前最好在魚身上灑一些雞油或豬油,可使魚肉更加滑嫩。還可以封上保鮮膜,防止魚的鮮味跑掉或滴上蒸鍋水沖淡魚的味道。

王 斌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高級營養講師

辣媽幫首席營養顧問

擅長將醫學與現代營養知識結合,專註母嬰營養健康領域。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學養育孩子!

本文轉自兒童營養師王斌

往期精彩回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