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科普】致命腸道殺手

  原標題:【專家科普】致命腸道殺手

  中日友好醫院

  公眾號ID:zryhhospital

  關注

  屍體解剖下,長期濫用瀉藥者的腸神經系統就像戰場一樣,全是壞死的神經細胞!

  一、什麼是腸神經系統?

  它們是分布在腸壁上(黏膜下和肌肉層)的獨特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ENS像頭腦一樣具有獨立調節消化道的運動、分泌、吸收、血流及水電解質轉運等功能,在神經元成分、分泌的神經遞質以及獨立完成神經反射的功能上都與大腦有極大的相似性,故又有腹腦或第二大腦之稱。

  也就是說,胃腸道的所有功能都和這一神經系統有關。不僅如此,能給人帶來快樂和愉悅心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五羥色胺)也主要產自這裡,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很多腸道疾病會和抑鬱症扯上瓜葛了。

  二、腸神經細胞為何會死亡?

  消化道壁內分布豐富的神經元,它們構成腸神經系統,像一個「小腦」具有獨立調節消化道的運動、分泌、吸收、血流及水電解質轉運等功能。

  濫用瀉藥會導致腸道產生依賴,腸道蠕動脫離瀉藥無法實現。腸道對瀉藥的容忍度越來越高,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瀉藥才能達到效果。極端的例子,腸道會表現出梗阻的全部癥狀,即便腸道內腔是通暢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假梗阻,儘管它帶來的困擾一點也不假。可能需要手術,甚至是切除結腸來治療它。

  濫用瀉藥的人的腸道神經細胞為何會消失還沒有被完全搞清楚,但是神經系統可能變得過度興奮,並因此死亡。神經遞質谷氨酸鹽以能使大腦中的神經細胞興奮致死而聞名。這個行為被稱作興奮性中毒。谷氨酸鹽不僅僅是大腦和脊髓中的神經遞質,也是腸神經系統的神經遞質。谷氨酸鹽能使腸神經細胞因為興奮性中毒致死。至於由谷氨酸鹽引起的神經細胞興奮致死是否發生在長期受瀉藥過度刺激的腸道中還有待證實。不管是什麼導致了與瀉藥有關的腸神經壞死,瀉藥或清腸葯的使用都要適量。

  三、什麼是瀉劑?

  常用的通便藥有六種:

  1.潤滑性瀉藥:如液體石蠟、甘油、 花生油、豆油或香油。缺點是口感差,作用弱,長期應用會引起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

  2.大便軟化劑:該類藥物中最主要為多庫酯鈉,對因服用某些處方葯或久坐便秘的患者療效較好。

  3.纖維類:天然膳食補充劑,可吸收水分並幫助患者保持規律的排便習慣,適用於食物中纖維攝入不足人群。

  4.容積性瀉藥:如車前草、硫酸鎂等,因其不被腸壁吸收而又溶於水,故能在腸中吸收大量水分,使大便的容量增加,起到導瀉作用。但由於它不能使結腸張力增加,所以不宜用於那些腸道運動遲緩的病人。

  5.刺激性瀉藥:作用快,效力強,藥物或者其代謝的產物可對腸壁產生刺激作用,使腸蠕動增加,如比沙可啶、番瀉葉等。該類葯有時會引起腹部絞痛等不良反應,此外,由於藥物刺激腸黏膜和腸壁神經叢,可能造成腸壁永久性損傷,故不宜長期使用。

  6.滲透性瀉藥:保持腸道濕潤,使大便易於排出,常見的有聚乙二醇、山梨糖醇、乳果糖、鹽類瀉劑等。滲透性瀉藥效果明顯,但是過度使用可引起體內水和電解質失衡。乳果糖,它不被人體吸收,通過細菌分解後釋放有機酸在結腸起作用。尤其適宜於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及術後便秘者。糖尿病病人慎用。此類葯的主要缺點是在細菌作用下發酵產生氣體,引起腹脹等不適感。

  這裡所說的瀉劑是指「刺激性瀉藥」,除以上列舉的藥物外,還有大黃、芒硝、決明子、蘆薈、酚酞等。

  四、腸神經壞死的後果

  腸神經一旦壞死,就很難恢復,其後果主要在三方面:

  1.腸道本身疾病:便秘、巨結腸、腸易激綜合症、腸道炎性疾病等。

  2.腸外疾病:糖尿病、帕金森、老年癡呆、過敏、肥胖等。

  3.精神問題:通過腦腸軸影響大腦,導致抑鬱症。

  五、什麼人在濫用瀉藥?

  1.便秘亂投醫:很多便秘患者,有病亂吃藥,有病亂投醫,只要能通便,就買來吃。醫生開的葯也不看說明,開了就吃。結果越吃越重。

  2.減肥:為了瘦身,把減肥藥當飯吃,短時間內體重減了,可胃口壞了,便秘來了。一停葯,肥胖依舊。減肥藥大部分都含瀉藥成份。

  3.美容:排毒、清腸、排宿便、祛斑養顏。其實通便沒有這麼好效果,無論是茶、食品或藥品,一定要看清其中成份,有沒有刺激性瀉藥。

  六、你該怎麼辦?

  1.濫用就是亂用、長期用。亂用就是不該用的用了,瀉藥是通便的,刺激性瀉藥是用於急性便秘,如果用來治療慢性便秘就是亂用。

  2.瀉藥救不了肥胖,也不會讓你美容。

  3.慢性便秘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長期系統治療。

  4.出現腸神經壞死,應儘快求助醫生。

  作者:王晏美 中日友好醫院肛腸一部主任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中醫藥大學教授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本部) 周一上午(西區)

  本文轉載自「肛腸經典」微信公眾號,圖片引自網路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