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男性濕氣重怎麼辦

很多人對於體內的濕氣重不是很了解,其實就是體內的水分特別的多,而且體內的水分排不出去,導致水分堆積引發身體出現一系列不良的癥狀,被稱之為體內的濕氣重。

6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

1、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2、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品質更高。

3、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淇淋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薑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4、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5、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6、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

1、睡前泡腳

體內濕氣重的男性可以嘗試下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但是一定不用臉盆,太淺了。泡個十分鐘的樣子。

2、飲食清淡適量

夏季炎熱,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3、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冷氣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4、艾灸

從治標來說,艾灸可以溫經通絡,使得津、精、水液輸布通常。從治本來說,艾灸有著扶陽固脫的作用,使得脾臟的運化功能更強健,標本兼治,就可以激發正氣,增強身體的抵抗體。猶如給身體加了保護罩,能夠抵抗濕氣入侵。

推薦幾款去濕氣飲食

1、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50克、紅小豆25克、白糖適量。

做法:薏米、紅小豆洗凈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浸泡3-4小時後同煮至熟。加入適量白糖,冷卻後食用。

2、茯苓骨頭湯

材料:豬脊骨500克、茨實50克、薏米30克、土茯苓(乾)30克。

做法:將豬骨頭沖洗乾淨備用;茨實、薏米、土茯苓洗凈備用;瓦煲內放適量水,將豬骨頭倒入;倒入茨實、薏米、土茯苓;開大火燒開,用湯杓將浮沫撇去,再開小火慢慢煲1.5個小左右,關火前5分鐘加鹽即可。

3、淮山豬骨湯

材料:茯苓、淮山各15克、炒扁豆、薏米、谷牙、麥芽各10克、陳皮1/4個、豬骨500克。

做法:豬骨斬件焯水;各種藥材用熱水洗凈,陳皮颳去囊;除豬骨外所有材料加適量清水煲滾,後放豬骨再煲滾,小火煲至扁豆軟爛(大概1.5~2個小時左右)即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