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談天說粵|今日大暑:萬物榮華,大雨時行

好不容易捱過「倏忽溫風至」的小暑,又進入「汗蒸加燒烤」的大暑。

2018年7月23日5時00分16秒,農曆六月十一,當太陽到達黃經120°時,華夏大地正式迎來一年中最熱的大暑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氣象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光、熱、水都處於一年中的高峰期,三者互為促進,形成了對農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環境,故《管子》有「大暑至,萬物榮華」之說。

作為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雖給世人帶來酷熱煩悶,但它卻是所有節氣中最「慷慨」的,它把最璀璨、熱烈的光芒,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地,使得萬物繁茂,生長迅猛;它也是所有節氣中最「熱情」的,它為世人呈現多姿多彩的伏天,純凈迷人的藍天,予人豐富聯想,催人馳騁奮進,宛如就是人生的黃金時代。

大暑「慷慨」地給大地帶來陽光,也「大方」帶來雨水。

23日到25日,粵西、珠江三角洲市縣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粵東、粵北市縣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並伴有雷電、8級左右短時大風等強對流氣象。

廣州市區:23日,多雲,有雷陣雨局部大雨,27℃~32℃。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由此往後,氣象便要慢慢向秋天過渡。

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一候腐草為螢。螢火蟲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前人以為螢火蟲是腐草釀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氣候開端變得悶熱,地盤也很濕潤;

三候大雨時行。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呈現,這大雨使暑濕削弱,氣候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防中暑還要防陰暑

正所謂「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在這酷熱難耐的節氣,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養生保健要注意以下「三防」:

「中暑者,中氣虛而受於暑也」,中醫理論認為,夏天暑氣大,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主心,暑氣傷人先傷於心。

大暑節氣酷暑且多雨,暑濕之氣容易趁虛而入,使人心氣虧耗,進而導致中暑。所以大暑節氣應注意室內降溫,避免較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勞逸結合以防中暑的發生。人們在外出工作活動時最好能避開高溫時段,不得不從事高溫作業時應注意進行合理的營養補給,並備好防暑降溫的飲料,如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一旦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癥狀,多為中暑先兆,應立即至通風陰涼處休息,並喝些涼淡鹽開水以降暑散熱。

在大暑期間,人們對中暑的預防較為重視,但對陰暑證的認識卻往往不足。氣象炎熱時人體出汗較多,毛孔處於開放狀態,此時機體最易受外邪侵襲。

陰暑常常是由於人們錯誤的解暑方式引起,如汗後沖涼、貪涼飲冷、長時間使用冷氣機、電扇等,尤其是暑熱氣象從室外回來後急著沖涼,最易導致寒濕之邪阻遏氣機、暑熱不得散而出現頭痛噁心、鼻塞流涕、喉痛咽乾、四肢酸痛、肌膚髮熱而無汗、嘔吐、腹瀉等。

在酷熱的夏季,在解暑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

平時要注意不要過於貪涼,控制好冷氣機溫度,一則有利於健康,二則節能,室內外溫差盡量勿超過5℃,長期在冷氣機環境下工作者要多起身走動,活動筋骨,適當開展戶外活動;夜眠時避免通宵達旦地使用風扇、冷氣機,冷氣機環境盡量少穿露肩衣,更不能露宿野外;飲食要注意節製生冷,尤其是小孩子脾胃虛弱更易受損,家長的引導最為重要;同時要避免在大汗之後立即進行冷水淋浴;尤其要避免日曬後馬上沖涼或沖洗手足、洗臉,應注意稍作休息後再沖洗。

大暑時節高溫酷暑,不僅容易使人感到身體疲勞、食欲不振,還經常會使人「心火」妄動,表現為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不良情緒,這種現象被稱為「夏季情感障礙症」,俗稱「情緒中暑」。

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人的情感障礙發生率明顯上升。「情緒中暑」對人們的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因為夏氣通於心,暑氣易傷心,所以大暑養生預防「情緒中暑」同樣重要。

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心平氣和、恬淡安寧,以達到「心靜自然涼」之效。白居易《消暑》可供共勉:「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大暑節氣膳食推薦

◎石斛養陰湯(3人量)

食材:豬瘦肉300克,石斛20克,沙參15克,鮮蘆根50克,紅棗2個,食鹽適量。

做法:豬瘦肉切塊,洗凈焯水。鍋內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燒開轉小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沙參味甘、性涼,能清熱養陰、潤肺止咳。搭配清熱生津的鮮蘆根及益胃生津的石斛,製成湯膳,特別適合高溫環境下汗出過多,以及陰虛火旺體質的人群食用。

小貼士:風寒外感、脾胃虛寒的人慎用。

◎淡菜鹹骨祛火粥(3人量)

食材:排骨350克(或直接購買鹹豬骨),淡菜8隻,鹹蛋1隻,白瓜1個,大米100克,食鹽適量。

做法:排骨斬段焯水,用食鹽醃製1天(放冰箱中),洗凈備用;淡菜溫水浸泡;鹹蛋煮熟,剝殼切粒;白瓜切片。鍋內放入大米、排骨和淡菜,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40分鐘熬成粥;再放入白瓜煮15-20分鐘,最後加入鹹蛋粒,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豬骨有養血健骨的功效,用食鹽醃製後,因鹹味入腎,固能將氣下火。搭配清肺熱、降虛火的鹹蛋,補肝腎、益精血的淡菜,清熱除煩的白瓜煮成粥品,特別適合易上火、口氣較重、長期抽煙的人群食用。

小貼士:本膳食有兩種食材已有鹹味,慎加食鹽調味;虛寒體質人群少食。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貼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膏藥,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在夏天農曆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

◎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山東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

◎曬伏薑

伏薑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林嬿釗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署名圖片】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朱洪波 攝

【通訊員】譚健成 宋莉萍 查冠琳

【校對】藍淑茹

【作者】 嚴慧芳 王輝 朱洪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