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生壺緣 一世師長——紀念汪寅仙大師逝世一周年

圖文/談桃林

光陰荏苒。2019年2月28日是汪寅仙大師離開我們一周年的紀念日。在這一年裡,汪寅仙大師的音容笑貌和她對紫砂藝術的睿智思考,仍不時浮現在筆者的眼前。回顧與汪寅仙大師廿多年來的忘年之交:感慨於汪寅仙大師對故土的赤誠之心,對紫砂藝術的卓越貢獻,對培養人才的至偉奉獻,至今仍令我輩敬佩不已;其獨特的藝術造詣和嫻熟的製作技藝也給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長遠影響。

星雲法師收藏“佛指舍利壺″

汪寅仙大師擅長“花貨”製作。回想首次登門拜訪汪寅仙大師,就被她那端莊的人品壺藝所折服。其通過對創作題材的深入觀察進行藝術提煉,對製壺態度一絲不苟和謹慎嚴密,使得作品展現包括形象、神韻與氣質上的美感給人以最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撲面而來的壺藝之美、傳統之美、和諧之美。與汪寅仙大師初次交往,也給當時的筆者留下了深刻印像:才思敏捷,為人謙和,和靄可親,心量廣闊。有處事圓融之風范,並深得壺界之讚譽。

筆者接觸紫砂純系偶然之因素,興趣之使然,但卻與紫砂結下了不解之緣。這要感念於寅仙大師與蔣蓉大師等諸位陶藝界前輩的引導後學,慈智啟迪。

辛已年(2001年)秋,筆者受原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靈岩山寺方丈明學長老的接引啟蒙頓悟,決定將中國佛教文化融於紫砂陶藝之中。為促成此事,我幾次登門拜訪汪寅仙大師。令人欣慰的是,此舉不僅得到汪大師的肯定與支持,還親筆留書跋記“上海桃林陶瓷藝術館將中國佛教文化融於紫砂陶藝之中,這是進一步開拓紫砂文化的新意念,本人同意接受該館聘請並擔任中國佛教名士高僧茗壺系列的壺藝總監,負責系列茗壺的人像雕塑。此致 上海桃林陶瓷藝術館 辛已秋月 汪寅仙。″收到汪寅仙大師的信函,筆者當時的心情激動得難以言表。

由此始,筆者和汪寅仙大師的第一次紫砂陶藝的初次合作獲得圓滿成功。

印光壺:汪寅仙大師塑像 監製 談桃林設計

汪寅仙大師書“中國佛教名士高僧茗壺系列”

《印光壺》系“中國佛教名士高僧茗壺系列″之第一款,為紀念當代著名高僧、淨土宗一代宗師印光法師,汪寅仙大師率兒、媳合璧沐手恭製。

對於佛教的信眾來說,人生的處世哲學則是潔淨一切欲望,忍受世間痛苦,以和為尚趨向人生的圓滿,乃佛教信眾所崇尚並遵守的修行方法。《印光壺》由本人設計,壺體取材於印光塔陵之造型。整把壺深邃地闡釋了佛教地教義氣度軒昂、渾樸莊重,尤其是汪寅仙大師在壺的正面親手雕塑的印光法師頭像,慈祥佛面、光彩照人,儼然是一位功德圓滿地得道高僧,讓人見了肅然起敬。

汪寅仙大師潤飾“印光壺″

此外,壺的另一側印光法師手跡“專修淨業"四字由汪寅仙大師之子姚志源先生精心銘刻,給此壺增添了不少神韻之美,其次,壺體由汪寅仙大師的兒媳婦吳亞萍女士精心手製。誠然這把壺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不是它的造型奇特、標新立異,也不是一味追求詩情畫意,而是汪寅仙大師二代人為弘揚佛法,體現出其難得的精、神、氣、韻的完美統一。

《佛指舍利壺》和汪寅仙大師再續前緣

《佛指舍利壺》系筆者創意設計的“中國佛教名士高僧名壺系列″之第二款。壺體的設計依據法門寺唐朝地宮置放“佛指舍利″的佛龕造型而成。壺的正面栩栩如生的“佛祖″法相以及壺滴的蓮花雕塑均由汪寅仙大師傾情所製。壺體的製作由汪寅仙大師的兒媳婦吳亞萍女士精心完成。“弘法利生″四個字由汪寅仙大師親書,其子姚志源先生鐫刻,字跡工整雋永。凝目注視整把壺總能讓人感悟到佛祖普渡終生所包容的佛佑天下的深刻內涵。

汪寅仙大師潤飾“佛指舍利壺″

汪寅仙大師書“佛指舍利壺″之因緣

古來相傳,陝西扶風縣境內的法門寺塔內藏有釋迦牟尼指骨舍利,法門寺因此聞名於世。1987年4月間,人們在清理法門寺塔倒塌的塔基時,發現了地宮天井。在地宮內陸續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寶。重大意義的是,在地宮鍾的前中後三室及後室下四翁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四枚佛指舍利,經與甬道中發現碑石志文和有關文獻的勘驗,確系唐代皇帝多次迎供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據現在所知,這是世界上僅有的佛指舍利。此事一下震動了全世界,也被世界公認為這是中國佛教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幸事。

佛指舍利壺:汪寅仙大師塑像 監製 談桃林設計

2002年2月23日,佛指舍利遠赴台灣金光明寺、中台禪寺、佛光山等地供奉37天,旨為促進海峽兩岸的佛教文化事業交流。恰逢台灣問題敏感時期,沿途路途遙遠,佛指舍利之安危關乎兩地之信任,眾人皆持否定態度,赴台之事屢屢受阻。在這張僵局之下,台灣佛光山宗師星雲法師語以生命擔保佛指舍利的安全,使人感慨不已。

在這種機緣際遇之下,筆者再次拜訪汪寅仙大師,感佩其超凡技藝,懇切與之再次合作一款“佛指舍利壺”。

汪寅仙大師聞訊之後感慨萬千,並欣然應允。這次成功合作,不僅在紫砂陶藝術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印記,更為法門寺唐代地宮佛指舍利首度跨海赴台,接受安奉供養的歷史盛事,添上了意義深遠的一筆。

她在陶都宜興家中欣然提筆:“欣聞陝西法門寺唐代地宮佛指舍利首度跨海赴台灣接受安奉供養,在台期間沿途所到之處均受到十萬多人次的信眾瞻禮膜拜,盛況空前,催人淚下,尤為感人的是台灣佛光山宗師星雲法師語以生命擔保佛指舍利的安全,使人感慨不已。為使這次兩岸交流的歷史盛事留下記錄和見證,滬上談桃林先生特創意設計佛指舍利壺一款以供信眾珍藏,真是功德無量。本人受其盛邀誠然應允,實乃因緣殊勝,該壺由屬下名工精心手製,本人沐手恭塑釋迦牟尼佛祖像和蓮花座及佛指舍利並題書,整把壺由本人擔任督導和監製,稀世典藏限量六十把。”

沐手恭塑,道出了汪寅仙大師對此次合作欣然應允的內心思想軌跡。

因緣殊勝,自不待言。大師千古,垂范後人。

系列《文人雅士壺》汪寅仙大師總監

2011年,時值《文學報》創刊三十周年,汪寅仙大師應筆者和《文學報》社長陳歆耕先生的盛情邀請,又欣然應允聯袂精心參製《文學報——文人雅士壺系列》的創作。同時致函《文學報》“值此文學報卅周年之際,由上海談桃林先生創意系列文人壺,本人擔任藝術總監,並特選不同款式的茗壺,配以文人的書畫鐫於壺體二側,籍此聊表祝賀。以佐珍賞珍藏。辛卯年,汪寅仙。″每每讀之,使人感念不已。

圓珠壺:莫言書“魁杓照我″(汪寅仙大師監製 談桃林創意)

對文人雅士而言,紫砂壺有著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和禪學思想的巧妙滲透。得天獨厚的五色土原料材質,能工巧匠的智慧和精湛的手工技藝,文化名人在壺上的盡情發揮潑墨書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們技藝超群的鐫刻等等,使得一些精品紫砂壺強強聯手珠聯璧合價值連城。《文人雅士壺》也不例外。

井欄壺:賈平凹書“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汪寅仙大師監製 談桃林創意)

當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先生看到這套由汪寅仙大師為《文學報》創刊三十周年慶典,與筆者桃源閣聯袂策劃創意的12件茗壺整齊地排列在書案上之後,禁不住為眼前精品壺方陣的壯觀氣勢拍案叫絕。

吳少華先生撰文道:“……它(即《文人雅士壺》系列)將文人紫砂壺推向前無古人的境界,在壺上留下墨跡與丹青的皆為當代中國文壇上大家翹楚,有鐵凝、賈平凹、陳忠實、白樺、莫言……他(她)們的文人獨有的氣韻,讓烈火鑄就當代陶藝的神采。這套系列壺的精彩還在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的執掌監製,或秦權、或井欄、或石瓢,無不留下汪寅仙大師的嘔心瀝血的創意。″

秦權壺:鐵凝書“風雨陽光三十年″(汪寅仙大師監製 談桃林創意)

資深書畫評論家陳墨硯先生也在他《文人雅士壺》賞析中寫道:“在中國紫砂工藝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次展現出當代如此之多的文化名人相會在一屆筆墨盛會上所留下的書畫藝術。因此這套系列壺同樣具有歷史意義和紀念意義。在他們之中,既有德高望重的文壇前輩,亦有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既有中國作協與省市作協的主席、副主席,亦有茅盾文學獎及全國其他文學獎項的獲得者。這套系列壺的最大價值還在於它們是由己達高齡、近年業已封刀,忙著傳道授業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汪寅仙執掌監製一職。出於對文學報的敬仰,出於對作家的熱愛,出於與談桃林先生多年在紫砂壺上結下的情誼,汪寅仙大師不顧事務繁忙,再度亮藝出山。″

上海作協巴金研究專家陸正偉撰文稱:依壺傳,壺隨字貴。紫砂藝術不僅有它本身獨立存在的表現形式,通過意境追求更能體現紫砂藝術存在的價值。所以說,由汪寅仙大師執掌的這套《文人雅士壺》的文化價值早已在紫砂壺之外了,是非常值得擁有和珍藏的藝術珍品。

石瓢壺:馮驥才書“卅年盡心力 文壇放名花″(汪寅仙大師監製 談桃林創意)(注:文人雅士壺共十二款,擇其四款)

這套系列壺款式選自曼生壺18式中的12式,但汪大師不拘泥於傳統,因此無論是《石瓢壺》《秦權壺》還是《井欄壺》和《頂蓮壺》等都注入了新的元素,時代特徵格外明顯,使得造型更為敦龐周正,樸雅素心,壺嘴壺把收放飄逸,線條也更為流暢,筆者一壺在手,見壺身色澤紅潤,華滋如玉,砂質純正,顆粒細膩,憑直覺,此乃宜興黃龍山優質紫砂砂料製作。所以,不難看出汪寅仙大師對這套系列壺細微之處的用心了,她出自對這套作品的鍾愛,還特意在每款壺底鄭重地鈐上她自己的名章,這在近年忙於傳授壺藝,著書立說的汪大師親自督造製作已鮮為少見。

汪寅仙大師逝世一周年紀念文集

滬上著名詩人、藝術評論家朱金晨先生讚譽稱:“一生勇於創新求變、以開拓進取譽滿天下的汪寅仙大師,在這些傳統款式上又進行了獨具匠心的改造,標新立異、化繁為簡,處處有著打下汪記嘔心瀝血的藝術創意。在這套系列壺上,筆者們又可以欣賞到這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一生留下的那些傳世作品《同福壺》《大錦松壺》《斑竹提梁壺》《大彎把梅樁》以及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神鳥出林壺》《十二頭魚形文具》……的神韻、風采。也可以重新體驗到汪寅仙大師一生中‘喜歡把自己思想、理念、情感融入作品中的藝術追求的座右銘。就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套壺的藝術價值不僅在於汪寅仙大師響當當的牌號銘刻在壺底,還在於它們彰顯的是不可複製,不能多得的藝術追求與藝術創造。″

近些年,言及與汪寅仙大師的數次合作,言及《印光壺》《佛祖舍利壺》,尤其言及這套《文人雅士壺》,最叫人唏噓感歎的,還有一款文人雅士的簽名巨壺,堪稱文學史上之首創,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因為,巨壺之上,也留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為巨壺的題書:“同舟三十載,共飲一壺春。”詩句大氣跌宕,書寫脫俗飛揚。

汪寅仙大師為“文人雅士壺″題書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在當今恢宏、壯麗的紫砂陶藝術世界中,汪寅仙大師以其豐富、深邃的文化內涵,高遠曼妙的審美空間,給世人留下了豐盛的紫砂藝術遺產。汪寅仙大師的永垂千史。

匆匆那年,恍若眼前。汪寅仙大師曾經給予筆者的悉心指導、引領、提攜,筆者終生難忘。感佩汪寅仙大師生前點點滴滴,“神鳥″雖出林,恩重如山在,念念複念念!(作者為上海桃林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上海茶禪會創始人)

汪寅仙(1943年-2018年2月28日),生於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汪寅仙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紫砂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宜興紫砂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談桃林,筆名陶泠。曾任中華時報(中華文博版主持),現任上海桃林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上海桃源閣創始人、上海陸羽茶藝館創始人、上海茶禪會創始人.策展人、上海桃林陶瓷藝術館創辦人、上海國際蘭展(藝陶掇英)策展人、紀念弘一法師上海歷屆策展人。曾多次組織參與策劃諸多藝術活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