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匡時春拍︱可以清心,紫砂及茶道具珍賞

本次北京匡時秋拍“可以清心—紫砂及茶香道具”中涵蓋紫砂壺、陶瓷茶器、沉香和茶葉等多個茶文化品種。其中紫砂部分臻選名師佳作約30件。陶瓷茶器約30件,主要品牌有藝林堂、璟色堂、小雅製器。紫砂涵蓋顧景舟、蔣蓉、何道洪、王寅仙、譚泉海等紫砂名家精心之作,力求呈現紫砂藝術發展的精彩歷程,欣賞這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傳承。

LOT 2252

清晚期 朱泥壺

鈐印:長江萬裡情孟臣製

容積:125ml

RMB: 18,000-20,000

LOT2253

清晚期 朱泥壺

鈐印:寶藏興業、國色。

備注:有出版

容積:225ml

RMB: 20,000-30,000

LOT2258

當代 曹婉芬 小曼生提梁壺、小傳爐壺一組兩件

鈐印:婉芬(蓋)婉芬(把)曹婉芬(底)、陽羨婉芬製陶

款識:傳爐壺仿俞國良、製於苑林閣癸春月。

備注:附證書

容積:100ml/ 200ml

RMB: 30,000-40,000

LOT2261

當代 蔣蓉 虎雕塑一對

鈐印:蔣蓉、蔣蓉

L:10cm×2

RMB:45,000-50,000

LOT2268

當代 何道洪 大集思

鈐印:何道洪製(底款)道洪(蓋款)

款識:陽羨名砂古樸典雅,質純細膩,品茗對酌,實為余暇一樂兮,壬申夏月古陽羨道洪製陶,陶逸軒泉海並記之;松蔭品茗圖,古陽羨陶逸軒石泉銘。

備注:附證書

容積:2400ml

RMB:3,000,000-4,000,000

《集思壺》為何道洪大師素器之力作,壯實圓挺的身筒,大方敦厚的壺蓋。上頂一顆圓潤的壺鈕,軟耳式把手,上強下弱,托出壺風的奔放及思想的活力。翹首長脖的壺嘴,靜貼身筒,穩居一側,整體散發出智慧的神采。博彩精誠,求索上下,集思廣義,乃命名為“集思壺”。靜聽空山蟬鳴,閑看小階落花,行到水窮,坐看雲起,必是凡心所向,素履之往。

LOT2270

當代 汪寅仙 風卷葵

鈐印:寅仙、汪羊、寅仙(蓋款)寅仙、汪羊、寅仙(把款)寅仙(底款)

備注:附證書

容積:600ml

RMB:1,000,000-1,200,000

據《宜興紫砂辭典》筋紋器“是仿生中的瓜果,在瓣的筋衷和紋理,經捉練加工自成。有規則的紋理組織。造型整齊、秀美、明快,具有強烈的韻律感。”“風卷葵”一類的筋紋器上在口蓋部分作成圓形,壺身仍作筋紋器或雲水紋理。它的局部省略了線面分割定律,佐以塑器的自由氛圍,所以在感受上呈現出有節有序,有放有收的個性,相當有特色。此把風卷葵通體以秋葵花為式,千瓣參差,向背分明,線條回旋生動、流轉綿延,壺身飾以葵葉,乃取風勢,偃仰翻轉,盡顯勁逸,壺嘴以卷曲的葵葉塑成,自然巧妙,壺把與壺鈕為葵花枝梗,筋紋畢露,盡顯骨乾,手感極為舒適。風卷葵為紫砂經典造型之一,在奧蘭田所著的《茗壺圖錄》中,他將家中收藏的三十二把紫砂壺冠以注春三十二先生之號,每把都有屬於自己的姓名字號,這其中便有一把風卷葵,因取葵花之意,因而姓向名陽,字葵生,又因秋葵花與蜀葵相類,故號曰“傾心佳侶”,由此可見,風卷葵實為抽象形態與具象形製完美結合的典範。此壺為汪寅仙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所作,製作數量不多,因製作工藝的精湛而被選為鄧小平出訪時所攜帶的國禮之一。

LOT 2271

汪寅仙 三友壺

鈐印:寅仙、汪洋(蓋款)汪、寅仙(把款)、汪寅仙(底款)

備注:附證書

容積:950ml

RMB: 600,000-800,000

古詩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在紫砂的創作中,松、竹、梅也經常被融合在一件作品上,俗稱『三友壺』,梅花鮮豔綻放,仿若暗香浮動而來;竹節端正淳樸,給人以高風亮節之感;老松樁設計精妙,自然樸拙,由上俯視松針歷歷。。此件拍品呈圓柱體,體型碩大。壺嘴、壺把、壺紐分別以蒼勁的竹節、婀娜的梅條和斑駁的松樁的形式表達,輔以竹葉、梅花、松針等裝飾。盡顯松之蒼勁、竹之風骨、梅之高潔。

LOT 2272

汪寅仙 斑竹壺

鈐印:汪、寅仙(蓋款)、汪寅仙製(底款)

備注:附證書

容積:700ml

RMB: 600,000-800,000

汪寅仙 1943年生於江蘇宜興陶藝世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紫砂製作技藝傳承代表人。1956年師從吳雲根學習製壺技藝,後轉師花貨大師朱可心門下習研紫砂素塑器造型設計,1973年進入紫砂研究所,期間又受教於裴石民,王寅春,蔣蓉等名師,並得顧景舟的指導,轉益多師使她在藝術上技藝精進。作品氣韻生動、整體協調,並酷似自然生態,維妙維肖,具有濃厚的東方藝術文化特色和高雅的藝術欣賞價值。1979年作品《葡萄杯》選中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外國的禮品。1986年與中央工藝美院教授張守智合作創作的抽象線條形茶具《曲壺》曾送往日本、美國等國家展出,1990年分獲全國陶藝評比一等獎、國際精品大獎賽一等獎,並被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LOT 2273

近代 顧景舟 井欄壺

鈐印:顧景舟(蓋) 壺叟(把) 景舟製壺(底)

款識:青山在門,白雲當戶,明月到窗,涼風拂座,聖地皆仙。

容積:475ml

RMB: 3,000,000-4,000,000

顧老一生所製井欄壺式均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高井欄與矮井欄之分。高井欄創作於70年代中後期,最為著名的一件高井欄,是顧老於1980年製作贈送給摯友唐雲,壺身背面唐雲先生親自題刻“一九八零年九月十七日過宜興訪景舟老友贈此以為紀念,老藥”。矮井欄壺式則創作於80年代中後期,顧老批判性的吸收了曼生“延年銘井欄壺”的造型特色創製而成。1989年兩件“矮井欄壺”分別與魏紫熙和亞明合作,亦是顧老生平的經典佳作。此件《井欄壺》,壺體呈上窄下寬的圓柱狀,豐腴圓潤,渾圓雅致,線條流暢。嵌蓋微微隆起,與壺身銜接部分形成一條圓潤的凹線,手法老練嫻熟,增加了壺體的層次,一彎流與壺體暗接,氣韻通暢。蓋內鈐“顧景舟”印,壺體鈐“景舟製壺”印,把稍鈐“壺叟”印款。

“五十餘載競摶埴,卻憶年華已古稀。魯陽奮戈猶未晚,願留指爪踏雪泥。”顧老在1984年七十歲生日那天寫了這首自勉詩。之後顧老又刻了兩枚印章:”壺叟、景舟七十後作。人至將老,名利淡泊,製壺不息,追求不止,所製之器,手隨心動,從心所欲,卻又登封造極。顧老晚年的心境與極致的工藝,從此作《井欄壺》便可窺一斑。顧老一生所製井欄壺式均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高井欄與矮井欄之分。高井欄創作於70年代中後期,最為著名的一件高井欄,是顧老於1980年製作贈送給摯友唐雲,壺身背面唐雲先生親自題刻“一九八零年九月十七日過宜興訪景舟老友贈此以為紀念,老藥”。矮井欄壺式則創作於80年代中後期,顧老批判性的吸收了曼生“延年銘井欄壺”的造型特色創製而成。1990年兩件“矮井欄壺”分別與魏紫熙和亞明合作,亦是顧老生平的經典佳作。此件《井欄壺》,壺體呈上窄下寬的圓柱狀,豐腴圓潤,渾圓雅致,線條流暢。嵌蓋微微隆起,與壺身銜接部分形成一條圓。

璟色堂

景德鎮璟色堂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立伊始,矢志秉承“傳統•傳承•傳頌”的陶瓷文化理念,以承繼景德鎮元明清三代七百多年的官窯禦製瓷標準、全球獨享的72道全手工製瓷工藝體系為使命,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璟色堂家族三代製瓷人,逾四十年堅持不懈地鑽研皇家禦製瓷高仿技藝,累積了豐富而珍貴的胎泥、釉料、色料的配比技術,及其在柴窯、氣窯等不同窯爐內的燒成技法的數據和經驗。所研發的青花釉裡紅和釉裡紅高仿瓷系列作品,獲得業界同行、古瓷研究專家和收藏界人士的高度認可和收藏。

2016年璟色堂將禦製瓷高仿技藝與珍稀的原材料應用於當代實用器的設製當中,將皇宮用瓷的工藝標準與當代實用美學相結合,推出璟色堂雅尚器與璟色堂聆翫器兩大高端茶器系列。揭開皇家禦製瓷神聖不可僭越的面紗,讓每一位珍愛傳統文化的人都可以享用到最高等級的茶器,是璟色堂家族的願望。

LOT 2283

當代 璟色堂 青花釉裡紅魚藻紋茶具一組四件

尺寸不一

無底價

魚藻紋是中國由來已久的傳統吉祥紋飾。常以“鰱魚、鯽魚、鱖魚、鯉魚、鯖魚”等為題材,取其三或四種,悠閑穿行於藻荇、池蓮等水生植物中,構圖疏朗有致,畫面生動活潑,富有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魚與“余”同音,鱖與“貴”諧音,喻意年年富貴有余。魚多子,鰱魚、鯉魚又有多子多福之意。若與鯖魚同時出現,又有“為官清廉”之意。因此,整個元明清三代,魚藻紋都是經久不衰的紋飾。

LOT 2284

當代 璟色堂 釉裡紅纏枝菊花紋掇隻壺

H:9cm L:14cm

無底價

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的第二年,景德鎮官窯陶廠得以恢復。因朱即紅,且朱元璋發家於紅巾軍,再者明為火。種種緣由,釉裡紅在朱元璋強烈的個人喜好的推力下得到空間絕後的發展。這一時期的釉裡紅雖然因為製瓷技藝尚處於恢復期,燒製並不算穩定,但精品發色沉穩有力,紅而不豔,吃胎老辣厚重,獨具一位霸主執政的時代特徵。菊花紋是洪武器中最常見的紋飾,枝乾遒勁、柔韌有力,小葉芽如荊棘滿披於枝條之上,似乎象徵著朱元璋的王者歷程,充滿著於艱難險阻,仍積極向上的生命力。

LOT 2285

當代 璟色堂 釉裡紅松竹梅紋如意壺

H:9.2cm L:13cm

無底價

松竹梅紋又稱為“歲寒三友”,是深受儒家理學教育的文人審美,也是洪武器中較常見的紋飾題材。象徵著廉潔、直正、堅韌。

LOT 2286

當代 璟色堂 青花松竹梅紋茶具一組兩件

尺寸不一

無底價

發色樸實素淡洪武青花,既不承上之“幽藍神彩元青花”,亦不啟下之“雄渾壯麗永宣青花”,而獨具其拙放、自然的藝術風格。從禦窯廠遺址出土瓷片來看,燒製成品中發色翠藍濃豔,且品相完好者,基本上都被砸破掩埋,而發色素樸、輕微瑕疵品反而被留存宮中,不由得不讓人想到朱元璋強烈的個人喜好。或者,這種素樸的青花發色,正隱藏著朱元璋兒時的記憶,象媽媽新手編織的土花布,親切、溫暖、充滿憐愛。是遊子們永遠的精神和心靈的庇護所。可以猜想,在這位出身布衣、最終君臨天下的霸主心裡,有著這樣一段溫暖而又憾恨的歷史印記。

北京匡時2019春季拍賣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