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跨界教育行業兩年的上市公司們,如今過得如何

藍鯨教育 遲磊

2017年,國內教育行業進入急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資本湧入教育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尤其近年來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許多上市公司面臨著主業下行壓力大、天花板效應日益顯現的困境。尤其是傳統製造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很多瓶頸,因此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這些上市公司的當務之急。

如今2019年已來,大部分仍在教育投資並購領域活躍的跨界上市公司已度過了約一年時間;甚至出手較早的公司,已在教育領域中摸爬滾打了兩年甚至更多。現在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跨界上市公司,如下圖所示:

這些公司跨界教育的成果到底如何?藍鯨教育結合部分典型公司的經營軌跡與財務數據,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剖析跨界教育的上市公司近況。

跨界相對成功的公司:

科斯伍德、開元股份和文化長城

結合財務報告及公開披露的經營狀況,科斯伍德、開元股份和文化長城三家相對表現較好。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就是科斯伍德。

2017年底,科斯伍德收購龍門教育已成定局。龍門教育被科斯伍德收購後,依舊保持了強大的經營能力。5月31日,科斯伍德公告稱公司已於前一日收到龍門教育4968.12萬元分紅款。此公告使科斯伍德當日以8.72%的大漲收盤。

2018年下半年,龍門教育持續為科斯伍德提供有力的業績支撐。8月29日,科斯伍德發布半年度報告,其淨利潤相比去年同期暴增逾6倍;10月29日,其三季報顯示淨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增長逾4倍,勢頭仍舊強勁。其優秀的經營業績,使科斯伍德目前計劃將其另外50.24%的股權全部納入旗下。

而文化長城,其業績拉升雖主要由收購翡翠教育一事促成,但此之前文化長城所並購的教育標的業績也相對良好。

5月7日,文化長城公告稱,旗下的廣東聯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連續三年實現業績承諾。且經公司董事會通過,文化長城決定成立教育事業部,其將工作重心向教育轉移的意圖相對明顯。

8月28日,文化長城發布2018年半年報,報告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79.59%;扣非淨利潤同比增加220.02%。與此同時,2018年上半年文化長城的教育業務營收已佔總營收比過半,教育板塊成其新的業績增長點。

其三季度報則顯示淨利潤同比上漲再次超100%,使得三季報發布後的第一、二天,即10月8日、9日兩天其股票皆以漲停收盤,教育業務對其業績的增長、股價的刺激可見一斑。

開元股份在三家中排在第三位,則在於其2018年業績增長的勢頭相比於2017年,出現了小幅下滑。其2017年全年淨利潤同比增長約26倍,但2018年上半年其淨利潤同比增長僅為18.6%——原因在於2017年上半年時恆企教育和中大英才的業績已然並表,故兩份半年報均含有教育業務的財務數據,但近20%的淨利潤同比增幅仍有可圈可點之處。

問題在於開元股份2018年前三季度報告卻顯示,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逾30%;前三季度淨利潤總和同比也出現了6.64%的小幅下跌——其教育業務並表後,2018年第三季度的增長勢頭已明顯不如去年同期。

在此困境中,該公司卻不乏壯士斷腕的勇氣。11月26日午間,開元股份公告稱將剝離製造業相關資產,集中資源、人才專注於職業教育產業。其表示公司資源有限,雙主業形態不利於公司未來的長遠發展,擬決定剝離製造業相關資產,同時可以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著力整合及拓展職業教育業務。

廣大投資者對開元股份此舉相對買單,也較為期待其未來——當日開元股份午盤開盤即漲。截至收盤漲3.51%。

跨界表現較差的公司:

勤上股份、三盛教育與和晶科技

結合財務報告及公開披露的經營狀況,勤上股份、三盛教育與和晶科技三家相對表現較差。除了業績每況愈下的勤上股份,三盛教育被原控股方捨棄的情況也需投資者持續關注。

且不說糟糕的半年報和三季報業績,2018年下半年勤上股份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9月,勤上股份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其13.5億元剝離半導體業務的計劃落空;旗下龍文教育在被收購後連續兩年未完成業績對賭,勤上股份起訴龍文教育創始人楊勇向公司支付2.4億元履約保證金;且因未及時披露關於收購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事項的《收購及投資意向書》被罰,截至9月底涉訴賠償金額總數超2600萬。

長此以往,勤上股份跨界教育終成一場鬧劇。

而三盛教育的問題則在於,除了半年報和三季報財務數據不甚理想之外,還要面對原控股股東即使投資暴虧逾2億元,也要全面出售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的尷尬境況。

在經歷了2017年下半年經營同比更為乏力、實控人變更、原主營業務拆分等一系列挫折後,其在2018年還要應對剝離精密製造業務後出現的經營大幅震蕩、負責大屏業務的重要子公司淨利潤下滑近三成、教育業務成本控制不佳、教育業務契合度低且政策風險高等多項負面經營狀況。三盛教育的跨界之旅,如今看來前途黯淡無光。

至於和晶科技,其2018年財務狀況更為慘淡。尤其是第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同比降幅達到了聳人聽聞的2453.90%,原有業務中澳潤科技經營大幅下滑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商譽減值風險。

與此同時,如今的戰略重點智慧樹也成了一個“無底洞”。智慧樹的估值在不足四年的時間內翻了27倍,和晶科技多次增資之後終於“有心無力”,原定對其增資7億元的方案驟降至1億元。且環宇萬維的經營業績,一直對和晶科技布局教育並無助力。2018年上半年環宇萬維淨虧損3344.6萬元,仍未能打破其“積年虧損”的慣例。

由此看來,加碼環宇萬維恐使和晶科技的經營陷入泥沼。

跨界前景未明的公司:立思辰、威創股份與三壘股份

結合財務報告及公開披露的經營狀況,立思辰、威創股份與三壘股份三家的前途尚不明確。三家公司目前轉型之路都遇到了一定障礙,且皆與監管政策有關係。但政策於此三家而言,或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作用。

對立思辰而言,拆分資訊安全業務後雖然財務數據出現明顯震蕩,但其第三季度業績相對良好,為全力轉型教育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若能抓住國家大力支持素質教育的風口,其大語文業務有望成為立思辰業績二次爆發的增長點。

對威創股份而言,該公司整合四大幼教品牌後形成了較強的規模效應;今年兩次在幼教領域的投資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兼之董事長何正宇親自帶隊,若可成功度過此次學前教育新政引起的市場動蕩期、及時更新為其構想的“學前教育綜合服務商”,未來也將可期。

至於三壘股份,雖然我們並不認為其收購美傑姆一案,是純粹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但選擇美傑姆這一更偏重於提供素質類幼教服務的標的,的確在應對學前教育新政時有了“討巧”的本錢。兼之美傑姆在行業中擁有較高地位,此並購案或許的確有能力使得跨界教育領域一直不溫不火的三壘股份,煥發出不一樣的生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