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為什麼一定要做艾灸?看完文章你就明白了!

夏季常被認為是最好的艾灸季節。隨著立秋的到來,涼風颼颼的秋季是否還能繼續做艾灸,讓許多鍾愛艾灸的人為之糾結。


夏季做艾灸最好是共識,首先是因為夏天陽氣旺盛,做艾灸更利於祛除身體裡的寒氣。三伏天做三伏灸,目的在於「冬病夏治」。其次,夏天做艾灸,不容易發生著涼生病的情況。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內的陽氣也處在高水準,做艾灸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至於秋冬季節做艾灸,從出發點而言,則可說成是「雪中送炭」。秋季氣象轉涼,秋風瑟瑟,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內斂及下降的趨勢,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的目的。




秋季必須做艾灸的三大原因

1

秋天易傷人體免疫力

氣象變化多樣,寒熱交雜,早晚溫差大。皮膚腠理開合,易受寒涼,耗損陽氣,免疫力下降,此時若人體陽氣不足,很容易受氣象刺激而出現體虛自汗,感冒流涕,過敏發燒,皮膚紅疹,夜寐不安(易醒,多夢)等症癥狀。


艾灸功效: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2

秋天乾燥,易傷氣損精

秋天風大乾燥,加上夏天暑氣蒸騰,人體津液被加速耗損,就像樹木放在風大的沙漠上會快速乾枯。此時人體若陽氣不足,陽氣固攝津液的能力會減弱,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導致皮膚乾油,色素沉積,暗斑痤瘡,毛孔粗大,咽乾咽癢,目赤目脹,月經量少,脫髮,頭暈頭痛。


艾灸功效:固攝津液,潤膚抗衰,補氣養血,濡養臟腑百節。

3

落葉悲涼,秋露凝結

秋季日照減少,陽氣收斂,氣溫逐漸下降。風緊瑟瑟,落葉萎黃,環境悲涼,此時人體陽氣不足會造成焦慮抑鬱、自我評價低、消極少言;加上寒涼之氣漸多,造成血瘀氣滯,關節疼痛,胸悶氣短,嚴重者會乳腺纖維瘤,甲狀腺瘤,婦科肌瘤囊腫等。

艾灸功效:寬胸理氣、溫養驅寒、活血化瘀。

4

艾灸要點總結

現在秋天已經近一半了,現在養陰要防燥,潤肺益胃腸!


現在艾灸養生要防燥,潤肺益胃腸。


秋季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01

忌悲:


中醫理論認為,秋天對應的臟器是肺,悲傷容易傷肺。反過來,肺氣虛了,機體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產生悲傷的情緒。所以,秋天自我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舒暢,切忌悲觀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盡量收斂神氣、平和心態,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02

咽津:


秋季多乾燥,人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不適。咽津具體方法為:舌頭在嘴裡攪動,以刺激唾液的產生,然後分成3次咽下,並有意識地將其送入丹田。



03

潤肺:


秋天的飲食強調滋陰潤肺。《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就是說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蘿蔔、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的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以滋陰潤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潤肺。


04

食酸:


酸味能收斂肺氣,辛味則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薑等辛辣食物,適當多吃酸味的果蔬。


05

秋凍:


秋天剛至的時候,暑熱未盡,早晚溫差大,氣象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這時不宜立刻增加衣物。秋天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使皮膚代謝加快,機體耐寒能力增強,更能適應即將來臨的冬季。當然,秋凍也要適度且因人而異,不能凍得打寒戰,老人、體虛的人則要注意保暖。


06

秋膘:


炎熱的夏季,人們普遍胃口較差,立秋以後,氣象雖熱,但人們身上再無黏膩不適的感覺,於是想要吃點好的,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因此民間有「貼秋膘」一說。貼秋膘最常吃的是燉肉。不過,一來現代人普遍飲食熱量偏高,二來很多人本身體重就超標,所以貼秋膘一定要適度,不宜大吃大喝,特別是少食肥甘厚味。


艾灸扶陽健康歌


萬物生長靠太陽 艾灸養生扶正陽

三歲五歲常艾灸 感冒發燒不會有

二十三十常艾灸 青春活力天天有

四十五十常艾灸 真元陽氣常擁有

六十七十常艾灸 耳清目明黑髮有

八十九十常艾灸 健康長壽到永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