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婦、更年期女性,為何總被心律失常「找上」

心律失常,生活中常見又隱蔽的一類疾病。說它常見,是因為我國約2.9億人患心血管病,其中20%患有心律失常;說它隱蔽,是因為它的癥狀難以統一,病情輕微時極難發覺,這些癥狀包括頭暈、胸悶、心慌、氣短、心悸、低血壓,還包括乏力、少尿、腹脹、腹痛、腹瀉、水腫等八竿子打不著的癥狀。

而相比男性,女性更易發心律失常。

什麼導致了女性心律失常?

女性易發心律失常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包括:

1. 男女生理差異

青春期後女性相較男性,平均心率更快、自身心率調節能力和穩定性較差,因此從生理上來說相對於男性,女性更易出現心律失常。

2. 女性特有的生理特性

比如月經周期、妊娠期、絕經期等女性專有生理特性,由於心律失常的發生與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水準密切相關,因此,女性在生理過程中激素水準的波動,會導致較高的心律失常發生率。如:

青春期開始後,女性出現的月經周期。研究證明,在月經前因雌激素水準降低而常見心律失常高頻次發作。

孕產婦中,妊娠期間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大量增加,常見心律失常中的室上性心動過速(SVT);而產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水準急劇下降,也易引發心律失常。

圍絕經期(更年期)和絕經期,由於雌激素水準迅速、大幅度降低,也易導致心律失常的高頻次發作,嚴重者甚至會出成屋顫等高危情況。

3. 慢性病

患冠心病或其他心臟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做過心臟手術或已經出現心衰的患者,會極大的增加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甲狀腺功能的過度活躍會導致體內激素水準失調,從而增加心律失常的風險;

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這些疾病會造成血管損傷、血管壁變硬、變厚,對心臟和心血管造成額外負擔,導致心律失常發生風險上升。

4. 過量飲酒、過量攝入咖啡因或尼古丁

酒精、咖啡因、尼古丁都會刺激神經,導致心率上升,不僅會造成心律失常的發生,還可能引發如心梗、心臟病發作等多種不良心臟事件。

女性心律失常有哪些特點?

根據研究,由於性激素水準對心臟電生理特性的影響,女性常見的心律失常與男性有明顯差異,相比男性常見的竇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撲和房顫,女性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主要包括:

1. 特發性竇性心動過速,女性在輕微活動後長時間心率>100次/分,而且相比男性來說,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2.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常見於沒有心臟疾病的年輕人,發生頻率與月經周期相關,月經前易發,且有猝死風險。

3. 心房顫動,絕經期後發生率明顯提高,發生房顫的女性的中風和心血管相關死亡的風險明顯上升。

4. 室性早搏,偶發時無明顯癥狀,頻發室性早搏可能出現心悸、頭暈等癥狀,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女性該如何預防心律失常?

1. 改善生活方式

首先,戒煙限酒,避免過量攝入咖啡因,即盡量不吸煙、不喝酒,控制含咖啡因飲品的飲用量,如咖啡、奶茶等每天不超過2大杯。這樣除了能避免引發心律失常,還可以清新口氣,降低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其次,特定時期採取特定方法,如:

妊娠期間由於血容量增加、腹壓增加等多種情況,導致心律失常發作或原有癥狀的加重,應當注意調節自身情緒,定期產檢,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飲食結構,尤其高齡孕婦。

圍絕經期、絕經期女性可以適當採用激素替代療法改善激素水準,同時戒煙、戒酒,避免導致心律失常發生的高風險因素。

2. 預防和治療疾病

積極治療或預防會導致風險上升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定期檢查身體,及早發現身體變化,及早控制,避免心律失常風險上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