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寫篆容易,識篆難?未必,就用這個方法

不論學習草書。還是學習篆書,我們都會遇到同一個問題:寫(草書或篆書),感覺忒容易,可識認(草書或篆書)起來,難到五官扭曲。這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真的是篆書、草書難認嗎?草書在某種程度上,說難認,在於書寫的連筆性,是可以說得過去,但篆書真的很難說過去。

回到上述,這是什麽原因導致目前很多學習篆書的人處於“會寫篆、不會識篆”的窘迫?求末不顧本,通俗的說,很多學習篆書的人有如此“會寫不會認””窘迫,在於他們自己極大花時間去寫,不曾花時間去背記。不論草書,還是篆書,(擴大了說,凡是語言文字皆如此)都是漢字演變的結果,都有其雛形、成熟、完善的發展過程,到了它們的成熟完善階段,就已具備了識別、書寫等完整的規律體系。

我們學習篆書,正應先學習篆書其自有的規律體系,再著手書寫,或此二者同時兼顧,就不會存在“會寫篆、不會識篆”的情況;而說篆書的規律體系,就是漢字規律體系,認篆書,就是認漢字,以此探究篆書的這種規律,有如下幾條:

1、解體識篆法

“解體識篆法”,是根據絕大多數的漢字,由偏旁部首組成的這一規律,我們先對篆體進行拆解,背記下這些偏旁部首的寫法,並於熟練,再去練習完整的篆體字(非獨體字),如此久而久之,大部分的篆體字,我們都會認了,且會寫。

“解體識篆法”是本站研究總結出來的嗎?當然不是,此前人早已歸納總結出。故此推薦一本書《篆法百訣歌》。

如圖,背記並熟練部首春字頭這五種寫法,再根據背記下的偏旁“日”、“禾”等的寫法,進行重組,對“秦”、“春”等篆體字,我們自然而然會認會寫。

2、造字識篆法

篆體字與繁體宋字是相近,不同我們現用的簡體字,它們的結字,絕大多數遵循古時造字原理,如會意、象形等。我們根據這一規律,花時間與功夫下去,學習篆書,不但會認,還可隨心所欲地書寫篆體字。利用“造字識篆法”,必須用上一本工具書,即我們熟知的《說文解字》,上面詳解了所收錄的每一個字的字根,我們學習這些字根及其寫法,也如上述的再重組,應用於書寫,久而久之,也就能識認並熟練書寫每個篆體字了。

具體一個學習,本站建議,與上述“解體識篆法”並用,以《篆法百訣歌》為學習基準,再利用《說文解字》對《篆法百訣歌》上字一一查找學習,漸而諳熟於這種規律。

3、死記硬背

學習任何語言文字,都有其部分不在規律之中,這一部分就需我們死記硬背。在篆體字中,相對而言,越複雜的結字,越好認,越簡單的字,如獨體字,越容易被混淆,甚有簡單的字,是共用一種篆體形式。

故此,死記硬背有如下幾點:

1、獨體字,以繁簡一致的獨體字為主,

2、偏旁部首及其另種形式,如“刀”與“刂”、“?”共用一種篆體形式,再如“夊”與“攵”也是,這樣的情況很多,需先我們先死記硬背,再去推敲規律。

最後,大家可以仔細看圖,篆體書寫中,凡是左右結構,都可左右換位置書寫,如“秋”可寫成“火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