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西大豆有望月底大量到港,中國進口格局生變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進一步擴散,陸續有國家宣布暫停糧食出口,中國糧食自給率高受到相關波動影響較小。相比之下,進口佔比超過80%的大豆及相關產業鏈穩定性,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從現有數據來看,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口大豆的價格保持著相對平穩的狀態,海外大豆主產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種植產量同比上升,但國內大豆及豆粕現貨短期內仍緊張,價格高位震蕩,疫情在上述主要大豆出口國的蔓延和發展,也將為接下來幾個月的大豆進口和到港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此外,多個省份今年加大了大豆擴種力度,前期受疫情衝擊明顯的餐飲等行業還處在恢復過程中,在海內外多方因素影響下,中國大豆供應呈現短期內穩中有變,長期來看仍需穩定進口、擴大自給率以及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案和技術提升措施。

國內現貨緊張

大豆是中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之一,主要用於榨油和提供豆粕飼料。首先是做飼料,豆粕是十餘種動植物油粕飼料產品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約85%的豆粕用於製作禽畜養殖飼料,豆粕還是寵物食品、水產養殖飼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其次是榨油,大豆油在中國居民食用油中佔比近半。

2019年中國進口大豆8851萬噸,進口量佔國內消費量的85%左右,其中巴西、美國、阿根廷進口比例分別為65%、19%、10%。中國大豆產需缺口較大,近幾年大豆種植面積持續增加,去年恢復到2005年以來的較高水準,但依然需要大量進口來彌補國內的缺口,大豆進口的高度依賴已經持續了十多年。

作為主要蛋白飼料,豆粕不易被替代;作為重要的期貨交易品種,大豆和豆粕價格波動的影響範圍廣、衝擊面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2月份以來,國內大豆便出現不斷上漲趨勢,到3月底,北方地區大豆收購價格已經達到了4880元/噸,比2月份上漲了940~980元/噸,安徽、江蘇、湖南、河南、河北等地區的大豆價格基本都突破了2.5元。4月9日農業農村部對4月份的農產品形勢進行分析,預估山東的大豆均價約在每噸4275~4475元,環比上漲150元左右。

截至3月31日,7個主產區的大豆收儲量為285萬噸,同比下降33萬噸。截至4月7日,國內的大豆庫存量349萬噸,少於上一周的355萬噸,而豆粕庫存17.7萬噸,也是9年來的庫存最低時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上旬國內大豆的流通價格為4748.3元/噸,較3月下旬上漲8.5%。

4月份國內大豆仍將處於現貨緊張、價格偏高的形勢,產區基層庫存見底,大豆收購成本增加且無法上量,市場惜售心理依然較重。近期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再次引起市場對物流運輸的擔心。

為填補大豆的市場緊缺,穩定國內大豆價格,4月9日中儲糧總公司又向中糧集團發放了50萬噸國儲大豆用於商業壓榨,這是中儲糧今年向中糧分配100萬噸國儲大豆庫存的第二批。雖然這批投放能部分填補大豆到貨延遲造成的供應缺口,但在業內看來,還不足以解決大豆短期供應緊張的局面。

從國際市場來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貨已經連續5天下跌,且農產品期貨主力合約全線走低,另一方面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導致多個禽畜養殖企業和肉類屠宰加工廠關停,國內豆粕庫存加大,出口需求低迷令價格反彈乏力;與此同時,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正處於采收期。

中信期貨4月10日報告顯示,中國進口墨西哥灣大豆價(CNF,成本加運費)為379美元/噸,進口美國西海岸地區大豆價(CNF)為372美元/噸,進口南美大豆價(CNF)為364美元/噸,同比分別下降2.32%、2.62%與3.19%。可見國際大豆市場供應較為充足,進口大豆價格走勢平穩。

總體來看,近期大豆及豆粕市場呈現高位震蕩,近強遠弱的特徵。要緩解目前國內大豆緊缺的局面,取決於接下來幾個月大批進口大豆能否順利到港。

表格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本月底開始大批大豆到港

4月1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中國一季度進口大豆1779.2萬噸,同比增加6.2%,略有增幅。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海關數據發現,其中1~2月份進口1351.4萬噸大豆,同比增長14.2%;3月份進口大豆427.8萬噸,同比減少約13%。

李魁文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逐步落地,大豆、豬肉、棉花等商品自美進口增長迅速。2020年第一季度自美進口農產品355.6億元,同比增長1.1倍。其中進口大豆781.4萬噸,同比增加2.1倍,價值218.8億元,同比增長2.1倍。

美國大豆收割期通常在6月,機械化程度高,新冠肺炎疫情對其種植和采收影響有限,主要不確定性體現在流通運輸環節,若該國新冠肺炎疫情屆時能得到有效控制,其大豆出口將進一步得到保障。此外,疫情暴發對美國養殖、肉類加工、餐飲等行業的衝擊,導致其國內大豆庫存較高,出口需求也會相應增長。

除了自美進口量增加外,穩定南美地區的大豆進口也對保障國內大豆供應非常重要,近年來南美地區成為中國主要的大豆進口來源地,2019年中國進口大豆超過75%來自巴西和阿根廷,該地區目前正處在大豆采收期。

巴西是全球三大大豆主產國之一,全球約35%的大豆來自於巴西。該國在2019/2020年度進一步增加了大豆播種面積,其最新年度產量預計將達到1.25億噸,突破歷史高位。記者查詢到,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為1260萬噸,其中60%將進入中國市場,海運時間為40~50天,這意味著從4月底~5月開始,巴西的大豆將會大量湧入國內。隨著幾個主要渠道的進口大豆陸續大量進入,國內大豆緊缺形勢將得到改善,價格也將逐步下降。

另一方面,疫情正在南美擴散,4月19日統計數據顯示,阿根廷確診總人數為2758人;巴西確診人數則高達36599人,單日新增確診超過2萬例,成為南美洲疫情暴發最嚴重的國家,且該國有數千萬人口聚居於貧民窟,疫情防控難度較大。因此該地區港口運輸備受關注,能否有效控制疫情和保障港口運輸正常,直接關係到中國大批進口大豆能否及時到港。

台灣時間4月14日,阿根廷海關表示,在社會隔離及排查期間,運輸工人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繼續執行任務,目前港口正常運作。台灣時間4月15日,巴西基礎設施部長德福雷斯塔(Tarcísio Gomes de Freitas)表示,將於15日開始計劃給卡車司機和港口工人接種相關疫苗,加強其衛生保障。目前巴西最大港口桑托斯港工會也在呼籲政府在疫情期間采取措施保障工人權益並提供額外的防護用具,港口仍在正常運行。

廣發期貨的一份報告指出,巴西大豆的正常供應,對於全球油脂油料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巴西進入暴發階段,目前的情況加大了市場對於後期巴西大豆運輸和裝運的擔憂。而由於該地區駁船以及鐵路運輸均不發達,大豆最主要的運輸到港方式是公路運輸,佔到全國運輸量的50%以上,卡車司機工會在當地有強大的影響力,一旦疫情嚴重暴發導致司機罷工,一半以上巴西大豆運輸將陷入癱瘓,進而影響國際大豆市場行情。

有巴西傳染病專家預測,該國疫情的高峰期或將於4~5月間到來,而此時也正處於大豆上市的高峰期,巴西國內的運力緊張與大豆上市的高峰期疊加或將為後期的大豆供應埋下隱憂。根據巴西NYC&Logistica公司的數據預測,受疫情影響,巴西卡車的運輸量下降了26%,拖運穀物的卡車數量下降了11%,而穀物的運輸成本則上漲了10.5%。

該報告稱,目前南美疫情還未到頂峰,隨著疫情暴發加劇該地區港口運輸會受到階段性影響,巴西港口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封港,或將影響出口到中國6月之後的大豆供應。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際大宗農產品主要貿易商之一嘉吉公司了解到,全球經歷了連續5~6年的糧食豐產後,目前主要農產品的國際價格都處在低價區間,即使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宗農產品的價格也吸引到了額外的需求,目前來看全球向中國的出口和裝運數據都比較平穩。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確實可能導致全球食品行業物流/供應鏈出現階段性問題,但農業、食品行業具有可持續性和彈性,在包括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等在內各方的合作努力下,有望保障糧食等產品的自由和有效流動。

可選方案是什麽?

國際貿易環境複雜多變,大豆過度依賴進口的局面,對影響民生的食用油、動物蛋白供應、廣大禽畜養殖業以及日趨擴大的寵物食品市場等,都容易帶來不確定的風險。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個大豆產業鏈環節了解到,長期來看,要解決大豆進口依賴問題,提升大豆種植水準和效率進而提高大豆供應自給率是根本;強化監測預警,擴大大豆進口渠道分散風險,提升進口效率勢在必行;而推動國人油脂消費結構轉變、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調整禽畜飼料配方等也有望成為未來趨勢和有效應對措施。

為促進中國大豆生產恢復發展,提升國產大豆自給水準,農業農村部從2019年開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主要包括加強大豆優勢區生產能力建設,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準,加快構建以糧豆輪作模式為主導的綠色種植制度,逐步形成國內農業種植結構與國際農產品市場變化動態銜接調整的格局。計劃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4億畝,平均畝產力爭達到135公斤,縮小與世界大豆主產國的單產差距,同時將國產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率分別提高一個百分點,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

這一目標今年能否按期全面實現還有待觀察。

以大豆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四川產區來看,今年四川省要完成50萬畝大豆擴種任務,擴種的地塊多為長期以玉米為主要夏糧作物的土地,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間作模式)成為完成擴種面積、增產的主要辦法。

第一財經記者從四川省農業廳官方網站了解到,該間作模式下,每畝大豆產量可達120公斤、玉米產量600公斤,按照當地的土壤氣候條件,如果單純種植玉米、大豆,要達成前述產量,需要耕地1.4億畝。四川省玉米常年種植面積為2000萬畝,絕大部分具備上述間作種植條件,這種高矮搭配的間作模式,可以大量減少耕地用量,同時減少地表蒸發和灌溉用水,通過遴選後,擴種地塊中八成以上可以實現機械化采收。與此同時,在政府和企業協調下,當地採用訂單農業模式,提前簽訂大豆採購協議,也能讓當地農民和專業種植戶不愁賣,進而反向推動大豆擴種的良性循環。

糧油企業益海嘉裡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國家可進一步拓寬國內所需的油脂油料進口渠道,推動進口多元化。充分利用鐵路、海運等多種物流方式,建立完善的供應鏈,為市場提供更加多元穩定的油脂油料原料,如繼續開拓俄羅斯及中亞等“一帶一路”國家油脂油料資源。同時通過擴大種植面積等加大國產大豆市場供給,發揮國產大豆的蛋白含量高優勢,鼓勵加工企業通過精深加工發揮國產大豆價值優勢,實現國產大豆價值最大化挖掘。

隨著中國經濟水準的發展提高,居民食用油消費也在不斷升級,玉米油、稻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多品類油種使得行業市場趨於細分化,國人對於大豆油的消費佔比也有望縮減。

上述益海嘉裡負責人稱,如葵花籽油、橄欖油等可通過歐洲進口優質油源,有助於有效降低對大豆原料的依賴,此外,加強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的開發,充分利用米糠研發生產稻米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大豆油消費,相應減少大豆依賴。

他算了一筆账:稻米油萃取自稻穀脫殼加工中產生的米糠,米糠含油率在15%左右,以全國年產約2億噸水稻作估算,可產生1600萬噸米糠。若這些米糠全部用於榨油,可產生230萬噸米糠油,進而加工出稻米油7萬噸,可增值約1.4億元,同時帶給全行業增值約46億元。相當於節約1300萬噸大豆,為國家節省約1.1億畝大豆的種植耕地。

“開發稻米油能夠在不與糧食爭地的情況下,降低對進口食用油原料的依賴,對提高國家食用油自給率、保障食用油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益海嘉裡方面表示。

對於豆粕在飼料中的廣泛應用,有企業提出可以降低飼料的豆蛋白應用,提高中國高產的玉米蛋白替代等,同時繼續拓展和放寬飼料蛋白原料進口,如東南亞、印度和中亞等區域的原料,補充國內飼料和養殖企業對植物蛋白原料的需求。

新希望董事長劉暢在4月8日的公司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疫情全球蔓延對其飼料業務影響相對來說不大,玉米、豆粕是飼料中主要蛋白質的來源,如果某一種原料短缺或價格上漲厲害,可以調整飼料配方。

“相比於現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那段時間其實更困難一些,但那一年已經逼得全行業發展出很多替代性原料的解決方案。對於養殖環節來說,飼料價格上漲之後肯定意味著成本上升,但相比當前比較高的豬價,飼料成本上漲的影響還在一個可接受範圍內。”劉暢說道。

該公司對記者表示,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剛開始那段時間正好是一個豬周期的低谷,豬價處於低位,飼料價格往上漲會遇到天花板,而目前豬價依然處在相對高位,所以飼料業務還有一定的漲價空間。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專家朱增勇對記者表示,2018年很多飼料和養殖企業已經開始調整日糧配方,尋求植物蛋白替代,目前來看可以通過調整日糧中蛋白粕含量,比如替換成一部分棉籽粕等雜粕,來減少豆粕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上升,尤其是家禽日糧中豆粕的可調整比例更高,飼料日糧配方未來繼續探索調整的步伐不會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