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京籍上學背後:戶口與房子的權錢遊戲

作者|芥末堆 田園

編輯|芥末堆 吉吉 天一

“想不到,時隔一天,被《醒醒吧,非京籍,你想過你的孩子嗎?》刷爆了朋友圈……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我朋友圈裡大部分都是非京籍……想想就好悲傷。”想到自己的孩子,一位非京籍媽媽這樣感歎道。

非京籍和京籍的區別在哪一刻會讓你感到特別突出?如果你沒結婚,應該是付房租或者搬家時;如果你結了婚,有了娃,那肯定是使盡渾身解數,窮盡各種資源幫助小孩幼升小時。

每逢升學季,有關非京籍孩子上學難的討論都會成為熱門話題。舊文《非京籍孩子上學到底有多難》在今年再次刷爆朋友圈就是印證。

不過互聯網的記憶只有7秒,當家長的情緒被點燃之後,還是要踏踏實實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非京籍孩子上學都需要準備什麽、具體難在哪裡、有無解決方法、上學難的深層原因是什麽……這些更接地氣的問題亟需被深挖。

芥末堆觀察到,入學流程複雜、材料審核嚴格只是非京籍孩子上學難的表層原因,撥開這一層外殼,非京籍孩子上好公辦學校難、不能在京參加中高考才是核心問題。

入學難:材料繁雜,審核流程嚴格

“我這提交入學材料都一個月了,還是沒有消息,也沒說具體期限,就說等著。等的難受,心定不下來。”今年在大興幼升小的李媽媽告訴芥末堆,京籍孩子都開始到小學報名了,這讓她十分著急。

非京籍孩子上學的第一關就是提交審核材料,俗稱“五證”,其審核流程嚴格早已見諸報端。嚴格到分秒的社保繳納時間、與證明“你爸是你爸”相似的居住證明……許多家長一看,立刻頭大。

芥末堆發現,非京籍家長在幼升小時,首先要摸清北京幼升小供需兩端的整體情況,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從需求方看,我們可以按照戶籍,將北京幼升小家長劃分為京籍和非京籍。根據房產和其他因素,可以再細分為五大類。不同類型家長需要準備的材料不同,其中普通非京籍家長需要準備的材料最多、最複雜。

從供給端看,北京有16個城區,各城區下劃分為不同的學區,各學區下分布著小學,北京共有970所小學。非京籍家長想要幼升小,需要一一確定城區、學區、小學。由於各城區的入學政策不一樣,需要非京籍家長結合工作、住所等因素權衡利弊。

每年5月初,各城區教委開始采集入學信息,非京籍家長在確定就讀城區後,需要經過線上注冊、提交材料審核、信息采集、入學登記、學籍注冊幾個步驟。

材料審核能否通過最關鍵,它決定了孩子有沒有學上。而材料主要就是指“四證”,即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北京市居住證(或有效期內居住登記卡)。無人監護證明從2019年開始取消。

芥末堆從往年非京籍幼升小案例中發現,“四證”多是卡在“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和“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

“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對非京籍父母繳納社保的時間、城區提出嚴格要求。以2019年海澱區非京籍入學規定為例,如果家長是在公司上班,需要提供為期三個月的(2019年3月至5月)連續的參保證明,同時參保繳費地必須是在海澱區。也就是說如果在這三個月中,家長出現跨區換工作、斷繳等情況,都會影響審核。

此外,從各城區政策趨勢看,對社保的參保繳費時長要求日漸嚴格。以海澱區為例,2019年要求參保時間為三個月,但在2020年,時間增長至9個月,從2019年9月(含)至2020年5月(含)之間必須按月正常連續參保和繳費,不得補繳。

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難在對房產性質的要求以及房東的配合。房產性質上,2019年海澱區規定,辦公用房、地下室、過道房、車庫房、多人合租房等的居住證明無效,而在朝陽區,小產權房也不符合規定。

房東配合是準備“四證“時最不確定、最“坑爹”的因素。以2019年海澱區非京籍入學為例,非京籍家長需要提供2019年3月1日之前簽訂的房屋租賃合約,2019年3月1日以來的租房完稅證明、房主房產證原件、房主身份證原件、有房主簽字的《知情同意書》、能證明在此地址實際居住的相關票據和材料(水費、電費、天然氣費、電話費等)。

如果和房東提前協商好,房屋租賃合約、完稅證明和各種原件還比較好說,最難的是“有房主簽字的《知情同意書》”。一方面是《知情同意書》涉及“六年一學位”,很多房東不願意提供學位,另一方面是部分城區要求房東本人必須來街道面簽,房主臨時變卦的現象不可操控。

租房家長難:房主記憶體在不確定性

“臨近提交材料,房東突然告訴我,上學名額不能給我用,我當時特別特別的被動。”

去年5月份,由於房東臨時改變主意,39歲的徐江華帶著兩個孩子,從海澱區搬到了昌平區。徐江華至今還有些鬱悶,她在育新小區住了三年,用學位這事在租房時就和房東談妥了,可臨近提交材料時,房東卻變了卦。

徐江華告訴芥末堆,由於海澱區實施“六年一學位”政策,房東為了增加賣房時的房價,因此反悔。

官方資料顯示,“六年一學位”是指同一住房地址自用於登記入學之年起,六年內將提供有限學位。通俗講就是,一套房產在6年內,只能有1個子女就近在學區內入學,其中符合國家標準的二胎除外。

房主在簽訂《知情同意書》時,往往會考慮“六年一學位”帶來的影響,有的房主由於家裡有孩子上學,不能簽訂;有的房主會向家長索要學位費;有的房主則會將學位作為附加值,納入賣房計劃,無法提供給家長。

徐江華和丈夫來京20年,兩人都在海澱區從事IT行業,大寶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小寶去年幼升小。她告訴芥末堆,在房東變卦後,她立刻去辦理了昌平房子的房產證,幸好趕在提交資料前辦了下來。

“這不就是在無形地炒學區房。”徐江華有點不滿地說,身邊有家長給了房東6萬元的學位費,孩子才得以入學。“這種事情沒地方講理去,真的很平常,太多了。”她感歎道。

據芥末堆統計,除了海澱區,目前東城區、朝陽區、石景山區、通州區、昌平區等5個城區也都開始實施“六年一學位”政策。豐台區和西城區暫未實施,但從總體趨勢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克服“四證”的困難後,非京籍家長還不能松懈,因為線下審核——家訪即將開始。

北京幼升小網負責人王玲玲告訴芥末堆,2019年海澱區的家訪是由學校、街道辦、片警三方一起,詢問房租、查看戶口本、租賃合約等材料。有的街道辦會提前電話通知家長家訪的時間,有的則是“突然襲擊”,隨機家訪。

總結來看,非京籍孩子幼升小的第一關是準備“四證”,其中難點在於社保參保繳費的時間、與房子相關的材料,以及房東的不確定性。

“我覺得只要你有穩定的工作,按規定交社保,有穩定的住所,其實那些東西就比較好辦。”徐江華認為,想要過第一關,需要非京籍家長詳細了解城區政策,提前籌備,付出更多的耐心。

如果非京籍家長可以依靠努力取得“四證”,讓孩子有學上。那麽,非京籍家長為何還很焦慮?那是因為第二個難點——擇校難,非京籍孩子上好的公辦學校難。

擇校難:優質公辦教育資源不均衡

“上一個好的公辦學校”是京籍和非京籍家長共同的訴求,而在這場優質資源搶奪戰中,非京籍家長往往處於劣勢。

徐江華經歷了兩次優質資源爭奪戰,第一次以大寶上民辦學校告終,第二次讓小寶擠上了比較好的小學。

她回憶,大寶是在2013年幼升小,在將入學材料都準備好後,等待教委隨機派位。當時對口學校是海澱師大實驗二小,二小有四個校區,其中三個辦學條件都還可以,只有一個校區比較差。

“很害怕他給你分那個不好的學校,因為你是非京籍租房孩子。”可正如徐江華擔心的,大寶最終還是被分到了比較差的校區。經歷了一番掙扎,徐江華和丈夫決定,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時年的學費是每年4萬元。

2014年6月16日,北京市東城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非京籍家長從早晨5點來排隊等待審核入學。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轉眼到了2018年小寶幼升小,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徐江華從海澱區搬到了昌平區,升級為有房產的非京籍家長。同時她又辦下來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再次升級為有房產的、有北京工作居住證的非京籍家長,俗稱“七類人”。

按照北京市要求,“七類人”可以按照京籍對待,但在小寶幼升小時,她還是遇到了難題。

“我們小區對口北師大昌平附小,學校競爭非常激烈。我當時拿了房產證、工作居住證去提交的,又去了幾趟教委,到最後才特別勉強的上去了。”說起去年的升學情況,徐江華仍然有些後怕。

她介紹,由於學校的招生名額只有300多個,但片區內有房產的京籍就已經夠這個數字了。按照序位入學,他們自然會被排到後面。

“我們幾十個有工作居住證的家長一起去了教委,大家覺得我們是按京籍對待的,憑什麽我們不能上。教委壓力很大,最後就增加了一個班。” 徐江華介紹,那些即使買了房子,但是沒有北京工作居住證的家長,還是被劃到了其他學校。

“到最後的環節,那些正常的學生都拿到了短信入學通知,我們這些沒拿到。但是當天早上教委通知我們說,你們這些學生都解決了,我保證你們全部上北師大(昌平附小),你們就踏踏實實等正式通知。”徐江華回憶,即使到那個時候,很多家長仍然特別不淡定,一定要去市教委溝通。“我當時就覺得,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上學,真的是很瘋狂,特別焦慮。”

“如果家長不擇校,就按照正常的程序走,肯定有學上。但是你想擇校,問題就會變難。 ”徐江華告訴芥末堆,但作為家長,只要有機會,只有條件夠得上,就肯定會付諸一切為孩子爭取。

打破制度難:非京籍孩子不能在京中高考

“我們也得提早準備,說是準備,好像又做不了什麽。這操蛋的政策。”張爸爸的無奈地說,現在他正忙著給孩子到處打聽高中。

複盤非京籍孩子上學難的前兩點,似乎都有解法:

第一個是幼升小流程複雜,材料繁雜,這點家長可以通過精讀政策,提前籌備緩解;

第二個是擇校難,非京籍家長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國際學校或者接受被分到辦學條件一般的學校緩解。

而第三個難點,無法在京參加中高考,是非京籍家長最頭疼、最難受的一點。

追溯非京籍孩子的升學方式,北京當前執行的仍是2012年頒行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京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方案》,其中要求:

已經具有連續三年初中學籍的流動兒童,如果希望在當地繼續升學,父母必須有相關文件證明其已合法穩定就業、在京連續繳納社保滿三年。滿足條件後,學生僅能報考中等職業學校,而無法進入普通高中。

在高中階段就讀三年後,父母必須證明其合法穩定就業、在京連續繳納社保滿六年,學生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且僅能報考高等職業學校。

由於非京籍孩子在京只能報考中高職院校,因此,當孩子上小學時,家長就必須早早為他們謀劃中高考的出路。芥末堆目前看到的解決方法主要有三種:回老家、出國、落戶河北天津等地。

2016-2019年北京各學段招生、畢業情況。普通初中招生人數在逐年增加,畢業生卻在逐年減少,很大原因在於學生在初中時轉回老家。

“我和孩子的戶口已經都遷到天津了,我們在天津買了房。”徐江華說自己是新中產階層,但又苦笑到,自己年近四十歲 ,背著一身房貸,大寶明年上初一,到那時她需要辭掉工作,帶著倆娃一起轉去天津。

“現在不是還有積分落戶政策,我們的條件比較接近,這兩年再等等,再等等。”徐江華表示,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一切都能接受。

芥末堆發現,對於普通工薪階層的非京籍家長來說,如果他們辦不下來“四證”,會先讓孩子在北京收費較低的打工子弟學校讀小學,在孩子上到小學五六年級,或者初一時轉學回老家。所以這些孩子的學籍基本都是在老家,屬於“人籍分離”。但從近兩年發展情況看,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正在減少。

據“新公民計劃”調查統計,從2014-2018年,北京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從127所減少到111所,在校學生從近10萬人下降到5萬多人。因此,讓孩子回老家是最簡單,也是最無奈的辦法。

非京籍孩子上學到底有多難?難於沒戶口本子、沒房子,難於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難於無法在京中高考的委屈,以及越發淡忘和疏遠的故鄉。

本文作者:田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