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除風濕,美麗不凍人

冬季到了,女神們依然不畏嚴寒,穿起絲襪盡顯修長美腿,有的女神就糾結了,膝關節開始抱怨了:怕冷、怕風、遇冷遇風疼啊!!這個冬季不用擔心了,艾灸幫你解決所有煩惱,讓你美麗不凍人、做個溫暖小女人。

艾灸疏經通絡、溫經散寒,不僅可以緩解局部的關節疼痛,用艾條灸治特定的穴位還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機能(補益人體的元陽),達到從根本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也避免了目前許多調節免疫機能的西藥存在的毒副作用。

風濕是以感受風、寒、濕三邪為主,主灸關元、氣海、神闕、命門、腰陽關、腎俞、腰眼。這幾個穴位可以溫陽散寒。

遊走性疼痛以感受風邪為主,中醫稱為行痹,治療就應該以祛風除濕為主,加灸風門、風池、大椎。疼痛固定位置、而且部位感覺重著的,為濕痹,治療以除濕為主,可加灸豐隆。再就是要對受累關節進行局部艾灸治療。每個穴位每天灸2次,每次30分鐘。最重要的是要採用直接灸的方法,取米粒大小艾絨在施灸部位直接點燃。造成風濕的風、寒、濕三種邪氣比較難以出去,因此也要採用比較重的灸法。

但是我們在施灸的過程中免不了會出現很多反應,有很多人參與了艾灸,到出現了反應就停止了,以為越灸越重了,其實這就是艾灸的排病現象。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有很多人艾灸後身上出現很多紅疹,以為是過敏了。其實,這些表現出來的癥狀,都是真元陽氣驅趕病邪外出的表現,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還有灸出的遊走性疼痛,就是出現的通竄的感覺,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裡,侵蝕臟腑。此時可以用放血療法使邪出有門。可以在大椎、心俞、膻中、十宣等處用三棱針點刺少量放血,給病邪以出處。可先行放血一次,觀察癥狀緩解,就不用再放了。如果癥狀沒有好轉,可以在一周之後再次放血,直到癥狀得到緩解為止。

艾灸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出現通竄的感覺,哪裡有病,就通竄到哪裡。比如子宮有病,就會通竄到子宮;攝護腺有病,就會通竄到攝護腺;大腸有病,就自然通竄到大腸,直至病除為止。在對患者施灸時,一般不論出現什麼極其特殊的情況,都應該堅持灸下去,直至被灸的關元穴不覺疼痛或有溫水流動的感覺、小腹如熱水袋一樣溫熱舒服為止。

在此之前所出現的情況都是病邪被化解出去的表現。比如喉嚨乾痛、口渴、目赤、頭痛等癥狀,許多古今醫生都認為是灸過火了,通過灸足三裡就可以引火下行。但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灸關元可以祛除寒邪、增強臟腑功能,有助於恢復元陰元陽。

大醫堂古法專業艾灸培訓,從艾灸小白變專業灸師。每月準時開課

艾灸百科網:www.aijiubaike.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