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乎佔領京津滬:場景做重,知識具象化

2015年,我的好朋友CC還在湖南念大學。她困惑於一個影視後期相關的問題,在很多網絡平台上都沒看到相關討論,於是把這個問題提在了知乎上。同濟大學的小七看到了,他認真寫了一個答覆。後來,CC聯繫上了小七,發現甚是投緣。CC後來去上海玩的時候他們見了面,彼此很來電。現在他們在一起了,都在上海奮鬥。

類似這樣從線上到線下的故事,可能在微信、QQ、微博等平台上上演得更多。發生在知乎上似乎另有一番風味,他們結識首先是因為不滿足於已有的認知,時刻對未知的世界好奇,然後可能就是性格或者荷爾蒙。社交只是知乎的一個維度,但也體現出我們習慣於在知乎上發現有趣的回答和答主。

2017年冬天,知乎在北京三裡屯辦了個“不知道診所”的活動,後來這個診所又去了天津,最近來到上海。這就相當於是一個線下實體知乎,在城市間移動,通過知識跨界、生動、流行的玩法,讓知識具象化,無限貼近用戶。

爆款展覽:用戶自產內容找到了契合的場景

知識是一個圓,知道越多就會發現越多的未知。如果你去知乎上搜索參加知乎的“不知道診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會看到各行各業用戶的回答,比如知乎創業、並購話題優秀回答者,同時也是抑鬱症患者的楠爺,在逛了一圈之後感歎說,未來的知乎大概會有更多有趣的故事要講,畢竟每個人,都是一本故事書。

就像身體有了問題,我們會去醫院-掛號-看醫生一樣,生活中有了問題,我們去“不知道診所”。這是這個活動最初的靈感。把答案像診所裡醫生提供診斷書開藥方一樣,提供給有疑問的人,解答“不知道”,治愈“好奇心”。

去過北京、天津場的人可能已經清楚這個活動的風格,我大概講一下上海場的體驗。除延續“六大科室”、“掛號問診”的主脈絡之外,不知道診所上海站新增“小兒科”(育兒話題)與“變態反應科”(過敏話題),並針對“外科(時尚話題)、口腔科(美食話題)、放射科(攝影話題)”的內容也都入鄉隨俗,緊貼上海特色。

比如此次,知乎精選站內的上海本地美食推薦,繪製了一份上海“美食地圖”,為上海吃貨們指出最佳路徑。結合上海的摩登氛圍,不知道診所上海站在“外科”新增了“網紅化妝鏡”的口紅塗鴉活動,能讓你輕鬆拍出最好看的自拍,“絲帶問診台”則幫你快速了解適合自己的顏色,成為色彩搭配達人。在“放射科”,知乎推出了“有關攝影的光影真理”,幫助攝影愛好者,更好的捕捉上海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

當然,每個科室的內容呈現仍然是來自知乎用戶的提問和回答。這次上海站展覽會持續進行到4月中旬,之後每個周末會有特邀專家就擅長的領域進行每人一小時的問診。這些人其實也都是知乎用戶,比如80後脫口秀達人史炎將針對“如何培養幽默感”給出良方;金融學話題優秀回答者周召將分享“金融民工就業指南”;時間管理話題優秀回答者warfalcon會告訴你如何在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的情況下保證生活品質......

所以實際上,從線上到線下,知乎走通了自己的閉環邏輯,用戶好奇心—獨特的回答—優秀答主脫引而出—正向激勵—線下互動。這是“不知道診所引”爆流行的前提,活動本身的設定和知乎的內容機制、產品邏輯緊密結合。被線下場景戳中的用戶,再去社交媒體上表達自己體驗的感受,如此線下再反哺線上。

類似的,我們還看到網易雲音樂在杭州地鐵印滿高讚評論,音樂—感觸—評論—感觸—音樂,每條評論都來自用戶,而背後就是一個故事。差別可能就在於,“不知道診”所是認知的循環,而樂評印滿地鐵更多是一種情緒循環。

化學反應:“不知道診所”品牌商業價值開始釋放

我在《資訊自助餐時代,知乎如何在過載與過濾之間破與立?》中提到過,知乎已經建立起一套制度規範,讓這座1億人口的城市每天如常運轉。如果說微信的護城河,是基於網絡效應的用戶關係,那麽知乎的護城河,就是用戶沉澱多年的虛擬資產。

截至2017年12月,知乎上已產生近2100萬個問題、8200萬個回答,這些不同於傳統書本上體系化知識的新知不拘形態,沒有界限,能為世界擴容,並能不斷拓寬個體的認知邊界。還有知乎用戶群體形成的某種氛圍,甚至信仰。

“不知道診所”正是將知乎站內各類型的新知進行場景化展現,讓原本的虛擬城市有了落地可感知的效應。按照知乎市場公關總經理來原的說法,‘不知道診所’從一開始就做好了長遠的準備,知乎要做的並不僅僅是一次主題活動,而是持續將知乎上的知識融入到更多場景中,縮短優質內容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來原說,“不知道診所’連火三城的背後,是用戶對知乎品牌和產品高忠誠度的集中表現,讓活動在各城市快速獲得高熱度。”

事實上,“不知道診所”的IP化效應不僅吸引了眾多觀眾,也獲得了諸多品牌方的青睞,涵蓋了食品、快消、IT、醫藥、家電等行業。從北京站開始,知乎就不斷嘗試與不同行業跨界合作,包括北京站的小米、誇克瀏覽器,上海站的雀巢超級能恩3、拜耳開瑞坦、傲卓、西門子電器等。北京太古裡和上海大悅城等商業地產商邀約不斷也是因為看中知乎的調性。

這也說明,知乎經歷七年積累,除了線上營收能力增強,其線下品牌所具備的商業化價值也開始釋放。

知識具象化:流動的知識,突破概念束縛

從知乎鹽Club到不知道診所,加上不久前的知乎聯手亞朵打造的“有問題”酒店,更早前的“知食堂”快閃店,知乎線下場景的延展越來越豐富。

一次爆款我們可以理解為一次成功的快閃,但多次連續且具有明確品牌標識的線下場景引爆就會形成IP效應。5月19日,一年一度的知乎鹽Club又將如約而至,知乎曬出的預熱海報上只有一個字“新”。

這可能意味著知乎想要在新的知識環境下重新詮釋新知和新知主義。具體如何,鹽Club一看究竟。至少,知乎場景做重,其實也是一場場“新知風暴”。

戴維·溫伯格在《知識的邊界》中提到,《聖經》中亞伯拉罕認為知識就是超越你眼前所見而“看”到的東西。雅典人認為知識就是真實的觀點,是因為正當的理由而為人們所信服的。笛卡爾認為,知識是你在任何可想象的環境中都不會懷疑的事物。科學家們認為知識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反覆的實驗能夠使我們確信它。我們從來就不缺乏對知識的定義,但同時我們也從沒有達成一個整體的一致意見。

我們去體驗不知道診所各個診室時,會有不同的收獲。比如,心理科會讓人意識到,我們每個人心理有些病一時半會可能好不了,就像活動現場那句“要治愈還要自愈”所揭示的道理一樣。

每個人的內心就像流動的城市一樣,而知乎以場景感知的方式,讓你看到原來生活在有類似困惑的同類還挺多的,與此同時,你的異類也挺多的。這可能就是知識最根本的含義,所有人面向所有人,沒有概念和形態束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