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千萬觀眾消失、公映備案影片齊減,高票價還能撐多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數娛夢工廠,作者 | 郭雅瓊,編輯 | 友 子

在經歷了動蕩的2018年之後,影視上市公司的第一份年報終於出爐了。營收微增,淨利大降,來自橫店影視的這份不算好看的數據,在院線新政的背景下有點不夠應景。

但橫店影視的這份年報,暴露出了銀幕高增長下國內院線票房產出難以為繼的普遍困境,也是眼下影院需要共同面對的迫切難題。

票房數據顯示,本周工作日大盤同比去年跌幅擴大至3成以上。截至3月13日,全年累計票房(164.5億)已比去年同期倒退14億之多,觀影人次也減少了近8000萬。

所有的信號都在預示著2019年將是國內影市頗為低迷的一年。去年為了完成600億的票房目標,不僅原計劃的票補限制取消,臨近年底更是放入多部好萊塢大片救市,終於趕在最後兩天超越了2017年的成績。然而今年,在2018年稅務整頓的影響發酵後,國產片的供應量可能會更加不足。

數娛夢工廠統計後發現,今年截至今日(3月14日)國內共計新上映影片86部,而去年同期上映影片數量為104部,降幅接近20%。從整體立項數量上來看,今年前兩個月影片備案數量也同比減少了25%,縮減超百部。

這或許意味著,引進更多國外影片以支撐票房增長,會是未來一段時間不得不做的選擇。

然而春節檔以來影院普遍的高票價,已經將很多觀眾擋在了門外。截至3月13日,全國觀影人次同比去年已經減少了8000萬,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增量正在急劇下滑。

院線股慘淡:電影放映毛利率已為負?

2018年從春節檔之後便後繼無力的影市,真切反映在了院線股慘淡的年度業績上。

橫店影視日前發布的年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收27.24億元,同比微增8.22%,扣非淨利為2.49億元,同比下跌11.5%。

這也是橫店影視自2017年上市以來,連續兩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快速上漲的電影放映業務成本,對橫店影視的盈利造成不小衝擊。其2018年營業成本為24.05億元,相比於2017年的21.63億元增長11.19%,其中電影放映業務成本達到了20.77億元,同比增長了12.83%。值得注意的是,該業務成本已經超越了20.34億元的營收,毛利率已為負(﹣2.11%),比上年同期減少6.77%。

也正是在過去的一年,橫店影視的開業影城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新開影院達到52家。2018年末共擁有402家已開業影院,銀幕2470塊,實現票房收入24.61 億元,同比增長8.32%,院線排名第8。

但在跑馬圈地之時,場均收益和單銀幕收入的下滑也擺在了快速擴張的院線面前。拓普數據顯示,橫店影視的場均收益從2017年的528元下滑為2018年的487元,單銀幕收入也從115萬元下滑到105萬元,下跌8.7%。

為了緩解業績壓力,橫店影視也在年報中表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在確保影院增量的同時對物業條件較差、經營困難的已開業影院進行關停,2018年關停2家影院,銀幕14塊,均處於華東區域,預計2019年將會關閉5家(銀幕30塊)影院。

同樣的原因也導致了金逸影視糟糕的業績。其最新的業績預報顯示,2018年營收20.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是1.59億元,下跌24.64%。

拓普數據顯示,金逸影視的場均收益從2017年的671元下滑到2018年的601元,單銀幕產出也從138萬元下降到122萬元,下跌11.6%,雖然在數據上依然比橫店影視好看一些,但下滑趨勢比橫店更為嚴重。

萬達電影首次淨利下滑,觀影人次瓶頸加速到來

除了這兩家難兄難弟,院線龍頭萬達電影的日子也不好過。

根據萬達電影2018年業績預報,其2018年營收141億元,同比增長6.59%,這一增速創下新低。回顧2012年到2017年,萬達電影的營收增速最低為2017年的18.02%,最高為2015年的49.85%。

在淨利潤方面,2018年萬達電影預計實現12.93億元,同比下降14.72%,這是萬達電影多年來首次淨利下滑。2012年到2017年,其淨利增速最高為2013年的55.18%,最低為2017年的10.92%。

其電影放映業務的毛利率也在下降。上市前的2014年,萬達影城電影放映業務的毛利率為19.68%,至2018半年報的最新毛利率則為14.46%。另外單銀幕產出也從2014年260.42萬元跌到了2018年的不足166萬元。

連IMAX這種高端影廳,也開始面臨營收和淨利雙雙倒退。根據IMAX中國2月底發布的2018年報,其過去一年總收入為1.175億美元,同比下降7%;毛利為7525萬美元,同比下降2.7%;經調整利潤達到4428萬美元,較去年同期降低3.6%。

高速擴張的影院數量以及由此而來的單銀幕產出下降,造成了IMAX走低的業績。從2015年上市到2018年,IMAX的影院擴張基本與國內影院的增長同步,從307家不斷增長到如今的639家,年均增長超百家,與此同時單銀幕產出也從2015年的134.5萬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61.6萬美元,4年時間已經腰斬。

雖然目前披露業績預告以及年報的院線公司隻此幾家,但放眼全國已經可以預判,2018年對於院線是艱難的一年,而這種業績困境今年預計也難以緩解,畢竟院線新政刺激下,影院的擴張將繼續高歌猛進。

去年18.31%的銀幕增速已經遠高於9.06%的票房增速,更是大幅超過了5.93%的觀影人次增速。從下圖可以看出,去年全年幾個重要檔期的場均收益與2017年相比全部統一下滑,另外除了春節檔,其他各大檔期的場均收入已經是201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進入到2019年,情況進一步惡化。拓普數據顯示,算上服務費,今年的平均票價截至目前達到了39.75元,比去年的35.32元上漲了12.6%。觀影人次也應聲而落,截至昨日(3月13日),總觀影人次較去年同期縮減了近8000萬,降幅達到了15.85%,1-2月全國電影總票房較去年同期下跌4.13%。

觀影人次的增長瓶頸正在以看得見的速度到來。此前被寄予厚望的三四五線城市增量,已經在快速放緩。

2014-2015兩年間,三四五線城市的觀影人次增速維持在40%-65%之間,但2016年以來快速下滑,從20%左右下滑到如今的10%左右。

市場遇冷下觀望者居多,重要檔期影片遲遲未定

一位影投公司的從業人員向數娛夢工廠預判了今年的形勢,“影院領域接下來最大的機遇,在於合並同類項從而提高市場集中度,這樣才有可能孕育出新動能。在此之前,觀影人次下降的局面將繼續延續。”

不過該人士樂觀預計,整體票房保持平穩增長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流浪地球》等影片的出現,增大了製片領域向更多新維度、新類型拓展的可能性。

觀眾端的萎縮還不是唯一需要擔憂的。

數娛夢工廠了解到,低迷的市場表現正在影響各個片方的決定,與近兩年重要檔期硝煙彌漫競爭激烈不同,如今在檔期選擇上片方們的行動更為慎重。

“據我觀察,國產片很多都在觀望,重要檔期很多影片都還沒定檔。”一位片方人士向數娛夢工廠表示,“大家都擔心市場不好。”

這樣的擔心顯然是出於前車之鑒。2018年除了春節檔實現了67%的大幅增長,隨後暑期檔173.8億元的票房成績僅比2017年增長5.7%,國慶檔同比跌幅近三成,年末賀歲檔票房從36.6億元跌到26.3億元,降幅達14.3%。

而今年這樣的頹勢從春節檔便已開始。58.4億的收官票房同比增長僅1.2%,觀影人次則減少了1500萬,這意味著今年春節檔票房能夠實現微漲,靠的只是票價的提高而非市場的改善。

這也難怪會有影視公司負責人向數娛夢工廠表達了對今年影市的樂觀預判。他的樂觀態度是基於票價上漲。

另一方面,重要檔期影片空缺,與去年行業稅務嚴查的大環境同樣息息相關,不少項目停滯或者延緩拍攝,導致了今年國產片的缺乏。

“去年下半年查稅對行業影響很大,很多公司因為這個也都在觀望。”上述影視公司負責人向數娛夢工廠表示。

數娛夢工廠統計後發現,今年截至今日(3月14日)國內共計新上映影片86部,而去年同期上映影片數量為104部,降幅接近20%。

從整體的立項數量上看也有著明顯下降。數娛夢工廠根據國家電影局電影劇本備案情況統計,今年1-2月電影劇本共計備案數量為367部,而去年前兩個月的備案數量為488部,降幅達到了24.8%,數量縮減超過百部。

整體項目的減少對於今年國產片的影響到底會有多大,目前尚不能做出定論。不過早在去年稅務整頓之時,已經有業內資深人士向數娛夢工廠表示,2019年的影市將會是國產片項目嚴重缺乏的一年,總局方面或許將引進更多的國外影片以救市。

不過今日一位接近進口片配額談判的國企人士向數娛夢工廠表示,“中美雙方政府的談判目前還沒結束,配額問題的最終走向還不是很清楚。”

從一些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放開進口片配額的可能性不大。一位影片投資人士向數娛夢工廠分析,“現在的情況是需要市場自我調節優化,而不是管理層政策實現大轉向,政策層面其實可預計性已經非常強了,畢竟行業風險正在降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