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登獐子島:扇貝沒跑,人跑了

導語:原來的“黃海明珠”獐子島,現在更像一座“圍城”,只不過,裡面的人想出來,但是外面的人卻已經不再有濃厚的興趣上島了。

從“海上藍籌”到A股“黑天鵝”,當年的第一個百元農業股獐子島(SZ:002069)如今股價只有三塊多了。

股價大跌的背後是公司屢次上演的戲劇性情節——獐子島的主要產品扇貝因為五年內三次跑路被網友戲稱“旅行扇貝”。2019年上半年,獐子島再度虧損2358.97萬元,而這次獐子島給出的原因仍然與扇貝有關。

風口浪尖上的獐子島現狀如何?我們經實地探訪這個曾經被稱讚為“黃海深處的一面紅旗”的海島,試圖還原其虧損背後的真相。

01 “其實我們覺得就是造假”

獐子島距離大連有56海裡,附近海域日照充足,正處北緯39度,是世界公認的海珍品最好產地之一。不過,要想到達這座小島並不太容易,需要經過兩個小時左右的船行顛簸。

(獐子島海域密布的白色浮筏)

還未上島,島面四周藍悠悠的海域上所遍布著的整齊而有序的白球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當地人告訴我們,四周海域都是獐子島集團培育扇貝的地點,那些白色的球是一個一個的浮筏。

獐子島集團採用底播的方式養殖扇貝,而所謂的底播就是“增殖放流”——人工或野外獲取的扇貝苗,在養到一定程度後撒到海中任其自由生長,等到扇貝長大,再從野外捕撈回來。

在被撒向大海前,為了增加扇貝的成活率,獐子島集團先用浮筏吊籠養殖的模式培育扇貝苗。浮筏下拽著一隻吊籠,扇貝苗被一層一層的分隔開,養在獐子島四周的海域上,等到每年12月份的時候,再由獐子島集團的員工將扇貝苗撒向更遠一點的深海,讓其自由生長。

至於為何不一直採用這樣浮筏吊籠養殖的模式養殖扇貝,而是選擇將扇貝苗灑向海底牧場,讓其自由生長?

當地人張一告訴我們,主要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養殖扇貝苗的吊籠上容易滋生裙帶草、海帶等,會堵住吊籠孔,導致扇貝苗呼吸不暢。

而且,隨著扇貝苗的長大,吊籠就會愈發顯得狹小。實際上,在扇貝苗還在培育時,就需要人每天清理吊籠,每半個月還要為扇貝重新“分家”以免過度擁擠。

(養殖扇貝苗用的吊籠,長約2-3米,扇貝苗就在這些吊籠裡生長。這些吊籠除了需要定期清理外,每半個月,員工需要將吊籠裡的扇貝分分家,將扇貝轉移到空的隔層裡,以免扇貝擁擠)

從一般的常識來講,既然是讓扇貝在深海裡“自由”生長,那“扇貝跑了”似乎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過,雖然輿論都把獐子島集團的扇貝絕收事件戲謔地成為“扇貝逃跑”,但當地人王力說,扇貝其實並不會真的“跑”:

所謂的底播養殖並非隨意將扇貝灑向大海的任意地點,而是根據經緯度劃定區域,在固定區域內養殖,雖然扇貝會移動,海水會移動,但扇貝是無法“跑”遠的。

1993年長島水產研究所的底播實驗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研究顯示,在經過18個月後,近一半的扇貝苗還在底播面積的158%範圍內活動,而且扇貝只有在躲避天敵時才會快速遊動十幾秒,隨後便需要數個小時來恢復,比起“長突奔襲”,扇貝更傾向於“一動不動”。

既然如此,那麽獐子島集團的扇貝去哪兒了?

2014年獐子島第一次出現扇貝絕收事件時,獐子島給出的官方原因是系"冷水團"所致。不過,當地人對於這個說法並不認可,2016年1月初 ,還曾經出現“2000多獐子島居民實名舉報‘冷水團致扇貝絕收事件’並不屬實涉嫌造假”一事。

直到現在,當地人對“冷水團致扇貝絕收”的說法也頗不認同。此前,我們與王力的聊天有來有往都很順利,但當提及到這個話題時,王力似乎顯得有一絲掙扎,沉默了數秒之後,王力輕聲說道,“其實我們覺得那就是造假”。

在當地的走訪中,多位當地居民都確認,在2014年以前獐子島從未發生過所謂的冷水團事件。比起扇貝遭天災絕收,當地居民大多傾向於是獐子島集團內部管理不善,貪腐嚴重的“人禍”導致了扇貝絕收。

據當地人透露,所謂的“冷水團事件”實際上是由於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的弟弟吳厚記在苗種採購之時沒有購買足夠的扇貝苗,所以等到播撒苗種時,盛放扇貝苗的箱子上面是扇貝,下面卻用石頭充數,表面看起來正常,但往大海一倒便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扇貝苗缺失的事情掩蓋了。

事實究竟如何,此時已經不得而知。對於冷水團事件,大連證監局最後給予獐子島集團的處罰是一份 “責令改正的決定”和一份“警示函”。

2014年的“冷水團”事件最後沒有定論,不過對於2017年發生的“扇貝跑了2.0”版本,最近證監會公布了調查結果和處罰決定。

今年7月10日,獐子島發布晚間公告稱,證監會針對獐子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一案已調查完畢,決定對獐子島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董事長吳厚剛采取終身市場禁入,並給於警告,對梁峻、孫福君、勾榮等24名公司人員給予警告,共計罰款284萬元。

而證監會對獐子島2016年和2017年的行為定性為:涉嫌虛假記載,涉嫌財務造假。

獐子島財務造假的數額更是觸目驚心——獐子島2016年年報虛增資產1.31億元,虛增利潤1.31億元,虛增利潤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158.15%。2017年報虛減利潤2.79億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8.57%。

(獐子島集團貝類加工中心。獐子島的標誌看上去很斑駁,背景上還有很多之前的印記,看來已經很久沒有擦洗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證監會公布的調查結果裡認定獐子島在2017年10月25日披露的《關於 2017 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的公告》涉嫌虛假記載。

而在此次實地探訪中,也有當地居民透露了獐子島集團抽測過程中的貓膩——“他們(獐子島集團)都是先把別的地方的扇貝鮑魚搜羅起來,再倒到一個地方。然後抽測的時候,專門找這些(傾倒了扇貝鮑魚)地方撈,這撈起來不就多了嘛,數的時候就按這裡的算,你說能不多嗎?”

02 “苦的都是我們啊”

在獐子島集團還沒成“黑天鵝”之前,島上也曾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據島上居民回憶,那些年“獐子島全是錢”,人人都想擠進去,要想進去只能靠找關係走後門。

回首往事,在2014年前,獐子島上的居民中幾乎人人持有獐子島股票,那時每年獐子島集團都給當地人發“股票錢”,島上的本地戶籍居民還有生活補貼金,上市之後的盛宴曾經造就了一批資產百萬的家庭。

不過,自2014年“冷水團”事件之後,“股票錢”沒有了、生活補貼金也大幅減少。以前每年有2000元的生活補貼,但後來一降再降,到去年連生活補貼也停了。獐子島集團虧損,獐子島居民也開始另謀出路。

“苦的都是我們啊!”,一位大爺感歎。

獐子島四面環海,多年來當地為了支持獐子島集團的養殖,禁止在島內養殖豬、雞之類的家禽,而島內又不適宜蔬菜瓜果的培育,因此整個島幾乎所有的日常消費品都需要島外供給,豬肉、雞肉、蔬菜也都需要從島外運輸過來。

運輸成本的高昂造成島上的物價也偏貴,當地人表示,島上的物價與一座二線城市相當,價格總比一般地方要貴上一兩塊。

(傍晚路燈下的一個蔬菜水果攤,出售著蘋果、李子、桃子之類的水果,還有黃瓜、青菜、生菜之類的蔬菜,品種很齊全,和陸地上任何一個小城的攤位沒有什麽不同,只不過價格要稍貴一點)

島上的物價偏貴,但獐子島集團員工的工資近些年卻沒有增長。冷水團事件前,進行養殖的工人工資就是四千多,如今仍然是四千多。

曾經獐子島集團的工作是個“肥差”,但現在卻變成了“苦差”,越來越多的當地人選擇離開獐子島另謀生路。

(獐子島鎮政府前面的大街,由於車輛往來稀少,行人寥寥無幾,雙向兩車道的大街顯得很寬敞。據當地人透露,獐子島的原住居民基本沒有在獐子島集團上班的了,男人們都出島掙錢了,現有獐子島集團工作的人大都是外地人)

許多人選擇離開獐子島,於是獐子島現有員工的工作負擔便更重了。

據當地人介紹,在獐子島集團進行養殖的員工非常辛苦,每天凌晨兩三點就要起床去海上工作,再到下午兩三點下班,全天工作十二個小時。目前扇貝正在培育階段時,養殖工人需要做的工作是將沉重的吊籠從水裡拖上來進行清理,一個接一個。

員工的辛勞還不止於此,由於海上風大浪大,又極度潮濕,所以很多獐子島的員工都患有關節炎,發作起來異常難受。

(早晨六點多在海面勞作的獐子島集團員工,他們正在將水底的符筏拖上來清理)

有個當地的大爺向我們透露,獐子島集團的很多員工並沒有五險一金,只有三險。

島上教育資源的缺失,也是獐子島居民外出的重要原因。目前獐子島上只有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當地的孩子初中畢業之後便要到島外去上高中,有許多家長會選擇去島外尋找工作機會陪孩子讀書。

(獐子島上唯一一座中學,面積並不大,正值暑假,學校內有三三兩兩的學生在操場玩耍)

而走出島外的孩子,在見識了島外的風光後,島內每日平凡而又重複的生活就顯得沒有吸引力了——每天晚上十點左右整個鎮子便寂靜下來,只有窗外蛐蛐在鳴叫。

03 “你聽他吹呢!”

五年裡扇貝三度跑路的獐子島,為了刺激市場信心,不斷聲稱要逐漸擴大海參、鮑魚、海螺等高附加值產品的規模。不過,當地人對於獐子島集團的這一設想卻頗不以為然,當地居民李生說,“你聽它吹呢!”。

據當地居民透露,海參、鮑魚等這些海產品的成活率很低,養殖條件要求非常苛刻。

以鮑魚來說,僅在獐子島無法滿足養殖需求,需要一月左右運去福建,三四月左右再運去山東,而且因鮑魚死死貼在礁石海底,所以每次運輸都需要用酒精麻醉鮑魚,這對鮑魚也是一種傷害。

海參的養殖同樣成本高昂。由於海參身體柔軟,如果拖網捕撈會將其身體攪碎,所以,與鮑魚一樣,海參也需要人工下海捕撈。

海參和鮑魚養殖的人工成本同樣不可小覷。當地人介紹,捕撈海參鮑魚這些海產品需要員工下海深潛,這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所以人工成本也很高,員工隻中午工作兩個小時,工資便高達近千元。

另外,島上居民普遍反映,目前獐子島整體扇貝、海參、鮑魚等海產品的產量和品相都在下降,如果獐子島集團找不到一條行之有效的手段改善這種情況,營收的下降將會成為必然。

另外,在獐子島的產品中,野生產品賣價比較貴,完全野生、規格在三兩以上的鮑魚,最低價格在400元以上,而完全野生的海參價格則在1000元以上。

探訪獐子島集團在大連的海珍專賣店,店內大多非常冷清,當地居民普遍反映店裡的產品比較貴,超出了承受能力。

(位於大連的獐子島海參專賣店,店內冷清,左右兩邊五六家店鋪都為大連其它品牌的海珍品專賣店。)

另外,獐子島的官網介紹,島上主要產業有海洋牧場、休閑漁業、冷鏈物流和水產加工四類,其中休閑漁業是未來市場拓展的重要布局,但是據觀察,休閑漁業的開發並不太容易。

交通不便是首要問題。

獐子島因其地理原因,交通十分不便,從大連的各個港口到獐子島的船並不固定,需要每天早上等船訊信息發布,才能獲知今天有哪些航線能夠通行。而一旦海上有8級風,班機便要停航。

在諸多港口中,大連港雖然離大連周水子機場比較近,交通也比較方便,但是大連港到獐子島的航線自7月起便停航了,其他港口離機場普遍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周圍很難計程車。

而且,從獐子島回大連的港口同樣也需要當天早上才能知道有沒有船通行。這對於外地遊客來說,存在很多的不便。

(正在登船的人群,這些人中有準備回島上的老人,有打工回家的島民,還有很少量的來自外地的遊客,這艘船是當天杏樹屯港唯一一艘開往獐子島的客船)

原來的“黃海明珠”獐子島,現在更像一座“圍城”,只不過,裡面的人想出來,但是外面的人卻已經不再有濃厚的興趣上島了。

(夕陽下的獐子島海岸,為防止風浪過大將這個舊筏子打壞,一個漁民正在努力地解開筏子將它放到海上)

到底是什麽造成了如此劇烈的轉折?天災?人禍?

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在今年舉行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說,“獐子島用代價換來了對風險的認知和敬畏,並且識別了這片海”。

這片海還沒有被完全識別,但獐子島為此付出的代價卻已經夠多了。

對於這家奇葩海產公司,你有怎樣的犀利觀點,歡迎文後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本文由鳳凰網財經授權。作者:諸六。應採訪者要求,文章張一、王力、李生均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