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0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原文:

35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

麻黃 三兩(去節) 桂枝 二兩(去皮) 甘草 一兩(炙) 杏仁 七十個(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喝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註解:

在太陽病裡,中風是津液虛的證,已經汗出了,治療要以救津液為主;傷寒是表緊無汗的,津液還沒耗散,治療以解表為主。麻黃湯就是典型的解表劑。

先來看證,「頭痛發熱」不用解釋了,前面已經說過了,這是表證的典型證。

「身疼腰痛,骨節疼痛」這是因為表緊津液不得出,所以囤積在肌體裡面造成疼痛;寒氣進入肌骨造成局部於堵也會疼痛。

「惡風」是典型津液虛的證,這裡可能有傳抄錯誤,此條有惡風不通。

「無汗而喘」,因為津液往上走,又不能汗出,肺的壓力很大,只能通過喘來緩解。

麻黃這味葯我們說過,是宣通毛孔的,它本身沒有能量,所以它合桂枝這樣的能量葯才能發汗。桂枝是作用於肌肉的,將肌肉裡的水濕往外逼,麻黃打開毛孔,協同作用以致汗出。我們知道,麻黃合石膏能治溫病,石膏也是能量葯,一種寒降的能量,石膏將熱降下去,麻黃打開毛孔,所以溫病服了也能汗出而解。

麻黃後面標註了「去節」,因為麻黃的節是收斂的。現在的藥房基本都不去節,效果不好,不好發汗,還添煩躁,用麻黃的時候注意這個。

杏仁既能宣散又能下氣,宣散助麻黃髮表,兼下氣則能平喘。杏仁因為其藥性比較駁雜,所以在《傷寒論》裡一般都不做主葯,只是配合使用。這裡杏仁70個,約二十幾克左右,古時候的杏仁都比較小。

炙甘草這裡隻用一兩,量很輕,可見津液不怎麼虛。少量的甘草,也可以理解為是發汗後的善後之葯。

說一個麻黃湯的醫案。有一個老人夜裡常尿炕,用現代的中醫理念,自然是從腎論治,結果吃了無數補腎收斂葯都不見效。後來遇到某醫給開了麻黃湯,一劑而愈了。這其中的原理用後世的五行辨證體系是沒辦法解釋的,發汗藥跟遺尿有什麼關係?用六經辨證卻不難解釋:人吃進去飲食,通過腎和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肌表的氣化作用弱了,意味著大量的能量會轉為下行之水,加重膀胱的壓力,於是容易遺尿。麻黃湯裡麻黃和桂枝的組合無非是加強體表的氣化功能,也就能減少膀胱和腎的壓力,便能治遺尿。

有人會問,病人若有腎虛怎麼辦?我們不能只看腎虛這個結論,要問為什麼腎虛?大循環通暢了,人體自己就能補腎,腎臟的代謝壓力減輕了,腎臟自己也能補回來。單靠補腎葯,哪及人體自然作用?當然,佐以適量的補腎葯也許會有些幫助,但要適度,滋膩葯多了,妨礙了氣化功能,就適得其反了。

這個醫案很好的闡述了如何用人體表裡循環的觀念治病。表裡循環是大循環,其力量大,是人體運行的主流;相比而言,臟腑五行生剋的循環是小循環,其力量小。後世的醫生用五行生剋理論論斷為脾克腎,光是去健脾補腎,這治的就是小循環,從小處著眼,必將為大所製,自然久治不愈。

有人說《傷寒論》的方子擅長治外感病,不擅長治內傷病。從這個醫案亦可看出這個說法是不客觀的。既然我們治的是人體而不是疾病,何來內病外病這一說?所謂辨證施治,辨的是證在外還是證在內,而不是病在外還是病在內。證是人體自己如何排病的證據,排的是人體的一切病,哪有單排外感病的道理?所以有經方家說,治感冒和治癌症其實並無二理,幫人體排病而已。這就是傳統中醫和後世中醫主要區別點之一。

有一本民間偏方的書上記載了一個治老人遺尿的偏方,說用白芷泡酒服用有神效。民間偏方之所以稱之為偏方,是因為用常規的中醫理念解釋不了,卻又很有效驗。天下事本為一理,你的中醫理論果真正確的話,就應該能解釋一切有效驗方,如果解釋不了,只能說明這套理論有問題。如果我們參透了《傷寒論》的辨證思路,這個偏方是可以解釋的:白芷是辛散的,是解表氣化葯;酒也是解表氣化葯。這個偏方說白了和麻黃湯的作用相類似而已。

原文:

36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這裡說的是太陽和陽明合病。陽明病後面會專門講,這裡既然提到了,就先大概講一下。

陽明病在六經上的概念一般有兩種認識方式:一為呈實熱反應的區域為裡的病;二為胃腸道的病。所以陽明病的總綱就是一句話「胃家實」,《傷寒論》裡的「胃」即指胃又指腸道。胃家實也就是腸胃道裡的有堵塞

為什麼腸道裡有堵塞會喘呢?在臟腑觀念裡,肺和大腸相表裡,肺和大腸事實上是一組有表裡交通連屬關係的系統,肺主皮毛,是主表的;大腸是主裡的。所以腸道有實證,肺也會喘。臨證上常常見到很多這樣的情況,病人有熱性的腸炎或者便秘,表現的脈象上往往是寸脈盛,而不是尺脈盛。從臟腑運行來講,肺的熱會移於大腸,如今大腸的熱不能排出去,熱就只能壅於肺了,於是就喘了。

條文中「太陽與陽明合病」,從後面用麻黃湯來治療看,除陽明病的方證外,還應該有太陽傷寒麻黃湯的方證,行文的時候略去了。那既然是合病,為什麼隻用麻黃湯治表,而不能用下藥治裡呢?這就牽涉到一個治病的大原則:三陽病的治療是先表後裡的。所以不可下,要先治表。治了表,裡也就是好了,不用再去治裡。這種臨證規律也印證了表裡循環在人體大循環中的重要性。

這裡的裡熱證並不太嚴重,所以直接用麻黃湯。一般來講,解了表之後大便就會通,為什麼呢?可以用茶壺來做個比方,如果把茶壺的蓋子上的眼堵住,茶壺裡面的水也倒不出來。茶壺蓋子上的眼就是表的通道,表氣不通,大便出不來;表氣通了,大便也就出來了。可見,我們治便秘不能隻去攻下和滋陰潤腸,還要考慮表證的問題

如果內熱證嚴重的話,可以考慮用麻杏石甘湯。麻杏石甘湯也就是把麻黃湯裡的桂枝換成石膏,可見一個治偏寒,一個是治偏熱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