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院教授推薦的藝術紀錄片清單,給你偷偷扒下來了

今天,小編就總結出來十部精品劇單,讓大家打發空閑時間的同時增長見識。(我才不會說,這部劇單中偷偷藏著美院教授的影像教材哦)辣麽,熱愛學習的你還在等什麽呢?

1:石榴的顏色 ???? ?????? (1969)

影片部分根據18世紀亞美尼亞詩人Savat Nova的生平拍攝,但更多地是以詩句代替了詩人的形象。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主要是旁白和劇中人自言自語。

無法用文字概括該片的內容,而且每個人都有權利按自己的方式詮釋它。影片幾乎從頭到尾都是精彩瞬間,電影語言的詩化、色彩的明豔、構圖的奇特均衡、內容上的儀式感、宗教感和展現的民族傳統文化,都使影片具有超凡脫俗、特立獨行的品質。

2:觀看之道 Ways of Seeing (1972)

就對藝術的刺激與影響而言,約翰·伯格的《觀看之道》是罕有匹敵的。這本談論藝術與社會之關係的小冊子初版於1972年,基於英國BBC同名電視系列片寫成。

全書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圖文並用;其余3篇,純用影像。每篇文章討論一個主題,諸如:藝術與政治,女性作為觀看的對象,油畫自身的矛盾以及廣告與資本主義白日夢。30多年來,本書激起的爭論歷久不衰,其觀點幾成此一領域的常識。

3:河流與潮汐 Rivers and Tides (2001)

這部紀錄片是關於英國藝術家安迪.高茲沃斯(Andy Goldsworthy)的故事。影片一開頭,安迪就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他想要處理的不僅是空間概念中存在的河流形象,同時也想把時間的意涵加入,讓河真正在流動,反應出“河流”的本質。

實際上在他的藝術作品中,“時間”可以說是是橫貫一切作品的主軸,而反應自然表象下的本質則是一貫的主題,所以他處理的題材,不僅止於河流,也擴及到在時間河流(the river of time)影響下的一切。

安迪習慣將自己對周遭事物,不論是人、土地或景觀的了解,轉化成藝術作品。從他取法自然,取材於自然,最後也回歸自然的整個創作過程,確實是相當「環境正確」的,是人與環境對話之後具體而美好的呈現。雖然終究是對自然的一種操弄,卻是最不「人工」的那一種。其實用文字來描述他的創作是一種不得已的錯誤形式,畢竟作品本身即不言自明,同時也是難以言喻的。

製造的原理 第一季 How It's Made Season 1 (2001)

這是由Discovery頻道推出的一檔紀錄片式綜藝。通過拆解生活中的日常小物,來解讀工業設計。這部紀錄片幾乎全部在工業大國加拿大拍攝完成,以全流水線式的,具有獨立性的工業產品為主線,展現了工業設計背後的樣子。

每一個集都以極其輕鬆且簡單的形式進行展現,在令人驚歎的同時,又以人人都能理解的影像,記錄下了工業設計的最具創造力與想象力的一面。

5:保羅·克利 - 天使之靜默 Paul Klee - The Silence of the Angel (2005)

這個世界沒人可束縛我 — 保羅.克利。

探索一位色彩建構大師的藝術世界,此人也是二十世紀的偉大畫家。保羅.克利(1879-1940)一生創作豐富,生後留下了九千幅作品傳世,這些畫作遊走於當時各個知名藝術運動的邊緣。如同康丁斯基與德洛內,克利大膽地革新構圖與色彩運用的傳統概念,他質疑形式、線條與色彩。他傾聽大自然,傾聽時代的聲音,傾聽音樂與詩歌,並創造出由符號構成的語匯。

克利超越抽象與具象的對立,其畫作以動態、韻律為基礎,並從對立與張力找到靈感,因而成就一幅幅變化豐富的作品。

2006年加拿蒙特利爾第24屆國際藝術電影節最佳教育電影獎

6:塵與雪 Ashes and Snow (2005)

《塵與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紀錄片,它是一部活動的攝影集,每一幀單獨抽出來都可以成為令人駐足觀賞並流連忘返的攝影精品。

影片始動於1999年,加拿大籍攝影師格利高裡·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許多收藏家的青睞。在此之後,他的足跡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亞、納米比亞、東加等國家。在那裡,人與大象、鯨魚、花豹、老鷹、、山貓等野生動物毫不違和地出現在同一畫面中。他們彼此依靠,和諧共存,言語在絕美的畫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靈魂對生命的膜拜。

羽變火,火變血,血變骨,骨變髓,髓變塵,塵變雪。生命周而複始,生生不息。這是一次對自然的無上讚頌。

7:故城草木深 Over Your Cities Grass Will Grow (2010)

是2010年Sophie Fiennes關於德國工業藝術家Anselm Kiefer在法國Barjac外一個廢棄工廠中創gesamtkunstwerk的紀錄片,荷蘭女導演索菲婭的這部迷人的紀錄片提供了進入著名的藝術家安塞姆·基弗的創作過程和一個親密接觸觀察他的機會。

8:尋找薇薇安·邁爾 Finding Vivian Maier (2013)

紀錄片《Finding Vivian Maier》定於9月份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期間首映。影片揭示她的雙面人生:生前才華橫溢,卻默默無聞做了40年保姆,去世後留下10萬多張芝加哥街景和街頭人像底片,2007年在一場拍賣會上被電影製片人John Maloof拍得後重見天日,她遂被攝影界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

9:時尚骨灰撒在波道夫 Scatter My Ashes at Bergdorf's (2013)

有一些人是將時裝當作藝術的,他們的信仰是向美而生。

Bergdorf,也早就超越上等百貨商店這一定義。從1899開業至今,時尚聖殿的地位在人們心中從未被撼動。

片中採訪了你幾乎所有能想象得到的設計師和品牌代表,他們把進入 Bergdorf當成對自己職業的最高肯定,代表著你在這個行業有未來。

10:抽象:設計的藝術 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2017)

Netflix最新製作了一系列關於文化創意時尚工業領域的藝術紀錄片《抽象: 設計的藝術(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探訪全球創意藝術名家,分享這些活躍於世界頂級設計領域舞台的設計師所持的創意藝術理念。絕對算得上最近大火的藝術領域紀錄片了。

內容來自圖蘭朵工作室,內容根據主題需要有刪減。

大家都在看

關注「愛上紀錄片」,用紀錄片看懂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