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永興縣人民醫院健康知識科普: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防治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等,是一種多發的慢性進行性骨關節疾病。臨床表現為膝關節出現彈響、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一系列癥狀。

本期嘉賓—何日雄

永興縣人民醫院

內五科醫師

何日雄,永興縣人民醫院內五科醫師,畢業於湖南中醫藥大學,從事臨床工作6年,曾先後在河南省中醫藥大學附屬一醫院康復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二醫院疼痛科進修學習,擅長腦卒中神經康復、頸肩腰腿疼痛等疾患診療,擅用理療、針灸、小針刀、神經阻滯及運動等康復疼痛治療技術,曾被評為永興縣人民醫院優秀醫生及優秀通訊員。

訪談內容

主持人:什麼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何醫師: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等,是一種多發的慢性進行性骨關節疾病。臨床表現為膝關節出現彈響、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一系列癥狀。

主持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怎樣形成的?

何醫師:

在膝關節交界的地方,骨頭面上覆蓋著一層軟骨,軟骨相當於是一層墊子,起緩衝的作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隨著年齡逐漸惡化的關節疾病,它是由於膝關節長期使用造成膝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膝關節囊的潤滑液變少,而造成膝關節疼痛、腫脹、無力、蹲屈困難等癥狀。它通常發生在中年五十歲以後。它與過度工作、肥胖、個人體質、年老或關節受傷有關,通常女性較多而且也較嚴重。退化性膝以發生在膝關節內側較常見,嚴重時會造成膝關節內彎,甚至呈現O型腿的現象,導致行走困難。初期的癥狀為酸痛,膝關節本身或附近的肌肉變緊,接下來是關節活動範圍減少,上、下樓梯感到疼痛,坐低矮的椅子起身困難,無法做下蹲動作。

可以說,隨著人年齡增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每個老年人都會得的病,就像臉上的皺紋一樣,我們的膝蓋或早或晚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老和病變。

主持人:膝蓋不好,是歇著好?還是運動好?

何醫師:

活動遠比不活動好,千萬不要想著膝蓋不好是磨出來的,那我就歇著,盡量減少磨損!有很多膝蓋不好的人,因為怕痛而盡量地避免活動,但是幾乎無一例外的,關節越來越僵硬,腿腳越來越沒力,疼痛沒怎麼減少,反而一走更痛了,甚至完全不能活動。

實際上,國內外所有的健康指南及醫生都會建議:患者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活動,以儘可能的維持及增加關節活動度和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運用個體化適度鍛煉,不僅不會加重關節疼痛,反而會緩解關節疼痛不適等癥狀,甚至明顯改善關節的功能。除此之外,運動不僅能預防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對於控制體重、維持心血管健康有重要作用,控制好了體重,反過來也能減輕關節負荷,緩解關節癥狀。

主持人:膝骨關節炎患者,多大運動量合適?

何醫師:

患者平時適度鍛煉的——2小時疼痛原則。

所謂「2小時疼痛原則」即指:如果患者在活動鍛煉後,病變關節疼痛達到甚至超過了2小時,這就意味著其活動過多,就應該減少運動量了。

膝蓋不好的朋友,應刻意在白天安排休息間歇,以給我們關節提供喘息和自我修復的機會,從而避免疼痛與炎症。休息並不是「停下來」,而交替進行活動和休息也是為了緩解關節壓力。

主持人:對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何醫師:

(1)物理治療

1、熱療

包括深部熱療(微波或治療性超短波),以及一般的表淺熱療(中藥封包、蠟療或紅外線燈)。作用在鬆弛肌肉,增進局部組織循環,減輕疼痛。

2、中頻,低頻,磁熱療法,經皮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簡稱TENS)

利用一定頻率的電刺激,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局部循環,讓我們的神經"忽略"掉痛覺,是一種很安全的治療,對某些患者的效果不錯。

3、針灸,小針刀

通過針刺特定的穴位刺激,疏通經絡,通絡止痛,或解除局部肌肉筋膜粘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鬆弛膝蓋肌肉以減輕疼痛。

(2)運動治療

對於沒有罹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者也可以來進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運動治療主要有三大目的:一是維持或增加關節的活動度,二是增加膝關節的肌力與耐力,尤其是股四頭肌及大腿前面的肌肉力量,且最後伸直角度的力量是訓練的重點,三是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的訓練。

主持人:除了物理療法,還有沒有康復運動治療?

何醫師:

康復運動治療(無痛為主)

1、 早期膝關節腫脹、疼痛明顯時,應調整和限制活動量,減輕關節負荷,適當臥床休息,減少每日活動量。可做中、高、低頻電療法消炎止痛以及超聲波、衝擊波等物理因子治療。應以解決患者疼痛為主。

2、肌肉等長收縮訓練:患者取長坐位,在患側膝關節下放置一毛巾卷,讓患者主動伸膝下壓毛巾卷,每次堅持5s及以上。(50-100次/組)

3、肌肉等張收縮訓練:患者仰臥,患肢屈膝90°放於床上,保持大腿固定,緩慢將小腿伸直抬離床面,盡量伸直膝蓋,末期在空中維持5s,而後再緩慢回復至屈膝90°起始位(20-30次/組)

4、臀橋訓練:患者仰臥,雙足踩在床面上,用背部和雙足支撐,緩慢儘力抬起腰部和臀部至最大限度,末期在空中維持5s,然後緩慢回復至起始位。若患者完成較輕鬆,可進階至健側平放,患側下肢踩在床面,單腿撐起腰部和臀部。(15-20次/組)

5、仰臥位踩單車訓練:仰臥,雙下肢屈髖屈膝90°,交替伸髖伸膝,模擬騎自行車動作,動作緩慢而有力。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沙袋等負荷。(20-30次/組)

6、下蹲夾球訓練:患者靠牆站立,重心置於健側,背部緊貼牆下蹲30~40度,在兩腿之間夾住籃球,不讓其掉下。末期在空中保持5s,然後緩慢回復至起始直立位。

7、站立訓練:患者於床旁站立,雙足與間同寬站立,足尖朝前,重心置於健側,患肢行內外前後抬腿訓練,至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時間或完成動作為1次。

8、關節鬆動訓練:首先讓患者保持仰臥位,並在CPM機上固定患肢,依據實際情況將活動範圍予以明確,一天3次,每次訓練時間為30分鐘。若患者未出現疼痛,可以將活動範圍適當增加。也可由專業的康復運動治療師進行或指導放鬆膝關節周圍肌肉、活動髕骨及膝關節,以進行最大限度的活動。

(3)減肥 有研究表明,減肥對於KOA患者能很大程度地減少因膝關節致殘的發生率,體重減少至少10%能帶來中等至較好的臨床效果。

(4)藥物治療 常見有口服藥物、關節腔注射藥物等。

主持人:如果以上這兩種方式都沒有用,那該怎麼辦?

何醫師:

二、手術治療:對於一些KOA較嚴重的患者,以及完全影響其生活及活動的。只能採取手術治療如:關節鏡手術、關節周圍截骨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一般疾病都是預防重於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也是如此。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使嚴重磨損的膝關節軟骨完全地恢復。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生活習慣及運動方式,來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初期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可經過醫師或康復運動治療師指導適當的運動,再配合藥物治療,獲得相當的改善;後期的膝關節炎,則需要關節鏡或人工關節置換等手術方式,才可獲得改善。所以當您的膝蓋覺得不適時,應儘快就醫以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持續惡化。

主持人:怎樣預防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形成?

何醫師:

1.注意保護膝蓋,不要受涼、受潮、受外傷。

2.運動前要充分熱身和進行動態拉伸,運動後要進行靜態拉伸和肌肉放鬆。

3.運動時膝和腳盡量不要形成夾角,盡量保持一致,膝頭與腳尖方向一致。屈膝動作盡量保持膝蓋的垂線不超過腳尖,超過腳尖則重心多壓在膝前韌帶上。

4.減輕體重。可以相當程度地減少癥狀性KOA的發生。近年來人們的平均體重有上升趨勢,肥胖是中老年婦女KOA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膝關節炎患者如裸體重減輕6.8公斤,關節傷痛將降低一半。

5.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有效鍛煉。

6.不適合做的活動:例如避免搬重物、過度蹲屈,減少上下樓梯的次數,少去爬山,少做蹲的動作或劇烈運動比如跳躍、跑步。

7.培養正確的生活和工作姿勢,減少運動損傷,可在某種程度上降低KOA的發病率,男性尤為明顯。關節外傷給男性KOA的發病帶來更大的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