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風吊針,必然偏癱

中風治療 一弔針就癱,已是不爭的事實。我詳細的列舉了幾個具體例子,再問問身邊經過吊針治療的中風患者,哪個不是吊針後(出院時)比吊針前(入院時)情況更糟。而且落下的中風後遺症,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痛苦磨練,才能得到稍許的恢復。

為什麼中風治療一弔針就癱呢?我們先看看中風是怎樣引起的吧。按照現代醫學的解釋,中風是由於腦血管發生栓塞,血液不能流通,致使某些神經元得不到血液的滋養,使病患的某些機能部份或全部喪失。這個解釋是建立在CT掃描的影像基礎上,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中風患者的治療是通過靜脈血管,向血液中輸送溶栓葯等藥物,將血栓溶解,使堵塞的血管疏通,血液恢復流動。這裡有個疑問,就是溶栓葯能不能溶解血栓?是利用什麼原理把血栓化開來?這個原理和機制我不清楚。如果藥物本身不能溶解血栓,那治療就談不上什麼效果。

假定藥物對血栓有溶解作用,那麼首先應該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藥物要和血栓塊進行接觸。藥物進入血管後,隨著血液在周身循環流動。能夠到達的地方,就是血液能夠流動到的部位。較粗大的血管中的血液流動通暢,藥物比較豐富,較細的毛細血管得到的藥物則比較少。而栓塞了的血管,其血液是不流動的,藥物幾乎是不能達到,藥物就難以接觸到血栓,其溶栓的作用就不能發揮。所以通過靜脈注入的藥物,對血栓的治療效果那是微乎其微。

吊針對人體產生更嚴重的問題還不在於此,而是它直接降低了血液的溫度,從而使血液粘度加大,導致血栓的加重。

血液之所以形成栓塊,離不開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血液中物質集聚或生成較大的有機分子或分子團,其直徑大於血管直徑時就阻塞了血管,二是血液物質由於溫度降低,血液粘度也隨之增大,有的就直接凝滯成凝塊,在通過狹窄血管時就被卡住而形成栓塞。

從靜脈輸入的液體比體溫較低,勢必促使血液凝滯而阻塞血管。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溫度下降後,血管也會相應收縮而變窄,造成血液流通更加不暢。還不要說輸入的液體中難免存在著細微顆粒。所以中風病人吊針治療,非但不能有效地溶解血栓,反而使原本不暢的血管更加不暢,栓塞更加嚴重。中風病人經吊針治療後手足癱瘓,語言功能喪失等嚴重癥狀也就在所難免。

從我弟弟中風的治療過程,這種幫倒忙情況是很明顯的。發病當晚送縣醫院,做CT檢查未見異常。那應該是血栓塊還很小,以致檢查不出來。這個時候應該是人體最好處理的時機。在縣醫院吊了幾個小時針,四肢還能動彈,打電話語言都無障礙。天亮後轉到市醫院,CT檢查時則見到少量的血栓。因為縣醫院吊針後,血栓加大。市醫院繼續吊針不久,右手右腳不能動彈、失語、吞咽困難而不能飲食。第三天院長查房要求再做CT檢查,發現腦血管大面積栓塞,院長看後認為診斷和治療是正確的,說「這正是典型的中風症」。許多不知真相的人,由此讚歎大醫院設備好,權威者診斷水準高。實際上這就是繼續吊針後造成大面積栓塞,正是醫院典型的治療造成的典型癥狀。

中風發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剛剛還是歡蹦亂跳的人,轉眼間就口眼歪斜,手腳不能支撐。如果不進行吊針治療,人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是很強的,突發中風的人體會快速地啟動應急措施。

身體第一個應急反應就是血壓升高,以高壓迫使血栓通過狹窄的血管。所以病人中風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血壓升高,醫生往往採用降壓措施,這無異於給病體幫倒忙。當初醫生給我弟弟服降壓藥時,我告訴家人血壓升高是正常的反應,這是好現象。所以把降壓藥悄悄的壓下了。高壓也會使得血管薄弱部位(如脆化)發生破裂,這就是腦出血。嚴格說腦出血也是身體的應急反應,使血栓旁開讓出血液通道,如處理得當,也是可以化險為夷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