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聚焦App扎堆開發:反映當下人們資訊焦慮

人民日報11月29日消息,近日,多所高校被曝出學生工作“沉迷”於“App化”,打熱水、發學分、刷網課甚至連接無線網絡,都要在專門的App上操作。不止一名學生向記者反映,學校強製要求安裝“運動世界校園”App令跑步變了味,本意或是督促學生利用零碎時間鍛煉身體,但實際體驗並不佳,路線、步速被硬性規定,裡程記錄時常不準,使用情況掛鉤獎學金,廣告小彈窗不勝其擾……

原為方便師生、提高效率的資訊化手段,在實際管理和運營中出現了過度傾向。實際上,App濫用情況不單出現在校園,不知何時起成了各領域工作“標配”。再以政務App使用情況為例,多地基層幹部反映,手機上普遍裝有七八個工作App,每天要按規定完成App上的“留痕”任務,但個別政務服務App內容遠離群眾,甚至成為“僵屍應用”。

一邊是使用隨心所欲,一邊是開發一哄而上。駕訓班、醫療、購物、健身……目前,每個領域都對應著五花八門的App,讓工作領域和服務領域更加細分。據了解,中國App開發數量目前位居全球前列,每個手機用戶使用的App數平均超過10個。此外,工信部發布的相關統計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市場上監測到的移動應用達426萬款;僅8月,應用商店就新上架移動應用12.7萬款。

量多未必質優。App研發門檻低,很多App的功能、頁面設計等存在雷同,市場上出現一個受追捧的App,行業往往跟風開發甚至互相抄襲。即便是同類App,由於細節設計貼近性不同、提供服務便利度不一,熱門有之,冷清有之,迭代長存者有之,曇花一現者有之。記者在應用商店搜索“租房”,顯示出幾十款軟體,有的“粉絲”數達幾十萬,有的卻只有幾百、幾千名用戶。

互聯網創業屬性給人的印象就是快,短時間裡創造出高價值,很多App的創立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運維和應用過程中,一味求快求多卻引發多種問題。

工信部關於電信服務品質的最新通告顯示,三季度組織對48家手機應用商店的應用軟體進行技術檢測,發現違規軟體53款,涉及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資訊、惡意“吸費”、強行捆綁推廣其他應用軟體等問題。

App扎堆,還反映出當下人們的資訊焦慮。一些人希望隨時知曉與自己相關的資訊變化以便及時應對,一些人則依賴大量碎片資訊刺激神經帶來新鮮感和愉悅感,從而造成了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對App的盲目下載。

在遭遇大量同質化App“綁架”之後,我們很想問一句:真的需要開發這麽多App嗎?

的確,App開發應用該做做減法了。實際上,隨著市場的飽和、競爭的加劇、監管的從嚴,App行業也已開始分化。有的固守互聯網形態步履維艱,苦苦探索變現之路;還有的則開始走出互聯網,回到線下探索服務途徑。

App的出現,本是追求更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務,其發展壯大的基礎還是服務更新。唯有精心創新、深耕服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工作“標配”、方便好用的生活“常配”。

(原題為《開發App不能一哄而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