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中常備這四種中藥材,咽喉疼痛泡一杯!

中藥作為中華民族的魁寶之一,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每一味中藥,都有其獨特的藥性與療效。懂得生活的人,家中總放著幾款常見的中藥材,以備不時之需。

煎煮,是發揮中藥藥效的一種措施,但有時候我們不一定要煎,「泡水」,也是發揮中藥材藥效的一種常見方法,雖然效果比不上煎服,但應對一些小癥狀還是綽綽有餘的。

今天,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四款常見中藥材,喉嚨痛的時候泡上一杯,能夠有效減輕癥狀!大家可以買一點存放在家裡面,應對突發的喉嚨腫痛。

胖大海——緩解肺熱嘶啞

胖大海性寒,味甘,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等作用。通常用於治療肺熱聲啞、乾咳無痰、咽喉乾痛、頭痛目赤等病症。

因此,對上火、肺熱引起的聲音嘶啞、咽喉不適,適合用胖大海泡水來緩解,與適量蜂蜜一起沖泡,效果更好。另外,風熱感冒引起的咽喉燥痛、乾咳無痰、聲音嘶啞,可以用胖大海3枚和甘草3克一起泡水服用。

但要注意的是,因為風寒感冒而引起的咽喉腫痛並不適合服用胖大海,對於煙酒引起的聲音沙啞,咽喉不舒服,用胖大海泡水喝也是無補於事,腸胃不太好人,也不適宜用胖大海泡水喝。。

用量:胖大海對喉嚨好,但不適合長期服用,泡水時,每次不宜超過3枚。

麥冬——緩解肺燥乾咳

麥冬是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其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肺、胃經,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通常用於治療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病症。

如果咽部不適,辨證為肺燥者,即表現為咽喉癢、口乾咽痛、舌乾少津、乾咳、無痰、舌苔黃膩等癥狀的人,可用麥冬泡水進行治療。

麥冬性寒,在泡水時可以適當搭配一些黨參,能夠同時起到補氣的作用,但脾胃虛寒、腹瀉或舌苔白膩、消化不良者不適宜喝麥冬水,以免「寒上加寒」,損害健康。

用量:麥冬不宜長期服用,否則可能會生痰、生濕。作為日常保健,每次用2克左右泡水即可。

羅漢果——緩解咽痛便秘

羅漢果是葫蘆科植物羅漢果的乾燥果實,其性涼,味甘,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滑腸通便等作用。臨床上通常用於治療肺熱燥咳、百日咳及暑熱傷津口渴、咽痛失音、腸燥便秘等病症。辨證屬於肺胃實熱,即表現為咽喉疼痛伴有大便不通者,用羅漢果泡水治療,療效甚佳。

但是,羅漢果甜度太高,經常服用容易傷脾胃,如果用乾羅漢果泡水服用,還有可能導致上火的癥狀,一般建議寒涼體質的人在泡羅漢果水時加入2塊薑片,這樣就能夠中和羅漢果的寒性。

用量:泡水時,500毫升水放入1/4個羅漢果即可。小孩、老人等免疫力低的人群,或僅僅作為日常保健時,可減少到1/5或1/10,咽喉不適較為嚴重的人可酌情增加到一半或一個,堅持2周,可緩解咽喉不適和便秘等症。

金銀花——緩解風熱咽乾

中醫認為,金銀花能清裡熱,又能散表熱,常用於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因此,對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時的身熱頭痛、心煩少寐、神昏舌絳、咽乾口燥等有一定作用。一般情況下,取金銀花20克,煎水代茶或泡茶飲,可治療咽喉腫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金銀花性寒,適合平和體質或內熱體質者服用,脾胃虛寒者不適合金銀花泡菜水。表現為經常腹痛、腹瀉、腹部發涼、手腳發涼的人,過量飲用金銀花水,或虛寒體質者服用會有副作用,長期服用容易引起脾胃虛寒、食慾下降,甚至引起腹痛、腹瀉等。

用量:成人一般1天服用400毫升以內為宜,兒童1天服用不超過180毫升,連續服用不宜超過一周。另外,金銀花沖泡2~3次即可,隔夜後不宜飲用。


以下這些食材,也適宜泡水飲用

佛手泡水——健脾開胃

佛手又名佛手柑,性溫,味苦,酸,有和中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佛手含有揮髮油,黃酮苷,味苦質等成分,用佛手泡水能醒脾開胃,對於胃脘部脹氣之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噯氣嘔吐等癥候有明顯的療效。

陳皮泡水——理氣消積

陳皮又名橘皮,性溫,味苦,辛。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陳皮含有檸檬萜,脂肪酸,硬脂萜,橙皮苷等成分,用來泡藥茶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以及咳嗽痰多之症。

木香泡水——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有行氣止痛,健脾止瀉的作用。木香含揮髮油,樹脂,廣木香鹼,橘糖等成分。因為煎煮前後揮髮油有所破壞,所以最適宜當茶劑飲服。由於木香氣味芳香,行氣止痛的效果頗佳,特別適宜於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的人飲用。

蓮子心泡水——清熱降火

蓮子心為蓮子中青嫩胚芽,性寒,味苦,有清熱降火的作用。蓮子心含有蓮心鹼,木犀黃酮苷,金絲桃苷,芸香苷等成分。患有口腔生瘡,小便黃赤,心煩不安及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的人可常用蓮子心泡茶飲服。

桂圓乾泡水——安神定志。

桂圓乾性平、味甘,有開胃,養血益脾,補益心神的作用,泡水喝可補氣血、益心脾作用,增強記憶、安定神智。

溫馨提示:對於常見的小疾,用特定中藥泡水喝可起到緩解之用,而嚴重的疾病還是應該到醫療機構尋求醫生的幫助,以免耽誤病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