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秘跨境電商黑產業鏈:個人信息洩露 海淘額度被冒用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深圳的一位鄒女士在查詢跨境電商個人額度時,竟發現自己名下的40多筆奶粉、洗發水海淘記錄都不是來自她本人,購買記錄指向她從未見過的一家廣州公司。海關總署回應稱,系她的個人信息被冒用。

熟悉海淘代購的人都知道,物品清關時需要提供身份證信息,比如把身份證的正反面照片提供給海淘網站。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每個人的海淘額度是有限的,而你沒用完的額度可能會被不法分子用來逃稅。事實上,海淘額度冒用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黑色產業鏈。

個人信息洩露

導致海淘額度被冒用

5月16日,據深圳都市頻道《一時間》報導,深圳市民鄒女士在查詢跨境電商個人額度時發現,在2017- 2019三年間,自己名下有50多條購買記錄,其中竟然有40多條都不是自己的。

鄒女士查詢記錄得知,冒用自己額度的都是一些電商平台,其中2019年的3426元額度都被一家廣州公司冒用。她隨即撥打了此公司訂購人的電話,對方態度十分囂張,反問她“你怎麽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盜用?”,甚至表示不怕鄒小姐報警。當鄒女士再次致電該公司,卻被對方反咬一口,稱要是再打來就報警。

隨後鄒女士致電海關總署進行投訴,海關總署客服表示,此情況的發生是因為個人信息被洩露。洩露的原因有很多,在其他電商網站上有過購買記錄可能是原因之一,不法分子會盜用記錄中的身份證信息作為己用。

南都記者也隨即向海關總署進行求證。客服表示,近年來收到過多個類似的投訴,都是因為消費者身份證信息被洩露,導致海淘的額度被冒用。客服建議:“如有發現額度被別人冒用的情況,可以及時向海關總署進行投訴。”

深圳都市頻道的報導在微博上也引起熱議,截至記者發稿前,#海淘額度被冒用40多次#的話題閱讀量達到689 .5萬,討論量達到2586條。深圳、重慶、青島、邯鄲、洛陽、淮安、石家莊、鹹陽、株洲、畢節等多地的網警官方微博都進行了轉載。眾多網友在檢查後發現自己海淘額度已經被冒用。

“借殼”跨境電商走私

已形成產業鏈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冒用鄒女士信息的2家廣州跨境電商平台,其中一家域名已過期,另外一家網站仍然正常運行但訪問量稀少。這些跨境電商平台真的是用來供消費者海淘的嗎?

據進一步了解,這些電商平台的主營業務並不是售賣海外商品,而是“借殼”給一些公司辦理通關。從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製造虛假訂單,到與多家公司合作製造虛假支付單和物流快遞單,儼然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黑色產業鏈。

南都記者以“跨境電商、虛假物流”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高級檢索,找到了發生於近幾年的5起類似案件。據統計,這5起案件全部發生在廣州,均為刑事公訴案件,且涉案金額巨大,最低走私偷稅207萬元,最高達730萬元。

經過梳理,南都記者發現,利用跨境電商渠道走私的業務流程大致如下:

在整個過程中,一般以貿易公司和跨境電商平台合謀為主導,與其他支付、物流、報關公司簽署協議,共同獲利。因為以客戶個人自用商品名義通關不用交關稅,這些犯罪團夥“化整為零”,將本應需要交納關稅和增值稅的一般貿易進口貨物以跨境零售電商模式進境,牟取暴利。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主流快遞公司的“內鬼”也參與其中。在廣州中院2016年審理的另一起案件中,某位證人透露,他們的物流單是從韻達公司購買的空白快遞單,也就是空包業務,每單3元。這些快遞單實際上並不會派送,他們在填好訂單信息之後,會把底單送回韻達。韻達的人會幫忙掃描進系統,然後再製造假的物流信息。

購買公民身份信息也是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購買渠道可謂五花八門。多數是直接從網上購買,還有的是從開房網上下載人員信息。其中一起案件中,偵查機關曾在被告人的電腦中查到19267條個人身份信息(包括10295名男性、8972名女性的姓名和身份號碼)以及1780條手機號碼信息。

監管

已頒布專門措施

力度仍需加強

海淘減稅額度的相關政策是在2016年4月8日起實施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政中提出的。原本是為了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沒想到卻被偷逃關稅的跨境電商鑽了空子。

除了名字和身份證號之外,收貨人的訂購單、支付單、物流快遞單都是偽造的。如此明顯作假的海淘訂單,卻能輕易通過海關,甚至演變成大規模的走私逃稅案件。政府監管是否存在漏洞?

對此,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麻策律師表示,因為跨境電子商務是比較新穎的模式,在政策實施的開始,監管層面是一種比較開放、包容的態度。這可能也是類似案子頻發的一個背景原因。

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曾撰文分析稱,在以往的監管實踐中,因為海關部門不能及時、完整、原始地獲取跨境電商平台上的相關數據,跨境電商可以通過偽造“三單”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冒用海淘個人用戶進行限額內刷單,將一般貿易貨物“化整為零”完成進口,對平台上的訂單價格進行造假以偷逃關稅。這一直是海關監管跨境電商的難題。

2018年12月發布的《關於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就針對上述問題劃定了管理紅線:不但對跨境電商平台、物流企業和支付企業都提出了具體的監管手段,還提出要對發現問題的企業依法進行處罰。

但是麻策認為,雖然監管相比以前是嚴格了很多,但也不能全面杜絕此類案件的發生。他建議,除了“三單”比對等技術上的監管手段之外,還需要配置行政甚至刑事處罰的規定來震懾不法分子,這樣整個跨境電商產業才能更健康運行。

他還建議,消費者可以隨時登錄“跨境電子商務年度個人額度查詢(

http://ceb2pub.chinaport.gov.cn

)”系統查詢自己的已用/可用海淘額度,如發現異常情況,可以撥打中國電子口岸客服熱線010-95198,向海關總署或者市場監管總局舉報。

采寫:實習記者 李慧琪 南都記者蔣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