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一樣的中藥禁忌大全

前言:總結了一些中藥中的一些禁忌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

牛黃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膽結石。性味與功用:苦,涼。歸肝、心經。功能息風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適用於溫病及小兒驚風之壯熱神昏,驚厥抽搐;中風,驚風,癲癇等痰熱蒙蔽心竅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鳴;咽喉腫痛、潰爛及癰疽疔毒等熱毒壅結之證。

含牛黃中成藥的禁忌證

含牛黃的中成藥有:牛黃上清丸(片)、牛黃千金散、牛黃降壓丸、牛黃上清丸等。含牛黃的中成藥大多性寒涼,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脾胃虛寒等證不宜大劑量或長期服用:此類中成藥大多苦涼,易敗傷脾胃,有消化系統慢性疾病如慢性腸炎等不宜長期服用;其有顯著而持久的降低血壓及心律不齊等作用,低血壓患者不宜長期服用牛黃以及相關製劑;其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嬰幼兒、老年人慎用;含牛黃的成藥大多芳香開竅,大量內服,有損胎元(墮胎),故孕婦或先兆流產者禁大量或長期服用;運動員慎用。

含牛黃中成藥的配伍禁忌

牛黃可以拮抗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故不宜同用。阿托品可拮抗牛黃的降壓作用,不宜同用。不宜與強心甙類藥物用,人工牛黃富含鈣離子,若與強心苷類藥品聯用,會產生協同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可能導致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不宜與中樞抑製劑聯用。人工牛黃含有的膽紅素、膽酸和鈣離子,與中樞抑製劑如水合氯醛、嗎啡、苯巴比妥、地西泮類、鎮靜葯、麻醉藥等同用,會增強中樞抑製作用,可能會造成急性中毒,如昏睡、呼吸中樞抑製、低血壓等。人工牛黃中含有的膽酸可使尿液酸化,促使磺胺類藥物在腎小管形成結晶,損害腎小管及尿道的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結晶尿、血尿、尿閉及腎損害。氨基糖苷藥物在鹼性尿液中抗菌能力強,而牛黃中的酸性成分能酸化尿液,導致其抗菌作用下降。

牛黃本身為牛的膽結石,富含鈣、鎂、鐵等金屬離子,尤其是再加入含金屬離子的礦物類藥材成分,如硃砂、石決明、石膏、雄黃、寒水石等。這些礦物類藥材中含有的金屬離子,更易與大環酯類抗菌葯、奎尼丁、異煙肼、喹諾酮類、四環素類等形成難溶性絡合物而影響藥效。

枸杞子保存宜乾燥、通風,忌高溫,防蟲蛀。

任何滋補品都不要過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古的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起到治療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

用硫黃過度熏製可使枸杞子鮮亮,外觀鮮紅,但對人體有害,選購時應注意不可單純注重外表。

枸杞雖然具有很好的滋補和治療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的。

由於它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所以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別吃。

山藥是素菜上品,既是甜食又可作佳肴。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能顯著提高免疫力。糖尿病患者、腹脹者、病後虛弱者、慢性腎炎患者、長期腹瀉者尤為適宜。

山藥鮮品多用於消渴病(糖尿病)及虛勞咳嗽,炒熟後食用可治療脾胃不足、腎氣虧虛。

但是,有濕熱實邪者(如出現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黃膩等)不宜多服;

山藥有收澀的作用,故大便乾結者不宜食用;

山藥中的澱粉酶不耐高熱,故不宜久煎;

山藥與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與鹼性藥物同服。

五味子含有機酸,故不可以與下列葯配伍。

忌與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配伍,因能使尿液酸性增強,從而減弱這些抗生素的抗菌效力。

忌與磺胺類藥物及其乙醯化物配伍,因其可導致酸性杯境,使磺胺類藥物的溶解度降低,致使磺胺類葯在泌尿系統中析出,形成結晶,引起結晶尿、血尿等。

這類含有機酸的中藥還有金銀花、山茱萸、女貞子、烏梅、白芍藥、山楂、枳實、木瓜、陳皮等。

服用靈芝的注意事項

1、有極少數人對靈芝有過敏,這類人就不宜吃靈芝。

2、靈芝在以下情況是不建議使用的:病人手術前、後一周內,或正在大出血的病人。

3、靈芝藥效時間較晚,一般在服後3-5天起效,少數可在第二天起效,有些人要10多天后起效,個別病人要30-60天才起效。

4、療效和療程有關,療程長,效果好,療程少則需2-3個月,多則需6-12個月,亦可長期服用。

5、靈芝和其它食品、藥品一起服用沒禁忌。

6、少數病人服用靈芝後會出現輕微不適反應,如胃潮、咽乾、便秘、不易入睡等,個別的會出現鼻出血,出現這種情況可不必介意,這同有些人吃辣椒,生薑出現口乾、咽痛反應一樣,繼續服用,不適反應自會消失,個別反應嚴重的可暫停服用。

服藥宜忌

飲食禁忌是中醫學獨具特色的理論之一。所謂飲食禁忌是指在中醫臨床中注意飲食,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總的來說,飲食禁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病症、妊娠宜忌;二是服藥宜忌。從時間上說,服藥宜忌又可分為同時與服藥前後(期間)兩種情況。廣義的飲食禁忌還應包括民間流傳食物之間相剋、相反等內容。本文討論的服藥忌茶、忌酒屬於服藥宜忌的範疇。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中醫醫師對西藥應用,服藥宜忌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豐富。

現存本草中,最早記載服藥宜忌的是《本草經集注》,從《醫心方》看,南北朝時的《范汪方》《養生要集》等已有補充。《中國藥典》也載有部分葯食禁忌內容。

關於茶的宜忌

關於服藥忌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屬「服藥不飲茶」一句了,該句出自清代文人陳元龍的《格致鏡原》卷21「飲食類·茶」:「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藥不飲茶,恐解藥也」。但本草文獻研究指出,現存本草中無「服藥不飲茶」之說,但有「忌茶」的個案記載。

以茶為葯

茶作為我國原創飲料,食用、藥用歷史悠久,且茶的藥用早於食用百餘年。茶作為藥物首載於《新修本草》(659年),文曰:「荼茗,除好眠」「茗,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秋采之。苦荼,主下氣,消宿食」。而茶的食用文獻記載始於《茶經》(約764年)。

以茶為藥單行為方:「治石痢方,淡煮真好茶葉,服二三升,輕者一二服,即瘥」(《千金翼方》卷22最早的茶藥單方)。

以茶為葯配伍復方:《外台秘要》卷26記載最早的茶葯復方,治「陰邊粟瘡」「紫筍茶末一分,荷葉一片,燒灰。上二味,為末,以鹽漿水洗訖,敷之,三五度,即愈」。據統計,宋代三本官修方書《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共載43首含茶藥方,包括2首茶藥單方和41首茶葯復方等。

葯與忌茶:自唐代起有服藥「忌茶」記載,最早載於《外台秘要》卷7治「心腹痛」的「桔梗散方」(桔梗、茯苓、枳實、人蔘、厚樸、芍藥、橘皮、桂心、檳榔、麥冬),認為以熱茶送服不利療效發揮:「熱以茶飲下,不利。」但很局限。據許多學者考證,服復方「忌茶」與服單方「忌茶」最早載於唐代唐慎微《證類本草》卷十一:威靈仙「惡茶與麵湯」。服藥「忌茶」記載最多者當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但也不過威靈仙、土茯苓、斑蝥、榧子和使君子幾味,後代諸本草忌茶記載無出其右者。總之,忌茶是局限的。

以茶送服:歷代方書中不乏以茶送藥方。如《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中的烏梅丸:「治寒熱勞瘧久不瘥……上十六味,為末,蜜丸。空心煎細茶下三十丸」。前述宋代三本官修方書中有378首以茶送藥方,主治頭面五官(189首)、胃腸(71首)、肢體經絡(44首)和皮膚瘡瘍(42首)等病證。再如《中國藥典》中的川芎調茶散等。

服藥與忌茶

葯有中藥和西藥之別;忌茶又有不以茶送葯和服藥前後不飲茶之分。

一般來說,筆者認為茶水可以送服中成藥,但要考慮病症或妊娠因素以及藥物的藥性。不過也有人認為中藥多含酸性物質或生物鹼,容易和茶葉中的單寧產生沉澱反應,使藥物變質,不可用茶服藥。

不主張用茶水送服西藥。特別含金屬離子的藥物如鐵劑、鈣劑、鈷劑、鉍劑、鋁劑、銀劑等;各種酸類製劑如胃蛋白酶、乳酶生、澱粉酶、胰酶等;抗生素四環素、土霉素、金黴素、強力黴素、紅霉素、氯黴素、林可黴素;碳酸氫鈉;強心甙類葯如澤地黃、洋地黃毒甙片及地戈辛等;潘生丁;利福平;鎮靜、安神、催眠藥物;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等。

服藥前後是否可以飲茶這問題比較複雜,由於劑型、給葯途徑不同,藥物吸收時間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服藥2小時前後(特別注意緩釋、控釋製劑除外)無論中藥、西藥應該沒有問題。

關於酒的宜忌

酒的食用、藥用歷史也很悠久。首次把酒(米酒而非白酒)當作藥物的是《名醫別錄》。曰:「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葯勢,殺百邪惡毒氣」。

以酒為葯

酒常在臨床中作為藥物或輔料常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

酒煎藥物:如下瘀血湯、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薤白半夏湯、鱉甲煎丸、紅蘭花酒等。

水酒混合煎藥物:芎歸膠艾湯、炙甘草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酒浸藥物絞取汁:防己地黃湯。

酒洗藥物:大、小、調胃三承氣湯。

酒送服丸散:白朮散、當歸散、薯蕷丸、大黃蟄蟲丸、當歸芍藥散、八味腎氣丸、天雄散、土瓜根散等。現代白酒則常作為酒劑或其他劑型的溶媒。

與忌酒有關的文獻中,有中藥「不入(湯)酒」說。儘管「葯不入湯酒」似乎超出了服藥忌酒的討論範疇,屬於炮製理論,但仍有必要說一下。如《神農本草經·序例》指出:「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再如《本草經集注·序錄》就有硃砂、雄黃、雲母、陽起石、石灰、鉛丹等十七種不入酒。由於相關研究不深入,文獻也很少。

服藥與忌酒

同忌茶一樣,也從三個方面說。

一般來說,筆者認為酒可以送服中成藥,但須考慮病症或妊娠因素以及藥物的性質。

杜絕用酒送服西藥,特別注意抗心絞痛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降血壓葯如心痛定、長壓定、肼苯噠嗪、地巴唑、優降寧等;鎮靜、安定類的藥物如奮乃靜、安寧、利眠寧、安眠酮、魯米那、異丙嗪、氯丙嗪、三氟拉嗪、速可眠、水合氯醛、秦爾登、安定等;抗過敏葯如苯海拉明,撲爾敏、克敏嗪、賽庚啶等;降血糖葯如降糖靈、優降糖、甲磺丁脲、胰島素等;止血藥和抗凝血葯;解熱鎮痛的阿司匹林和水楊酸類;利尿葯如利尿酸、安體舒通、速尿、雙氫氯噻嗪等;抗生素類如利福平、紅霉素、頭孢等以及抗血吸蟲葯硝硫氰等。因為酒會增大藥物的不良反應或毒性。

服藥前後是否可以飲酒這問題也很複雜,建議服西藥前1~2日禁酒,在服藥後3~4日內也不得飲酒。

本文轉自國醫健康科普,文源/網路,編校/白嘯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