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紀委機構報:有扶貧手冊追求精致文本 錯字就重填

中紀委機構報:有扶貧手冊追求精致文本 錯字就重填

精準扶貧不能變成精心填本。新華社圖

日前,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小組討論時談及基層扶貧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在基層機構幹部中,一個人有五六個本子,考核時以本子論英雄。”

確實,一些地方圍繞扶貧手冊搞出了許多名堂和花樣。有的地方或層層加碼,或“自我加壓”,紅本、藍本、黃本……五顏六色,名目繁多,幹部群眾填到手軟。有的追求精致文本,明令本子內容不能塗改,填錯一個字就得拿新本重新填過。有的直接把扶貧培訓辦成了填表培訓,不講政策盡講如何應對檢查。更有甚者,把本子內的扶貧資訊做成精美展板,貼到貧困戶家牆上,生怕別人看不到。凡此種種折騰,讓精準扶貧走了形,變了味,變成了精心填本。

不拚實效拚本本,本質上還是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祟。為什麽要唯本本?一來是“怕”,怕上級查得細,就搞“本”海戰術,一堆本地化的表格,讓檢查組查不完、看不清;怕查出問題,就搞統一標準,再對好台詞,好掩蓋問題。二來是為了“顯”,把扶貧工作當做一種“顯”績來擺。扶貧領域方方面面,如何“顯”?本子就成了最好的物證。工作要創新,就多搞幾套本子,名曰亮點創新。怕長官看不見,就把本子內的數據貼到貧困戶家裡,裝飾成“扶貧盆景”,培訓“明星貧困戶”,名曰深入落實。

唯“本”就很難唯“實”。扶貧不是扶“本”,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思搭花架子,漠視的是百姓冷暖,傷害的是乾群情感。沒有群眾的口碑打底色,本子的形式再出彩,也不過是一堆廢紙。

“本子”的問題,症狀在基層,根子還在上級。在一些地方,上級以本子論英雄,下級就只有唯“本”是從;上級在本子裡找茬,下級就只好在文字上挑骨頭;上級“本”上談兵,下級就在本內擺虛實陣,以形式主義應對形式主義。基層幹部得“洗洗澡”,上級也得對著鏡子“照一照”。多蹲些田間地頭,多坐些農家炕頭,多聊些百姓家常,從柴米油鹽中看扶貧成效,這比看二手本本更能寫真扶貧原貌。

當然,並不是說扶貧工作不需要本本。就像病人需要病歷一樣,面對扶貧這一複雜的系統性工程,一份科學的“病歷”能化繁為簡,精準留痕,為精準“給藥”提供參考。但參考畢竟是參考,只看“病歷”不坐診把脈,很難抓窮根,如果把簡化的文字數據看得比扶貧成效還重,那更是舍本逐末。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評價扶貧成效,得看群眾口碑。這些是衡量一個地方扶貧成效的硬指標,也只有抓住這個硬指標,才能跳出扶貧領域形式主義的怪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