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8歲國王,指揮8千瑞典軍橫掃35000俄軍,瑞典最後的榮耀

瑞典,現在這個北歐國家雖然經濟文化發達,工業科技強勁,民風強勁凶悍,但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卻絕對算不上一個重要角色,這只是一個北歐小國而已,但是,300年前,瑞典王國可是歐洲一大列強。

17世紀時期,由於成功介入三十年戰爭,以及在俄羅斯及波蘭-立陶宛奪取不少領土,瑞典儼然成為歐洲新教國家的領導者。

瑞典帝國在1658年擴展至頂點,為歐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和西班牙。

彼時,波羅的海除了丹麥部分,完全成為瑞典內海,北德意志的大河(奧得河、易北河及威悉河)出海口均在瑞典的控制之下,由於保障宗教自由,瑞典成為歐洲大陸新教國家的領導者。雖然瑞典貧瘠的國土與稀疏的人口使得她並不是那麽符合帝國的稱號,但訓練精良的軍隊,加上與法國穩固的同盟,瑞典身為歐洲強國的地位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瑞典的強大卻嚴重威脅了鄰國的地緣利益,1700年,丹麥、波蘭及俄羅斯等國聯合向瑞典宣戰,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大北方戰爭”!

此戰的主導者是俄國,主要為了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由於俄國在17世紀下半葉國運逆轉,在彼得大帝的帶領下國運昌隆,於是對瑞典控制的波羅的海虎視眈眈,兩國之間的地緣衝突日益加劇,戰事一觸即發。1699年,一代雄主彼得大帝借著波羅的海沿岸各國與瑞典發生衝突,與薩克森、丹麥結成了“北方同盟”,開始著手發動對瑞典的戰爭。

瑞典帝國擴張,1658年羅斯基德條約後的瑞典領地,紅色部分為1561年的瑞典領土

瑞典軍隊規模很小,大概只有12萬左右,但精銳程度在歐洲是一等一的,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更是一個軍事天才,他在裡加和荷爾斯泰因分別擊潰了薩克森和丹麥的軍隊,威震北歐,然而他最強勁的對手還是俄軍,畢竟俄羅斯帝國是個大國。

1700年8月,俄國正式對瑞典宣戰,彼得大帝親率3.5萬俄軍進逼瑞典的納爾瓦要塞

納爾瓦和伊萬哥羅德兩座要塞是瑞典控制波羅的海的關鍵,所以彼得大帝就想打這裡, 1700年9月16日,俄軍開始圍攻這兩座要塞,到11月30日,俄軍已經投入大軍達到近35000人(步兵2.7萬多人、龍騎兵1500多人,地方騎兵6500多人),而瑞典在納爾瓦要塞的守軍一開始只有1900人,火炮400門,但後來卡爾十二世帶兵一萬多增援,納爾瓦要塞中瑞典守軍達到8,140名。

不過,俄軍35000大軍輕易包圍了這8000人。

然而,俄軍指揮多是外地人,使很多軍團都不能合作,而卡爾十二世在得知俄軍部屬的準確情報後,親率援軍突襲俄軍,輕易地把慌張的俄軍打敗,瑞典軍先是佔領坎佩霍爾姆島附近的橋梁,使俄軍失去這唯一的渡口,打到下午2點,瑞典軍已經突破俄軍戰鬥隊形,俄軍大敗,又由於沒有軍官指揮(許多軍官和外籍將領向瑞典軍隊投降),成了潰逃,最終大批部隊成建制投降。

納爾瓦戰役

此戰,俄軍陣亡8000人以上,還有大量潰兵凍死,淹死,超過20000人被俘,而瑞典軍只有667人陣亡,1247人受傷。

此戰真正讓歐洲人見識到了,瑞典精銳部隊的戰鬥力有多麽的強悍!而瑞典軍隊統帥卡爾十二世更是個軍事天才,這個時候,他才只有18歲!然而,這也是瑞典王國最後的輝煌了。

這一仗是大北方戰爭的序幕。

納爾瓦戰役

此戰之後,瑞典人乘勝追擊,卡爾十二世再親率主力攻進波蘭立陶宛聯邦,很快便攻佔華沙、克拉科夫等城鎮,並逼使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退位,另立斯坦尼斯瓦夫·萊什琴斯基為波蘭國王。

然而,瑞典畢竟是小國,俄羅斯國王彼得一世趁著瑞典人在波蘭掃蕩的時候,再度建立強大的陸軍,並且組建了新的海軍。隨即出兵攻佔波羅的海沿岸的諾特堡、尼恩尚茨、揚堡、科波裡耶和納爾瓦等眾多要塞。

1709年7月6日,俄瑞兩軍進行大決戰,瑞典軍被擊敗,俄軍不放過瑞典殘兵,全面追擊,結果瑞典軍全軍覆沒(損失上萬),是為波爾塔瓦會戰。

1709年,波爾塔瓦會戰的情景

俄羅斯民族的耐力是真的驚人,他們營建新的都城聖彼得堡(幾千瑞典戰俘也被逼著做苦力),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出海口,是戰略要地,俄國從此獲得了通往西方的海上通道,再通過一系列合縱連橫,瑞典的地緣形勢再度惡化。

1718年,卡爾十二世於進攻挪威時陣亡。

而俄瑞兩國雖有和平談判,但談判以失敗收場,1719年,戰火再起,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厄塞爾海戰和克琅加姆島海戰再度大敗瑞典艦隊,次年俄軍大舉入侵瑞典,瑞典軍隊慘敗,被迫和俄軍簽訂城下之盟。

瑞典帝國在1789年的疆域,只剩下芬蘭和瑞典本土。

1721年,瑞典被迫和俄羅斯簽訂《尼斯塔德條約》,瑞典喪失大片土地(屬土愛沙尼亞、利沃尼亞、英格裡亞、普裡奧焦爾斯克與維堡割讓給俄羅斯,波美拉尼亞割讓給普魯士),在三十年戰爭後所得的優勢損失殆盡,而俄國則取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並從此稱霸波羅的海,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