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找到快樂的「心流」,讓抑鬱康復成為可能

/你若咬定了人隻活一次,便更沒有隨波逐流的理由 … /


不能被打擾的清靜

耳邊,響著輕輕的音樂,我,在這個安靜的早晨,又緩緩步入自己的心靈世界。

這裡,是一片隻屬於我的芳草地,有花香鳥語,有蝴蝶在翩翩起舞,有思緒滿天。這樣的我,這樣的狀態,一路走來,已經是八個年頭。

當我把自己埋進寫作,那是一種完全忘我的存在。明明身在紅塵,卻似不再,那種感覺,超凡脫俗。

還記得,剛開始寫作那幾年,店裡不忙時寫作,如果老公和兒子突然出現,哪怕只是為了問我一件小事,我都會有被人侵犯的感覺,大發雷霆,喊叫著:「我寫作時,別來打擾我!」

靈感來了,稍縱即逝,他們真的永遠不懂那種寧靜的感覺突然被打破的懊惱和失落。

最近這些年,老公和兒子已經習慣了我的這種狀態,除了特殊情況,一般不來打擾。當然,他們並不能切實理解我,為什麼人到中年還那麼癡迷於寫作——與現實無關的東西?

過於現實,過於功利性,正在使很多人只看重結果而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樂趣,人生不免顯得單調而又沉重。


心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正因如此,做為一個專註力的受益者,我才創建了鬱金香特色療愈群,而昨天的一篇文章,又讓我找到了培養專註力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心流」,心流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種心理狀態。如藝術家在創作時。人們處於這種情境時,往往不願被打擾,即抗拒中斷。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不管是在嘈雜的環境中,還是在多任務並行的狀態裡,快速投入的能力能夠讓你排除干擾,在短時間裡專註一個任務,像打怪一樣,高效地完成一個個看似繁瑣複雜的任務」。

最近,鬱金香畫畫療愈群裡,又有了新的天氣。首先,是群主敏敏為首的三人小組合作,為一些家庭教育短文配漫畫圖,需要創作的能力。

那天,來自北京鬱金香陽光會的會長宋翠林聯繫到我,說看到鬱金香畫畫群裡人才濟濟,她的手頭有一些家庭教育的短文系列需要配插畫,問我能不能聯繫下,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完成這個工作,可以付費。

在敏敏的努力下,才有了這個三人畫畫組。事實上,當她們畫出來跟宋會長溝通被要求一次次修改的前前後後,經歷著複雜的內心衝突,不斷地覺察著自己的起心動念。在別人那裡,修改應該不是什麼事兒,可在她們心裡,卻會波瀾起伏:被否定的感覺、自卑的感覺、完美主義的卡點、愛拖延的毛病、從頭再來的勇氣……一步一步,她們不斷挑戰著自己,突破著自己,也刷新著自己。互相鼓勵,彼此滋養。

當她們的漫畫出現在畫畫群裡,大家都禁不住嘖嘖稱讚。對於沒有獨創能力只能靠臨摩的我們來說,只有望塵莫及的身份。

我還知道,她們三個人已經應聘鬱金香陽光會公眾號新媒體運營團隊的志願者,負責插畫的部分,非常欣慰她們的勇氣,也非常期待她們的原創作品儘快出爐。

其次, 有兩個妹子的反饋資訊給我很大鼓舞,她們從一開始的自卑,堅持每天畫畫療愈,加上自己認知的改變,到現在已經有了快樂的能力。

副群主巨集佟已經參加工作,並且能夠做到享受工作。衡量抑鬱症康復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恢復社會功能,回到工作崗位上去創造價值。要知道,她曾經十年沒有工作了。

畫畫給她的感覺,「畫畫群不要求畫出的畫品質有多好,這裡的每幅作品都會被承認接納,這給我帶了一種沒有責任負擔的輕鬆興緻,每天都能堅持畫一幅,我的滿足感越來越強烈」。

8月3號那天,她私聊我,自己明天就要開始工作了,內心有點忐忑,希望我能夠給她一些力量,在她工作遇到問題的時候,跟以前一樣,可以一如既往地支持她。我叮囑她,記得多分享一下參加工作的情況,不管好壞。

目的是讓她打開心扉,不要輕易脫離我們這個特殊的群體。

很多康復者,不知不覺走進了一些誤區。自認為康復後,就離開了學習的環境,離開了這些同病相憐的朋友,重新投入滾滾紅塵,再去重複自己的老路,忘記了,人生不僅僅只有物質世界,還有精神世界,忘記了心一直需要一個可以自由喘息的地方。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康復者進入社會後,病情複發……讀過一篇文章《抓世界》,作者是中行空。裡面的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談起他曾去拜訪過一位很有修為的長者,長者一生信奉基督教,常常替人禱告療愈疾病。

長者告訴他,曾經有位女士來找他禱告,通過一段時間的禱告與懺悔。這位女士的疾病基本好了。於是她又開始去抓世界去了,沒過兩年她的病又犯了。

作者當時感觸非常深刻:用抓世界來形容我們現代人真是太精闢了,這是我第一次聽人用「抓世界」來形容人類的貪執與抓取,簡單明了的概括了人生苦樂的根源。每個人都想抓取更多,抓不到就會產生苦。

我也被這個詞震撼到了:抓世界!

昨晚,跟蘇州鬱金香籌備會長聆聽者提到了這個問題,我說,「我為什麼熱衷於建鬱金香特色療愈群,不光因為讓抑友們去專註做一件事情,而是我想研究一下我自己。我為什麼八年來沒有複發?我為什麼可以持續活在很多人羨慕的高能量狀態?我想就是因為除了我能夠做到知足常樂,順其自然,能夠接地氣地活著,還能夠一如既往地學習和寫作、做公益,而且一直都是如饑似渴的狀態,一年如一日,未曾停止過 ……」。

這應該是抑鬱症的積極意義吧:有所為,有所不為。


低自尊人格

另外一個妹子是艾琳,她的畫畫得非常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點贊,她也是一個畫畫零基礎的人。

有一個群友在群裡跟她互動:「艾琳,我對你心生慕儀,一問芳名?你畫得太好了!」

艾琳有點受寵若驚:「我這小心臟受不住呀,你可別逗我了!」 她表現出了不自信。

我馬上站出來支持,「真的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低自尊」。低自尊的人不太願意檢驗他們對自己的推斷,並且不相信自己的自我價值。對人際關係、社會過分敏感。低自尊者對自己抱著一種陰鬱的看法,這種消極的自我意象產生於一種一般性的態度:我是無價值的,因此,我在這個世界上是微不足道。低自尊的人會抗拒變化,因為低自尊的人不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正面反饋。

低自尊者具有一系列特徵,識別這些特徵,是克服低自尊狀況的前提。他們心情抑鬱,而且,嚴重的負面情感如果不能以健康的方式加以排遣而鬱積在心,會進一步侵蝕自尊心,導致自我憐憫和自我低自尊者感覺不到別人對自己的關愛,他們常常把別人關愛的表示看成是不真實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不值得關愛的,也叫「不配得感」,哪怕是他們明明很優秀。

這時,我把那段心流的話複製過來,讓艾琳讀讀,並且說「看看培養專註力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建特色群的理由」。

艾琳發語音讀了一遍: 「涵香姐,我最近感受到了,畫畫的時候就是這種感覺,可能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了」。

「自從進了這裡,我開心了好多,最近也有情緒波動,但都沒有之前的大。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安靜下來」。

我說:「需要時間,只要堅持不懈,康復不是神話」。


感悟

接著,我馬上去朋友圈簡單寫了一些心得:今天聽了一個音頻。一個精神分裂症女人在醫院裡住院時,情緒很不穩定,但醫生髮現,她也有安靜的時候,那就是她給自己剪指甲的時候。

所以,醫生就故意讓其它的病人找她剪指甲,她也非常願意給別人剪指甲。慢慢地,她的情緒越來越好,越來越穩定。最後,她竟然康復,出院了!我們應該知道,精分要比抑鬱症複雜得多啊。

心理學也表明,當你專註於做一件事情時,尤其重複同一個動作時,可以緩解你的焦慮感。 專註力,就是心理學裡所說的「心流」,它會讓你更加充實,愉悅。

當小目標實現了,你會越來越自信,這些,對於我們的康復非常有利!

愛你們! 你們的體驗更讓我堅定了一種療愈方法:培養專註力!讓心靜下來,智慧才能生。寫作,畫畫,打坐,唱歌,跳舞,瑜伽,爬山,念經……都是讓心靜下來的法門。

專註力,我的理解就像是如如不動的「定力」!心無旁騖,專註一事。


快速切換的能力

心流的文章裡提到,我們很多人之所以沉溺於負面情緒不能自拔,所缺少的不過是快速切換的能力,強迫自己從一種負面情緒中快速抽離。

「很多人能夠輕鬆工作,輕鬆生活,輕鬆學習,不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負面情緒,而是因為他們擁有迅速抽離的能力,一旦意識到某種情緒對自己有負面的影響或者會讓自己失控,便能迅速從中抽離出來,擺脫負面情緒的影響。

而迅速抽離並不代表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在短時間內或允許的時間裡給自己一個釋放的太空,迅速將負面情緒排空,不再拿出來反反覆復咀嚼回味」。

「快速切換的能力,就是迅速抽離和快速投入的能力。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在戀愛中,擁有這種能力的人能夠更高效的工作,擺脫負面情緒的影響,享受當下,成為人生贏家」。

如我。早上,學習寫作時間;白天,忙店裡活; 晚上,客人走後跟抑友互動或者私聊,為他們解疑答惑。

最好的休息不一定只有睡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隨時自如地切換,也是一種不錯的休息方式。


具身認知

具身認知,也稱具體化,是心理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具身認知理論主要指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之間有著強烈的聯繫。生理體驗激活心理感覺,反之亦然。簡言之,就是人在開心的時候會微笑,而如果微笑,人也會趨向於變得更開心。

具深認知認為:身體行為可以反向塑造大腦,讓我們由內而外發生改變!少想多做,習以治驚,可以讓我們開心快樂!

我們的大腦往往是不辨真實和假象的。我們想像的是什麼,我們的大腦就做出什麼反應,人生就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

千萬不要說你沒有任何興趣愛好,一個新習慣的養成只需要21天。如果興趣愛好就是你的葯,我們為什麼不去培養?自己去創造適合自己的葯?

當然,重度抑鬱症患者最好的葯是去醫院,接受系統化的專業治療。培養專註力,需要在有意志力的情況下進行。吃藥的同時,去做讓自己開心愉悅的事,同時改變認知,慢慢走向康復的大門。

為善去惡是格物,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善是什麼?不動氣。惡是什麼?就是動氣。通過做專註的事,讓情緒平靜下來,再去做你想做的事,你會事半功倍!


作者: 涵香

本文配圖源自鬱金香陽光會畫畫療愈營



· END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