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庫克呼籲從小學編程,“代碼”將是智能時代入場券

臨近歲末,蘋果CEO庫克自領導蘋果以來首次訪問新加坡。在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他不無急切地呼籲,代碼是一種全球性語言,倘若孩子們只能在母語之外學習一種語言,應該學會寫代碼。

在他看來,即便英語和漢語等使用得最多,但依然是區域性的,而掌握了代碼好比學會一種全球性的語言,是為未來的工作做準備;雖然寫代碼不會為人類開拓新的邊疆,但為人們提供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機會,因此應滲透到數學、歷史或英語等課程之中。

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智能科技創新方興未艾,正在引發一場全球性的智能革命,即將到來的2020年很可能會成為智能社會元年。庫克的呼籲,當然不排除是企業公關行為,但代碼在未來社會某種程度上承擔“語言”的功能似乎是難以回避的方向。

作為人機互動語言,代碼是智能社會的“通關寶典”

從蘋果推出讓iOS開發更簡單、更精確的swift語言,到庫克向學生們喊出的“人人都可以寫代碼”的倡議,都傳遞出這樣一種理念:在智能社會發展的賽道上,起跑線已然前移到下一代人的關鍵知識和核心課程。

回想現代社會以來人類疆域拓殖,新知識的教育和普及一直是競爭的焦點。250年前,另一位著名的庫克——航海家和探險家庫克船長之所以能夠在太平洋探險中首次發現紐西蘭和澳洲,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做海軍商船學徒期間研究過代數、幾何、三角、導航和天文。

60多年前,蘇聯製造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塔尼克”上天,極大地刺激了美國,促使其不遺余力地發展高等理工科教育。

自世紀之交特別是本世紀以來,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成為人類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從N世代到X世代,知識的加速更新迭代使得年輕人的學習優勢愈益顯見。在這一趨勢初見端倪的35年前,中國有領導人就提出過“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的真知灼見。

如今,在邁向智能社會的進程中,代碼成為聯結人類和機器的通用語言,這一語言隨著信息技術迭代,將越來越普遍地存在於周圍的生活當中,而掌握這種語言,一定程度上也將成為人人該具備的基本技能。

由此,擁有更多地編程人才,將成為企業創新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關鍵。雖然我們不滿教育焦慮,反感給孩子加壓、增負,但讓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編碼知識和技能,或許真的正在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

值得一提的是,“代碼學習”可能也是一個均衡教育的契機。一方面,如果國家和企業能夠致力於讓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從小接觸到優質的智能科技學習和實踐的資源,將有助於打破空間限制,化解由知識獲取機會不均帶來的智能鴻溝;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從小像掌握母語一樣打下會寫代碼的底子,無異於獲得了智能社會的通關寶典,具備了可持續學習的根基,從而能更靈活地應對智能社會不可避免的“機器換人”挑戰。

代碼既是一種技術語言,也承載著價值底色

就信息和智能科技的教育普及而言,中國其實沒有落後,甚至還有不少成功經驗。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中國能夠跟上信息化、網絡化和數字化的浪潮,一躍而成為信息和智能科技領域的第二大創新實體,信息技術教育從娃娃抓起功不可沒。不久前,在美國國會,中國的人工智能小學教材甚至成為中國可能超越美國的佐證。

在智能社會的未來願景中,軟體和算法將定義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關聯。在語言功能之外,甚至具有了某種“法則”性質。

從智能科技與人類文明的深度糾纏態勢來看,所謂代碼即法則,意味著寫代碼在本質上是一種具有深遠社會影響的人類活動。因此,代碼並不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程序,而是始終嵌入在社會的價值觀當中,並且有著深刻的社會影響。代碼不只是工具,而且承載著意義。

因此,倡導學習寫代碼,不應局限於技術,隻當做就業準備或生存技能;而要立足培育智能素養,教育學生從小在理解代碼和善用代碼的基礎上會編寫代碼。

理解代碼和善用代碼就意味著,寫代碼不再只是“理工男”的日常,而要擴展到科技與人文的融合當中,通俗地說,將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合二為一”——既學會寫代碼的基本知識,又具備反思其局限和邊界的智慧,以合乎人性的價值法則規範技術代碼的編寫。

這段時間,不少人都在探討5G時代以及未來的智能時代將是怎樣的圖景,卻往往只得到一個模糊的感覺,難有明確的設想。其實智能社會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就依賴於每一串代碼的編寫。

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提前布局,將代碼相關知識融入學校課程當中,讓學生能夠對這種語言不陌生,並且根據自身愛好和特長進行深入學習,對於迎接未來世界的競爭和挑戰,建設智能社會,將是一著“先手旗”。正像庫克所指出的那樣,當孩子們通過擴增實境工具看到一個更加綠色的未來時,就可能將其變成現實。

作者:段偉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孟然

校對: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