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大學校園裡為何有張之洞雕像?他是武漢大學創始人

走進坐落在珞珈山的武漢大學校園,我們會看到許多近現代名人的雕像。這些雕像成了校園的風景線,無聲地訴說著一段段歷史。其中,在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北側,有一座晚清名臣張之洞的雕像。

張之洞與武漢大學有什麽關係呢?

張之洞生於1837年9月2日,字孝達,號香濤,由於做過多年總督,被尊稱為“香帥”。張之洞27歲考中探花,45歲出任山西巡撫,47歲擔任兩廣總督,53歲署理湖廣總督。此後一直到1907年,張之洞除了幾次短暫署理兩江總督外,其余絕大多數時間都主政湖廣。

張之洞是一名“學霸”,受益於教育事業。他父親張鍈當年在貴州擔任興義府知府時,捐出養廉銀修建書院和府試院,興辦義學,又在每天夜裡派衙役到城內遊走,給挑燈夜讀的讀書人添加燈油,從而產生了一個詞語“加油”。在父親的影響下,張之洞在擔任封疆大吏時,非常注重當地的教育事業發展。

當然,張之洞所在的時代,正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教育事業上,傳統的科舉考試制度日薄西山,日益衰落;新式學堂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張之洞在興辦洋務運動時,逐漸意識到新式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在湖北興建了大量新式學堂。

1893年11月29日 ,張之洞向光緒皇帝呈上一份奏折《設立自強學堂片》,請求在武昌設立一所新式學堂——自強學堂:“湖北地處上遊,南北要衝,漢口宜昌均為通商口岸,洋務日繁,動關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緩,亟應及時創設學堂。”為什麽叫自強學堂?張之洞認為,“蓋聞經國以自強為本”,而“自強之道,以教育人才為先”,因而將“自強”兩個字作為學堂的名字。

23歲的光緒皇帝,腦子比較開通,能夠接受比較新潮的思想觀念,很快就批準了張之洞的奏折:“該衙知道了,欽此。”

於是,當年張之洞就在湖北武昌三佛閣大朝街口辦起了自強學堂。從時間上來看,自強學堂設立的日期遠遠早於京師大學堂(1898年),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國人自行創辦和管理的新式高等專門學堂。

張之洞開辦自強學堂的目的,是為了給洋務運動培養一批精通外語的外交人才,因此開設之初,設立了4門學科,分別是方言、算學、格致、商務,每門學科招生20人。這裡的方言,指的是外語。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張之洞被調到江寧(南京),署理了近兩年兩江總督。1896年3月,張之洞回任湖廣總督。不久,張之洞對自強學堂進行了調整,停止了格致、商務兩門學科,將算學一門學科移歸到兩湖書院,將方言一門學科擴大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東文(日語)5門。在張之洞看來,外文是西學的階梯,只要精通了外文,以後自行誦譯探討格致和商務。

1896年,隨著漢陽鐵廠的興建,張之洞又意識到化學的重要性,在自強學堂裡開設了化學,並增設了譯書局,承擔翻譯商務經濟書籍的職責。

1901年1月29日,清廷推行新政,倡導各地興辦新式學堂。張之洞順勢而為,將自強學堂改名為方言學堂,擴大辦學規模,增加招收學生,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東文這5門學科每科招收30名學生,共計150名學生。

此外,張之洞還在方言學堂開設了新的課程,共計有人倫道德、經學、中國文學、外語、地理、歷史、算術、博物、物理化學、教育、理財、公法、交涉、繪圖、體操、兵操等十幾門。

1911年,受經費緊張和武昌起義的影響,方言學堂一度停辦。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在以方言學堂的校舍、圖書、師資為基礎,改建了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9月,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改名國立武昌師范大學。1924年,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原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為基礎,建國立武漢大學。1949年,國立武漢大學更名為武漢大學,一直至今。

張之洞在湖北不光是興建了武漢大學的前身——自強學堂,還創辦了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湖北工藝學堂,以及湖北武備學堂。此外,張之洞還興辦了湖北師范學堂、兩湖總師范學堂、女子師范學堂等。數據顯示,在1907年張之洞離任湖廣總督時,湖北擁有1512所各類新式學堂、56671名在校學生,在全國各省位居前茅。

在張之洞的倡導和身體力行之下,湖北的新式教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為湖北乃至於全國的發展造就了大量人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