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收入勝預期 雷軍獲99億股權激勵累經營虧損76億

  新浪港股訊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本港“同股不同權”頭炮小米(01810)公布上市後首份季績,智能手機及互聯網服務收入均按年增約60%,物聯網(IoT)相關收入更倍增,整體表現略勝預期。

  經調整利潤21億 CFO:非常健康

  不過,上季經營業務按年由盈轉虧近76億元(人民幣.下同),撇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股權激勵及投資公允價值因素的經調整利潤率,亦按年下跌1.6個百分點至4.7%,反映公司盈利能力仍有改善太空。

  經營業務轉虧,主要是集團上季向董事長雷軍支付一筆近99億元的股權激勵,以致行政開支暴增45倍。小米首席財務官周受資昨在電話會議上稱,該筆支出僅屬一次性開支,而經調整利潤錄得21億元,形容經營情況“非常健康”。

  “小米是新物種,不會有天敵”

  小米上季的綜合毛利率亦倒退1.8個百分點,至12.5%。周受資指,在選擇快速增長和保持毛利率的前提下,會優先選擇增長,“因為這樣才可以保持長遠發展”。雖然集團銳意發展成互聯網公司,但上季硬體收入仍貢獻收入67%,互聯網服務隻佔部門數貢獻,周受資認為,不必刻意歸類集團至某特定類型:“小米是三合一的‘新物種’,新物種在演化中不會有‘天敵’。”

  值得注意是,小米列帳業績轉虧為盈,其一關鍵是第二季內“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轉錄得公允值收益225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150億元,大相徑庭。

  上市時估值不及3月底估算

  有審核專業人士解釋,以往小米錄得大額帳面公允值虧損,主要由於優先股持有人的股份價值不斷升值,小米須入帳列為支出,但至6月底時,最新估值較3月底匯報時明顯貶值,小米可以入帳為收益。換言之,小米上市時估值,明顯不及公司和會計師在3月底時的估算水準。

  該人士補充,優先股隨小米上市均轉為普通股,來季起業績將不受相關帳面影響,但公司目前仍錄1,213億元累計虧損,可能減少公司宣派股息的能力。

  小米在業績報告中提到,旗下互聯網金融平台“小米金融”上半年仍處於虧損狀態。周受資明言,小米會認真研究在香港發展虛擬銀行的機會,非常看好本港金融市場的創新能力,或考慮跟本港的金融機構共同合作,亦會認真探討日後分拆金融業務的可能性。

  小米昨收市後放榜,股價漲1.6%,收報17.68元。截至今晨零時,夜期報27965點,升113點;計及整體藍籌美預托證券表現,相當於恆指升131點。恆指昨收報27927點,升174點,成交1,004億。

責任編輯:馬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